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烟瘾戒除中的应用
范文 邓晨曦 杜卉
摘要: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通常是使来访者处于特定设置的环境中,采取适当的手段纠正上瘾者的错误认知,并刺激大脑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思考。我院通过专家讲座、设置戒烟打卡制度、超级戒烟王、戒烟大使选拔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戒除烟瘾,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到大学生烟瘾戒除中,取得较好成果,这为大学生烟瘾戒除提供了新的参考。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烟瘾戒除 大学生
目前,我国烟民已达4亿,约占全球11亿烟民的37%,其中70%的烟民是20岁左右开始“培养”的。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年龄阶段。而他们又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主要劳动力资源,其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大计。2013年中国控烟协会发布的《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评估暗访报告》,调查涉及全国800所高校,结果仅有17.4%的高校无烟环境得分超60分,超八成高校控烟不及格,如此高的吸烟率应引起我们职教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它包括认知和行为两部分,通常是使来访者处于特定设置的环境中,采取适当的手段纠正上瘾者的错误认知,并刺激大脑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思考。具体理解为:第一、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个人对生活事件的理解或解释(即认知评价)能影响其态度、情绪,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个体不正常的行为实际上是由于错误的认知评价引起的,因此,通过学习改变一个人不合理的认知评价,就会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情绪,并消除其不正常的行为。第二、影响认知评价的主要因素包括来自童年的某些固定信念以及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经验。第三、错误的认知评价通过自动想法来引起负性情绪和不适当行为。
理论界根据认知加工理论提出了成瘾的注意偏向模型,认为成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药物使用者对药物及药物相关线索存在显著的注意偏向,是药物相关线索引发依赖者的渴求感与复吸行为的关键性认知中介。它一方面调节着依赖者对这些刺激的初始反应(渴求感),另一方面调节着依赖者后续的行为反应(药物寻求和复吸)。此模型获得行为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电生理的支持。社会信息的双重加工模型也指出个体行为是自动化过程(内隐认知)和受控过程(外显认知)两种信息加工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现实生活中的刺激物能够引发个体自动化的反应(尤其是情绪反应),随后受控加工过程对自动化反应进行调节,它们就这样决定着个体的思维、情感和外显行为。Bechara等基于上述观点提出了成瘾的双重加工模型,认为成瘾行为的原因在于冲动性的、聚焦于当前的认知系统超越了成瘾者深思熟虑的、聚焦于未来的认知系统。可见认知因素尤其是内隐社会认知在烟瘾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观点提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烟瘾戒除中的应用模式。
在我们开展的认知行为疗法戒除大学生烟瘾研究中,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对影响大学生烟瘾形成的认知因素进行调整,改变其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一步通过家庭作业让其在实践中巩固良性认知方式,对其消极行为进行负强化,积极行为进行正强化,对态度改变后产生的行为改变进行加强。
第一,认知层面:认知行为疗法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让接受辅导者知道自己的问题是源于自己的认知建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认知模式,正确理解认知和行为的关系,让他们系统地、渐进地学习构筑一个积极的认知概念。在我们的研究中主要通过如下四种方式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为什么吸烟(吸烟原因),为什么戒烟(戒烟动机),怎样能够戒烟,有谁可以帮助自己戒烟等问题,并与其吸烟的行为建立联系。
各类专家讲座:烟的化学成分,探讨烟的危害;从环保角度谈烟对环境和人的影响;从体育健康、体育运动的角度,谈如何戒烟一身轻;从营养、养生的角度谈如何更好的关爱健康。
播放戒烟视频、短片、广告:说明吸烟对身体的重大危害,素材主要来自国内相关网络资源,与专家讲座相比以更直观的形式进行认知改变。
找有戒烟经验的人分享戒烟方法以及戒烟带来的好处和心理状态,在对吸烟的危害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强调小组的目的。
寻找参与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时鼓励、表扬、加油,主要为学生在校同学和老师,能起到时时支持、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活动结果显示,前三项内容对改变外显态度有重要作用,而对于内隐态度的改变,基于同伴作用的第四项活动内容更为有效,通过后期的问卷调查和内隐态度测试有所体现。
第二,行为训练层面:认知行为疗法还十分重视行为训练,戒烟小组中各成员建立信任、表述体验、宣泄情绪、分享感受等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训练。但考虑到我院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的特点,在行为训练方面,与社会人士或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干预活动相比,我们加入了更对的行为强化,如:心理辅导、小组监督、戒烟打卡、专题讲座、心理影片、超级戒烟王大比拼、戒烟大使选拔等活动,让参与者达到戒烟的效果。
团体小组:设置戒烟打卡制度,建立互相监督系统,同步在网络呈现。
负强化:吸烟惩罚制度,根据以往运动产生多巴胺等递质帮助戒烟的理论,惩罚制度以学生体育选项课学习内容为基础,根据个人体质进行等级划分。
阳性强化:鼓励坚持的好的戒烟者,除了在小组内的代币奖励外,联合学院学生处对参加同学进行阶段性奖励。
榜样:超级戒烟王、戒烟大使选拔比赛。
活动结果显示,团体小组有助于组员之间相互监督提醒,与个人戒烟相比中途放弃情况大大减少,在负强化的过程中有个别组员出现困难,阳性强化过程较易实施,校园超级戒烟王、戒烟大使选拔赛等深受学生欢迎。
第三,布置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即让来访者在实践中巩固良性认知方式。小组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集体总结,分享参加小组的感受和体会、参加小组活动的收获。在真诚友爱、团结互助的活动氛围中,使小组集体保持了较高的凝聚力。小组成员积极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将此次活动感受和后续想法记录在戒烟日记中。
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通过认知行为矫正的方法,让校园师生(吸烟者)在互相帮助、监督、鼓励的氛围中,达到戒烟目的。通过三个月的干预活动,参与者大部分戒除烟瘾,同时对强健其体魄、创建和谐人际关系、提高戒烟者坚持力、延迟满足能力、自我控制力也有良好的效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