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与风险管理 |
范文 |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中资银行实力的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各类风险与国际化进程相伴而生,管控相关风险的必要性凸显。文章综述相关研究,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信用风险、国别风险和合规风险,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在揭示管控跨国银行业务风险的重要性,同时总结可行的应对方案,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国际业务的同时更好的管理风险,为中资银行国际化战略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风险管理 一、 引言 1. 中资银行走向国际。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实力的提升,中资银行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许多银行主观上具备了开拓国际市场、经营跨国银行业务的能力与意愿。加之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以及我国政府与监管当局的政策支持,中资商业银行逐渐开拓海外市场,制定并执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 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许多大型国际金融机构损失惨重。与之相对的,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与治理结构的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进一步提升了中资银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加速了我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贾祥功和张丽丽,2016)。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均高速拓展了海外业务,提升了跨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2014年,时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胡怀邦撰文,肯定了我国商业银行2008年以来在国际化方面取得成就(胡怀邦,2014)。 2. 风险管理不容忽视。然而,相比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者,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经验十分贫乏,国际化战略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历史上,商业银行国际可追溯至12世纪意大利的商人银行,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起始于1917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设立,至今仅有百年的时间。期间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等原因,我国银行业国际化一度出现停滞。近期,中资银行“走出去”战略于2001年纳入“十五计划”,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推动并支持我国银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所积累的跨国经营的经验,仍不足以同西方大型国际金融机构抗衡。 经验作为商业跨国银行业软实力的一部分,有助于银行在开拓国际业务时,制定合理的战略,减少错误的出现,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与之相对,中资银行由于跨国经营经验的匮乏,在国际化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风险。所以,中资银行国际化中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管控跨国经营中的风险不仅关乎到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成败,而且会影响到银行自身安全。考虑到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管理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中的风险,对于我国宏观金融体系稳定,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统计数据出发,描述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现状。接下来,结合既有文献,综述并讨论中资银行开拓国际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行的应对方案。最后,针对管理上述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旨在梳理、汇总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中的风险,揭示管控跨国银行业务中风险的重要性,同时总结可行的应对方案,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国际业务的同时,更好的管理风险。 二、 中资银行国际化现状 1. 国际业务增速迅猛。银监会从2013年起,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关键数据,下方表一展示了近四年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数量,海外分支机构所覆盖的国家(地区)数量以及开设海外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数量。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在新设海外分支机构以及提升分支机构覆盖范围方面,保持了较为稳定的高增速。同时,更多的中资银行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对比方面,2016年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境外资产增速分別达到32.5%,27.7%和23.2%,在全部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位列前三位(贲圣林,2016)。 2. 国际化绝对水平较低。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跨国银行业务上取得了高速、稳健的发展,其国际化的绝对水平仍远落后于主要国际竞争者。蒋海曦(2015)通过经修正的企业国际化水平公式,计算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绝对水平仍较低。贲圣林(2016)使用银行境外分支机构,资产状况,以及业绩等指标,构建了银行国际化指数。中国银行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在全部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仅位列16位。与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大型跨国银行,具有一定的差距。 3. 盈利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中资银行海外资产收益普遍较低。李炫榆(2017)以农业银行为例,发现农业银行境外业务具有增速快但利润贡献低的特征,同时境外业务不良资产的问题也较为严重。事实上,上述问题是中资银行国际业务的通病(蒋海曦,2015)。 海外资产相比于国内资产的低收益率,很大程度上是国际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的不良资产问题,以及频繁遭遇的处罚、诉讼也是导致海外业务收益不佳的原因。这些问题背后体现了中资银行经营跨国业务中,风险管理的水平有待提升(张邯玥和田高良,2006)。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战略的实现,不仅在于拓展海外业务,更在于改善海外资产质量,提升海外资产收益。而后者的关键在准确的识别并管理相关风险。 三、 跨国银行的风险 银监会2017年1号文件针对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防控,提出了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了信用风险,国别风险和合规风险的管理。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交易对手方信誉不佳而引发的交易风险。此类风险在银行日常经营中较为常见,银行一般也具备较为丰富的管理此类风险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以及跨国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跨国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具有更为明显突发性和传染性,风险事件也会引发更大的损失(王开良和石应洪,2011)。 上述难预测、易出现、高损失的特征,增大了跨国银行业务中信用风险事前预防以及事后处理的难度。具体来看,在事前预防方面,银行不仅需要分析借款人(机构)特征,还需留意业务所在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环境。才能从更为综合的视角分析、评估债权人(机构)的信用资质,准确的衡量信用风险。在事后处理方面,银行不仅需要关注风险资产本身,还需额外权衡处置风险资产对于东道国内其他资产,甚至本国资产的影响。相应的,风险事件的处理也变得更为复杂。 2. 国别风险。国别风险在内涵上包括债务风险与投资风险,类别上可划分为主权风险和非主权风险(郭婷婷和尚金峰,2011)。银监会2010年出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特别强调了国别风险的起源在于国家(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国别风险主要具有涵盖范围广、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以及高传染性等特点(郭婷婷和尚金峰,2011)。所以识别并管理国别风险需要对东道国(地区)全面的了解。这对银行风险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且成本较大。 更重要的是,银行在本土业务的经营中,较少涉及的国别风险。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起步晚,绝对水平低的现状,中资银行识别、管理国别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实践中,综合了解一个国家(地区)的国别风险,不仅需要关注该国(地区)的经济金融数据等硬信息,还需要通过在该国(地区)的经营,逐渐积累与该国(地区)相关的软信息。这会导致已经处于市场中的银行,相比于新进入者存在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正逐渐拓展海外业务的中资银行,无疑缺少上述软信息,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同样导致国别风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潜在威胁更为突出。 3. 合规风险。合规可理解为使银行活动与法规、监管以及银行自身的规章准则相适合(李汀,2010)。合规风险可相应理解为银行经营活动偏离相关准则产生的风险。管理合规风险存在两个维度:第一银行管理者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第二,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流程,保证员工依照流程开展工作。此类风险普遍存在于各类银行业务中,历史上商业银行由于疏于管理合规风险而遭受亏损甚至破产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本土业务,此类风险在银行的海外业务中更为突出。对于跨国银行业务而言,由于各国监管存在差异,银行管理者了解东道国法律与监管要求的难度相对较高,更容易出现因违背东道国法律或监管要求,而遭受处罚的情况(张锋欣,2014)。除此之外,各国的文化差异也会增加内部管理的困难(李卢霞等,2010)。即使管理者依照东道国监管规章制定了相关的内控要求,在实际执行层面,员工仍可能偏离内控要求开展业务,从而引发风险事件或监管处罚。上述两方面因素会导致跨国银行业务中的合规风险,远高于本土业务,需要特别关注。 4. 其他相关风险。目前为止,本文参考银监会相关文件,重点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国际业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信用风险、国别风险以及合规风险。除此之外,跨国银行业中同样存在有各种其他类型的风险,如市场风险,结算风险等(庄毓敏,2005)。 这些风险或与国内业务中的相关风险具有相似性,或较为罕见。本文由于篇幅限制,故不展开讨论。但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对于跨国银行业而言,这些风险并非不重要,忽视相关风险,同样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例如,1974年赫斯塔特银行突然破产,外汇结算违约,使其交易对手遭受共计4.7亿马克的损失。这一巨额损失甚至进一步引发了各大银行暂停对外付款,以及国际市场交易的骤停。这次灾难性事件的核心原因,便在于赫斯塔特银行的交易对手,疏于对结算风险的管理。所以说,商业银行在经营跨国银行业务时,必须全面综合的管理各类风险,才能保证经营的稳健。 四、 管理跨国银行风险 1. 跨国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与本土业务中信用风险管理类似,管理跨国银行业务的信用风险,需要在员工层面建立并强化信用风险意识,提升风控人员业务能力,并在企业层面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应用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王朝龙,2016)。 除此之外,由于跨國银行业务中信用风险的传染性,需要特别留意信用风险集中度管理,做好信用风险的分散化。同样的,银行还需要建立资本与风险资产、准备金与资产质量的联动机制,以应对跨国银行业务中突发的信用风险(罗赞,2012)。 2. 跨国业务国别风险管理。管理国别风险可使用定性和定量两类方法。定性方法包括:清单分析法、德尔菲法以及结构定性分析法;定量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郭园园等,2012)。在实际评估、管理国别风险时,由于不同区域内的风险特征不同,管理相关风险的重点也应灵活变化,制定差异化的管理系统,避免“一刀切”的现象。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2012)集中测度了世界不同区域内主要国家的国别风险,宋玮(2013)使用相似的方法,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国别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赵睿和贾儒楠(2017)使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风险。上述研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跨国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管理跨国银行业务中的合规风险,需要银行与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从银行的角度看,需要在内部构建合规框架、制度,同时关注并跟踪法规与监管要求的变动,并积极与监管机构互动(李汀,2010)。监管机构国际合作的深化,有助于跨国监管的统一与协调,从而减少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中,因为不了解或错误解读东道国监管要求,而遭受处罚的概率,从而有利于银行管理海外业务中的合规风险。截止2017年7月,我国银监会已与68个国家的81家监管机构,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或监管合作协议。中资银行可利用此契机,更好的管理在上述国家开展业务时的合规风险。 4. 风险管理服务于国际化战略。讨论海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明确风险管理与国际化战略的关系:风险管理服务于国际化战略。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国际化有助于提升银行自身的生产率与绩效(熊启跃等,2016;曾俭华,2011)。所以不能因噎废食,有实力开展国际业务的中资银行,不能因为惧怕国际化中的风险,而动摇甚至放弃国际化战略。 中资银行对于国际市场的拓展,是我国商业银行提升自身能力、追求更高发展的尝试,有着十分可观的潜在收益。如果因为对于眼前风险的担忧,而固步自封,则可能损失一个宝贵的长期发展的机会。金融学的基本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承担风险,才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当然,中资银行在拓展海外市场,承担相关风险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身风险管理的能力,使之为国际化战略保驾护航。 五、 结论 本文从现实数据出发,总结并分析了中资银行国际化现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跨国业务增速快但水平有限且收益偏低。上述特征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海外业务时,面临了多种风险和挑战,但对于风险的管理却有待提升。本文接下来梳理既有文献,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国别风险以及合规风险尤为突出,且相比于本土业务,上述风险在跨国银行业务中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最后,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并提出了可行的管理上述风险的方案。 本研究描述了中资银行在国际化运营中面临的风险,有助于厘清我国银行业国际化背后的风险。针对各类风险的后续分析,能够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在执行国际化战略时,更好的管理风险,助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平稳实现。 参考文献: [1] 贾祥功,张丽丽.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16,(6):39-41. [2] 胡怀邦.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J].中国银行业,2013,(1). [3] 贲圣林.2015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4] 蒋海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国际比较:2008~2013[J].当代经济研究,2015,(12):76-81. [5] 李炫榆.中国农业银行国际化进程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12). [6] 张邯玥,田高良.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2):134-138. [7] 王开良,石应洪.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特殊性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1,(20):69-70. [8] 郭婷婷,尚金峰.中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与管理研究[J].金融论坛,2011,(8):12-18. [9] 李汀.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的规范化经营[J].经济问题探索,2010,(4):127-131. [10] 张锋欣.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1Z):166-167. [11] 李卢霞,刘亮,张娜.银行国际化经营中的文化风险及跨文化管理策略[J].金融论坛,2010,(6):5-10. [12]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 罗赞.有效落实监管要求做好信用风险管理——以中东地区监管要求为例[J].中国城市金融,2012,(4):45-47. [14] 王朝龙.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企业,2016,(2):53-54. [15] 郭园园,成力为,张东辉.商业银行国别风险评估方法的演进及启示[J].金融监管研究,2012,(4):33-46. [16]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詹向阳,樊志刚,等.全球区域风险与中资银行国际化[J].金融论坛,2012,(11):8-16. [17] 宋玮.全球新兴市场风险与中资银行国际化[J].金融论坛,2013,(1):68-73. [18] 赵睿,贾儒楠.浅议“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别风险管控——基于国别经济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J].上海金融,2017,(3):91-95. [19] 熊启跃,赵阳,廖泽州.国际化会影响银行的净息差水平么?——来自全球大型银行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6,(7):64-79.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項目号:17XNH004)。 作者简介:李霄阳(1991-),男,汉族,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 收稿日期:2018-02-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