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实验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
范文 | 陈网芹 “教育上的成功不是强制的学习,而是沿着学习兴趣探索向前。”托尔斯泰的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实验作为学习化学的兴趣触发点,理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责任,为学生展示一个美妙奇幻的化学世界。 一、演示实验唤醒学生学习意识 演示实验犹如魔术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神贯注等待着奇迹的发生。观察是演示实验的重点,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教师都要做好准备。实验现象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要及时融入到学生分析、猜想和判断中,切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比如,在学习有关“空气组成”知识时,教师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演示,结合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百分含量。为了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1:将点燃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以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问题2:实验结束并冷却后,打开弹簧止水夹会有什么现象? 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的观察不再盲目,更具有针对性,观察更为细心。鲜明的实验现象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问题3: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4:为什么进入水的体积大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学生提出的问题显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对实验本质产生了兴趣,教师要积极面对学生的生成。还有的学生对实验提出质疑:“如果红磷没有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的话,就不能说氧气约占1/5”。观察中学生学习意识的建立,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进一步讨论、分析和探究,课堂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 二、验证实验改探究实验激励学生学习 演示实验让学生意犹未尽,浓厚的兴趣使得学生都想自主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猜想和判断,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创造实验机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操作中有新发现、新收获。 比如,在学习有关“氢气还原氧化铜”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对这个实验进行猜想,结合自己的猜想,讨论实验原理、方案和步骤,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关键点进行思考。 问题1:实验之前点灯和通氢的顺序有没有要求? 问题2:实验之后熄灯和停氢的顺序有没有要求? 问题的建立与学生的思考产生了共鸣,促使学生认真分析实验从哪里开始、从哪里停止。在积极讨论下,学生逐步领悟到氧气是这个实验的“小人”,在实验中要时时提防,那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氢气吧。这样的构想使学生得出了严密科学的实验步骤,找到了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之前先通氢气,目的是赶跑装置中的空气,即防止氧气添乱;实验之后先熄灯,冷却后再停氢气,目的是防止氧气与生成铜反应,即防止氧气来捣乱。 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氧气的处理使学生非常地兴奋,严密周到的思考使得实验很成功,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课外实验有效整合实现学生学习创新 课外实验对学生极具诱惑力,是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好机会。自主实验中,有些材料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展示,而课外实验给了学生广阔的天空,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巩固,还实现了思维上的突破创新,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有关“铁生锈”的知识时,由于该实验需要时间长,很难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连续的关注,有些教师让学生回顾生活中一些关于铁生锈的事例,以此来探究铁生锈的原因,这些简单的生活联想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师可以作为课外实验,让学生来自主探究。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对铁生锈的原因进行猜测,从空气、水等方面进行探索。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了课外实验(取分别盛放油、足量水、少量水和干燥空气的四个瓶子,并分别放入一颗铁钉,以探究铁在油、水、潮湿空气、干燥空气中的生锈状态),几天的时间学生对铁生锈了解的非常透彻,也感觉非常兴奋。实验虽然简单,却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到了自我探索的快乐。 总之,实验让学生领略化学的魅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要投身化学事业的伟大志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使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6-02-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