标题 |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 |
范文 | 段小英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且在数学考试中占分比重较大。很长时间以来,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出色,应用题的教学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本文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的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希望给广大各界人士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应用题;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021 小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通过优质的数学应用题的训练,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但目前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理清、正视这些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如此真正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一、应用题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比较活泼好动的,然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恰恰有背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在长时间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会逐年产生抵触的情绪。应用题型的讲授一般采取多练习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仅仅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虽然数学教学注重于方法的教学,但由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容易走入一种死记硬背的误区。另外,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并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解题思路,也缺乏讲课的风趣,而是只顾自己讲解相关应用题。这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大的抑制,思维创新意识受到影响。 二、提高应用题型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1.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型的解答包含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找寻正确的解决思路等,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多做应用题自然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现有的研究表明,那些在解决应用题上比较费力的学生,基本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题干的解读上,其中隐藏的某些条件不易察觉。这就导致了解决问题的困难。基本的理解能力是解决应用题型的基本素养,学生要学会根据已知条件,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用数学算式列出相关的条件,提高对题目条件的认识。 比如,做一块重量600克的面包,需要面粉、鸡蛋和糖的比为3:2:1,那么面粉、鸡蛋和糖各需要多少克?我们可以将每种原料的比例相加,即3+2+1=6,总共是600克,一共是6分,那么每分的克数就是600÷6=100,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对题目已有条件的解读,解读正确了,最终的答案当然也就是正确的。 2.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进行教学 兴趣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解题而解题,其实很难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所以,应用题型的教学可以尽可能多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他们知道数学离他们很近,让他们知道他们不仅仅是在解决书本上的一个数学问题,其实也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样一来,能够给予学生更强的动机,增强他们解题的欲望。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题目,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应用题型的认识,將实际问题用语言组织起来再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计更多正能量的题目,切合日常生活,尽量采取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加题目的趣味性。 3.解题方法的培养 六年级的应用题不乏有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但其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或者说是解题方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的方法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在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有图解法和设变量法。 例如,一个农夫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果园,其中栽种着两种果树,分别是桃树和杏树,两种数一共有450棵。其中桃树只占总颗数的三分之一。后来,农村又开垦了一小片地,又种上了一些桃树,现在桃树就占总棵树的五分之二,问:现在总共有多少棵桃树?在解决这道题时,就可以运用设变量法。设又种了x棵苹果树,根据已知的条件,可列方程式(450+x)×2/5=450×1/3+x,然后就在简单不过的计算,最可以得出x=50。得出了这个数,总共有多少棵杏树也就不难了。 再比如,行程应用题的题目一般都很冗长,并且有的题目还故意叙述的很别扭,当学生初看到应用题的题目时,往往会心情烦乱,无从下手。但只要一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学生就能很快的明白题意,特别是在解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线段图就显示出了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很快的从题目中理解题意,分析出数量关系。其实,行程应用题和线段图的联系最为紧密。将行驶的路程(路线)画成一条线段显得很合理、自然,学生能轻松学会,合理运用。教师要从中低年级开始就引导学生会画线段图来解行程应用题,如果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熟练的画出每一题的线段图,那么学生一定能很好的掌握解答行程应用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视觉化、具体化、形象化,化深奥为浅显,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不变应万变。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题效率就一定能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王柳英.试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30-31. [2]杨树森,程华,宋洁.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J].才智,2018(17):1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