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研究 |
范文 | 赵景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体制的变革,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目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电力设备应实施以企业总体效益为目标,打破部门界限,进行“全系统、全费用、全过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从电力设备的规划设计阶段、采购建设阶段、运行维护阶段和技改报表四个阶段分别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出要实现电力设备的全寿命管理必须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在设备采购过程中结合全寿命成本分析,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实行状态检修和标准化作业。 关键词:设备管理 全寿命周期 状态检修 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其他管理子系统起着促进、保障和制约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设备管理从产生发展至今已近百年,与企业管理其他职能一样,它也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依据,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应用一系列方法,如系统工程学、价值工程学及设备磨损、补偿理论、设备可靠性理论、设备监测和诊断方法、综合管理的方法等,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1.1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设备全寿命管理是从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调试、运行、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并对全过程费用进行控制,使寿命周期费用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其涵盖了设备管理和资产管理双重概念。 1.2 电力设备管理现状 电力企业一般由经营策划部、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基建部、各基层单位等职门组成。简单来讲,经营策划部、基建部负责设备规划、购置等前期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在生产技术部的业务指导下完成设备的运行、维护等中期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设备资产的报废管理工作。 2.电力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从公司设备管理现状看,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电网资产管理体制,电网规划、建设、生产等各个阶段由各相关部门分头进行管理,导致规划、设计、采购上注重对初期投资的控制,对整个电网在寿命周期中效益和成本缺乏统一考虑,生产单纯追求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降低维护工作量,检修部门较早更换故障高的设备,成本管理缺乏精细的运行成本核算。 3.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现 开展设备全寿命管理应贯彻“全系统、全费用、全过程”的原则。打破部门局限,以企业总体的长期效益为出发点,在规划和基建阶段将运维成本、检修成本以及故障成本、报废成本一并纳入进行考虑,在合适的可用性和寿命周期费用之间寻求平衡,强化以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为主线的全过程成本管理。 3.1采用全寿命周期概念规划与设计项目 规划设计是项目的龙头,是一项工程的最前端,在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规划部门应站在企业管理者的高度,使整个工程全寿命周理的成本控制最优化。 3.2实施状态检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状态检修又称预知性检修,是以设备当前的实际运行状况为依据,通过状态监测手段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对设备的历史状况、当前状况以及同类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来识别设备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从而确定其最佳检修时机的一种检修模式。 3.3资产全寿命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设备台账管理:设备台账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台账记录了设备类型、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一系列数据。 设备资产管理:设备购置后,根据合同将各类设备录入系统。在形成固定资产过程中,同时形成设备台账及固定资产卡片,建立资产和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设备缺陷管理:设备的缺陷记录等同于医院使用的“病历卡”。信息系统会为每一台设备分一张“病历卡”,用于记录该设备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全部故障及相应的维修方式。缺陷记录是进行设备状态评价的主要参考要素。 设备试验管理:试验管理模块包含了设备的交接试验数据、例行试验数据以及带电测试数据。这些试验数据将作为设备状态评价的重要依据。 工单管理:工单管理模块是EAM&ERP;系统的核心,它是以工单的提交、审核、执行为主线进行管理、计划和监控维修工作。工单管理的目的是将各类生产工作的作业工序、人员、所需材料提前安排并进行控制。 4.结论与展望 电力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主要分为规划设计阶段、采购建设阶段、运行维护阶段和技改报废阶段。同时,要实现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辅助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规划设计阶段应站在企业管理者的高度,使整个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最优化,要同时满足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施工性、可扩展性等方面要求;二是采购建设阶段要对关键性设备的采购进行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综合考虑设备寿命周期内所产生一切费用,避免低价中标现象发生,提高购置设备的经济性;三是运行维护阶段的检修策略应采取以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为依据,通过动态监测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对设备的历史状况、当前状况以及同类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状态检修模式。同时在检修过程中辅以标准化作业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四是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利用信息化系统将不同业务领域相互独立信息资源进行汇总统计,实现不同管理过程之间的数据集成,并通过综合分析对策略和成本给出指导性建议。五是当设备寿命正式终结须报废时,应完善资产的报废流程,分清部门职责任部门各行其职,各负其责。◆ 参考文献: 1.赵艳萍.企业设备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2,(2):58 2.李葆文.国外设备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设备管理与维修,20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