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蚂蚁岛的“东海明珠”建设之路 |
范文 | 包张凯 张智慧 傅林静 [摘要]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的蚂蚁岛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人民公社。 “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是蚂蚁岛人民永恒的主题。蚂蚁岛见证了互助组的成立、人民公社的成立,是浙江沿海地区第一个实现电灯照明的海岛渔村、第一个实现远洋渔业机帆化的单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典范、中华民族精神之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道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人民公社;蚂蚁岛精神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590.2[文献标识码]A 2005年6月13日上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乘船来到“全国艰苦创业先进典型”的蚂蚁岛。他说:“蚂蚁岛曾有光荣的艰苦创业史,现在又与时俱进,渔区呈现新气象。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47年前,正是在这小小的海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生产合作高级组织——人民公社,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与协作下,蚂蚁岛脱贫致富,完成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及产业设施建设,开始走向富裕、繁荣。 它成为了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领头羊和生产合作的杰出模范。“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成为它的精神内涵,“把蚂蚁岛人民公社红旗插遍全国渔区”成为它的奋斗目标。 如今,停靠在三八海塘边的“火囱船”与“草绳船”正是当时历史的见证。 1 艰苦创业:蚂蚁岛人峥嵘岁月 《人民日报》记者伊心恬曾三访蚂蚁岛。在她的记述当中可以清晰感受到解放后初期蚂蚁岛的贫困,她说:“遭受蒋军严重摧残破坏的惨象犹历历在目,破船烂网,到处都是”,战后蚂蚁岛的落魄情景可见一斑。当时传唱的民谣“蚂蚁山蚂蚁山,蚂蚁本是癞头山……渔行廿一爿,渔民生活难。”更加体现出当时渔民生活的窘迫。 但正是这贫穷造就了蚂蚁岛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1954年初,蚂蚁乡第一任乡长李阿旺在社员大会上号召:“村民们,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蚂蚁。要建设,要发展,要到外海远洋去捕鱼,光靠几只小舢板蹲在门口港,能捕多少魚?我们要造大捕船,走向外海……” 也正是这艰苦创业的精神使蚂蚁岛逐渐走出贫穷,逐渐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953年7月,蚂蚁岛成立渔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草绳船”驶入港口;1958年“妇女号”机帆船进入蚂蚁岛;1960年,蚂蚁岛成为全国渔业第一个全面实现机帆化的乡。这都是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血泪铸就的辉煌战绩。 他们不断实践,致力于寻求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蚂蚁岛人民的不懈奋斗下,“前方后方互支援,各行各业大协作”,1955年就实现生产、供销、信用、手工业、农业五社合一,组成舟山第一个无所不包的综合性合作社,走上了人民公社道路。 1958年8月9日,毛主席在山东视察时曾说过,“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在这之后,蚂蚁岛在五社合一的基础上迅速转化为人民公社,成为浙江省社会主义建设的标杆。当时浙江城乡的墙头满是“赶大寨,学蚂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语,蚂蚁岛抢先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一大步。 2 矢志不渝:蚂蚁岛精神永不过时 蚂蚁岛从解放以来,在创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它体现在蚂蚁岛全体人民的身上,永不过时。 1974年3月,一座长1300米、宽12米、高5米,围田30万㎡的“三八”海塘在蚂蚁岛海岸建成。在公社妇联的发动下,300多名妇女挑起筑塘重担,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筑塘娘子军。没有现代化机械,仅仅依靠双手与简单的生产工具,顽强地与风浪和恶劣天气抗争,一年零四个月,她们凭借着令人动容的毅力,只用了预计工期一半不到的时间,建立起只属于蚂蚁岛的“万里长城”。 2002年,为纪念蚂蚁岛妇女用血汗铸成的海塘,乡政府在海塘上安装了38盏明灯,蚂蚁岛居民从不怕“骨头难啃”,她们的毅力与斗志足以打败一切艰难险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蚂蚁岛人敢为人先,在创业发展道路上勇争一流。在一系列创业开拓者的带领下,整个蚂蚁岛迅速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发展。无论是船老大李根纪先生、远洋机帆船队指挥老大徐明表先生还是打响灯围生产第一炮的王福祥先生,他们艰苦创业、勇争一流,成功实现蚂蚁岛的渔业现代化。 蚂蚁岛精神不但适用于当地,更适用于全国各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同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乡村振兴:蚂蚁岛未来“新展望” 3.1 开展生态新农村建设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目标,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上日程。 “我的父亲非常了不起,把树苗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因为他知道只要开始做一件事那就要好好做,一丝不苟,不能三心二意。”盛成芬在提及她的父亲时骄傲地说道。 她的父亲盛再堂是蚂蚁岛的乡林场场长,也曾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青年”,在蚂蚁岛上植树护绿50年有余,蚂蚁岛正是在他手中“绿”起来的。蚂蚁岛在未开发之前土地贫瘠,岛上绿化基本为零。再加上岛上海风很大,土地表层薄,树木不易扎根。在这种令人无可奈何的自然条件下,想要植树造林简直是无稽之谈。盛再堂无视他人的嘲讽,开山、破石、平土、购买外来树种,像呵护幼婴一般培育这些树苗。在他们一行人的努力下,现今蚂蚁岛森林覆盖率高达63%,有杉、松、柏、樟树等品种多达三十余种,森林总面积115万余㎡。 蚂蚁岛如今走的正是绿色文明发展道路,他们重视生态建设,更是被冠上全省“生态建设示范乡”之荣誉。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蚂蚁岛进行大规模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杰出成绩,成功建设成为拥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家园。 3.2 开展乡村文化建设 蚂蚁岛配合国家乡村文化建设方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与发扬蚂蚁岛精神的基础上,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结合各项党建活动、团建活动,传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蚂蚁岛在广泛收集本岛创业故事后,建设创业纪念馆,注重榜样示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推出一批新时代农民的先进模范人物,如陆渭川、李阿旺、李根纪等。 蚂蚁岛立足于本岛乡村文化,并且吸收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的蚂蚁岛文化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适应现今社会发展潮流,增强当地居民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推动当地乡村文化建设。 3.3 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蚂蚁岛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岛上医疗卫生条件,从2015年10月底开始,蚂蚁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岛826名65岁以上的居民提供“打包式”医疗服务。曹漫与陶磊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自从配套的医疗服务在蚂蚁岛普及之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随着船厂的营运,大量外地人口涌入小岛,为与之配合,蚂蚁岛也随之发展各种配套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商贸、餐饮、宾馆、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这些措施在改善岛上基础设施的同时,更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来源的途径,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3.4 不断开展农村经济建设 2008年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在蚂蚁岛落户,刺激了蚂蚁岛经济的发展。当地的民警钱琛介绍,“岛上有400多户本地居民将家中闲置房屋出租,每间租金250~600元,有的居民一月房租费可收2000多元。”随着船业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不断提升。 蚂蚁岛素来有“虾皮之乡”的称号。蚂蚁岛因地制宜,发展虾皮加工产业,打造成蚂蚁岛特色产业体系,取得优异成绩。他们不断完善加工技术,从1991年开始实现了精加工,逐渐从粗加工的低端商品向产品附加值高的中高端商品过渡。 随着船厂的入驻与“虾皮加工厂”的不断建设,蚂蚁岛经济迅速发展,蚂蚁岛在腾飞。“小小蚂蚁赛苏联”的气魄依旧可以在蚂蚁岛发现,并不断展现出它的优越性。 在各方面共同作用之下,蚂蚁岛正在全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努力前进。相信不久之后,它也将会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东海明珠”。 [参考文献] [1] 周咏南,等.一步一履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纪实[N].浙江日报,2015-06-01. [2] 伊心恬.第一个人民公社—访五年来乡社合一的蚂蚁岛[N].人民日报,1958-10-04. [3] 吕不韦.吕氏春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 曹漫,陶磊.蚂蚁岛老人有了“家庭医生”[N].浙江老年报,2016-01-11. [5] 李巧凤,胡洁.民警眼中日渐“城镇化”的蚂蚁岛[N].舟山晚报,2012-10-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