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两型社会”示范区审计新机制 |
范文 | 周亚 摘 要:“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实践赋予了审计工作新的内涵,审计要在“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新审计观念,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找准审计重点,合理布局,充分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两型社会 示范区 两型审计 “两型社会”示范区审计与老城区审计工作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主要由“两型社会”示范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特点所决定。如何使“两型社会”的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两型社会”的经济建设,是摆在“两型社会”示范区审计工作者,尤其是审计部门领导者面前迫切而又现实的课题。本文从“两型社会”示范区财政管理现状着手分析,探讨建立示范区审计运行新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示范区财政管理工作现状 示范区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的的改革开放政策密切相关,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投资环境,政府在这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系列的税收优惠等措施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示范区财政部门有效的工作为示范区的建设铺垫了可靠的财务基础,为示范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出努力。虽然财政管理工作成效卓著,但也存在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在财政收入和支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财政收入方面主要是税收方面存在着征管漏洞,核算不全面规范,以至于收入来源不稳定。在财政支出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由于示范区财政除了负责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外还包揽了其他事务从而所引起支出结构不合理、超范围超标准支出等现象,大量财政资金投入了生产经营领域但是效益却较低,资金浪费严重;行政管理支出费用较高、各部门机构的扩大和人员的扩充以及各事业单位的补助支出都给财政增加了负担等。 第二、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一级财政管理,示范区财政管理的预算和决算程序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法律(主要是《预算法》)的规定通过同级人大的审查批准。 2. 政府一直以来的“公共财政”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力度不够,而又包揽了过多的事项,导致了税收等财政收入不足而支出范围过大,一些可以压缩的支出比如行政补助支出末得到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目前分税制较少考虑区域间实际情况的差异性的比例口径和方法,和示范区目前自主招商、资金需求量大的情况不符,不能为示范区地价、规划、配套基础设施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 3. 示范区管理体制存在缺陷而且监督牵制机制不健全。目前示范区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属于市级财政的部分,接受市财政的指导被赋予了多项市级管理权限,但是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上明显不适应这些职能,这样示范区的事权、财权偏大,而机构人员配置则显得过简,财政管理工作也就在所难免的受到限制。 二、适应新形势建立“两型社会”审计新机制 针对“两型社会”示范区特点,面对财政管理的挑战,要在推进改革、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坚持审计促发展的主题,坚持审计创新,把自身的职能作用发挥好为使示范区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当好示范区经济的守护神。 (一)坚持审计促发展。审计工作应围绕示范区的工作中心,服务与监督并举,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一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要有新提高。围绕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财税、金触、投资领域的国家审计监。主要审查预算执行情况是否良好,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给予示范区的各项税收减免政策;财政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并将财政支出的效益性、合理性作为重点审查内容;审查示范区所属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是否合理有效;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使用是否合法、合理、有效。加强调研,确定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逐步向财政绩效审计转变,以利于提高示范区的开发建设速度,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政府债务审计要有新发展。审查政府负债规模、结构以及管理现状,检查是否建立政府负债管理和控制机制并有效运行;评价融资结构是否合理、融资成本是否最低,并对大规模融资的资金投向进行延伸审计,检查是否取得预期效益;综合分析债务风险,审查融资风险是否可控、偿还能力是否具备,是否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延伸审计政府负债资金涉及的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是基建投资审计要有新突破。审计部门要在基建投资监管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示范区基建投资审计监督办法。 四是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要有新招法。强化对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管理、使用各环节的常规审计监督,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促进示范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审计创新。审计工作应紧密结合示范区实际,以改革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姿态做好事情。不断提高审计的时代性。把握审计的规律性,体现审计的创造性。 一是观念创新。树立“三发展、三结合”的审计工作新理念、新观点。“三发展”即由传统的收支审计逐步向评价内控制度、资金效益、管理有效性等方向发展;由就事论事的单纯的查错纠弊逐步向监督和服务并举,“审、帮、促”相结合,揭露问题、综合分析、宏观反映、促进管理相统一的方向发展;由简单的套用财经法规处理问题逐步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三结合”即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专业审计有机结合;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机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有机结合。通过观念的创新,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方法创新。充分发挥审计调查的作用,利用调查手段方式灵活、实用有效的优势,推进、配合项目审计的实施,坚持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突出重视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信息、报告、综合分析等多种渠道和手段,把审计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手段创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充分利用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加强审计的事中、事后监督。◆ 参考文献: [1]杨世村.示范区会计管理工作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10). [2]詹进.示范区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J].商场现代化,2006(11). [3]陈志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体制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