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西方古代音乐元素的对比分析
范文

    【摘要】世界的物质相互关联,相互协调。音乐作为一个本来就存在的元素,浸润着天地的万物。不同体系的中西方文化从远古时代起,就相融在默契中求同存异,两者共性的研究,对当今时代的格局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想;功能;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17-01

    【本文著录格式】毕又文.中西方古代音乐元素的对比分析[J].北方音乐,2020,02(03):17,256.

    浩瀚的历史星空中,无论精彩,无论平凡,每一个生命,每一件故事都熠熠闪耀着各自的情绪,在经纬时空交汇的点上, 不曾离开,不曾黯淡,于默默中清晰地还原着世界本来的面貌,只是等待着仰望星空的人们,在某一个必然和偶然的时间发现他们,接受他们,读懂他们,能把不同方向、不同时间、不同思想的每一个历史点融合联系的事物也就只有音乐。老子的“大音希声”和毕达哥拉斯的“和谐理论”虽不曾碰撞,却自有相同的光。黄帝测地气推律历,虽和巴赫的平均律貌似神不似,但对宇宙规律的渴望和呼应却心灵相通。音乐从来都是在默契中相濡以沫,彼此交融,不同,再契合。

    一、音乐的起源

    古希腊同上古中国的音乐史料流传至今的极少。距今3000多年前的《荷马史诗》是对西方文明有文字记载的记录。音乐作为文化的标志,也在这个时期占据了巅峰的位置,依托于音乐散发出的人类精神穿梭于历史事件中。就像我们今天探索触摸着其他星体一样,西方的音乐思想试图尝试着有别于他们的见解,虽然未能在此时与东方的音乐载体有所撞击,两种不同价值的体系,在某个契合点上已有所接近或相似。中国传统音乐孕育于”天人合一”的诗性文化基质,其审美精神的表征是”上善若水”的感性之韵;西方音乐精神的表征是”永恒之火”的理性之光。中西音乐的美学精神即”多元共存””同生共荣”[1]。古希腊的音乐依附于诗歌文学而存在,對于这个时代的音乐构成,只能靠推量。荷马诗人的著作记述了生活中的音乐点滴,记录了当时的地理,风俗和历史,为配合歌吟,史诗运用节奏感强的六音符,各地的诗人吟唱而代代相传。古希腊的著名乐器为长笛和里拉琴。因此,很多学者推测为荷马史诗伴奏的,应为管弦乐器。

    荷马时代距今3000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西周时代,总结六代乐舞《云门》《咸池》《韶》《大夏》《大濩》《大武》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得益周代的采风制度,大量体现风俗民情的民歌得以流传,后经春秋时代孔子的整理,诞生了中国诗歌总集《诗经》。无论是东方的《诗经》,还是西方的《史诗》,从音乐角度探寻其价值,都缺少乐谱的支撑,只能算一种臆测。不能聆听的歌词史料多来自考古挖掘的壁画和雕塑。从这一点的某种意义上归纳,希腊与西周都只流传有诗词而无谱的记载。能否大胆设想,本就无谱,人们依词随心叙而吟唱。另一种现存的论点认为,没有谱号的发明,所以乐谱无法记录。笔者认为文字能存在的时代,谱号的出现没有可能吗?乐谱的发明是否应该在以后的时间才首次出现呢?有一种理解认为,世界最早的乐谱是出现于唐代的工尺谱,西方13世纪的四线谱,结合十一世纪的纽姆谱,直到16世纪才有真正完善的五线谱。中世纪初期,著名的格里高利圣咏促成记谱的发展,这时的符号提示声调变化,这种简单符号只提示熟悉旋律的轮廓,无法准确唱出陌生的音乐[2]。

    因此,笔者认为,远古的人类音乐文明虽无声音的流传而得以幸存的文字资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人们了解人类通过音乐表达生产生活情感时的依托。上述引用内容的作者钱仁康先生的话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你给我一个旋律的轮廓,我可以引出千变万化的情绪?此点对远古音乐声的推测,与宋代倚声填词的做法异曲同工。

    二、音乐的作用

    中国先哲从事物间的关联探寻宇宙的形成,西方从物质的基本构成入手,思考世界的来源,不同的思维方式使音乐的发展也不同。东方的创作侧重表现意境美,西方注重运用段式、曲式结构展现表现力。春秋时的古琴和竹笛,用指法的组合和音高的不同产生委婉的、协和的内涵。西方的里拉琴,用最美的数学思维比例弹出和谐的音儿,中国的“三分损益法”和希腊的“五度相生律”,从律学角度把两种不同出发点、不同思维所影响的音乐整合成一个相同的旋律,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无限的意义。撇去中西方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两种音乐文化共同追求音的和谐、天地的和顺、宇宙的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已互补而融合。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在数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琴弦定律,认为音高与弦长是反比例的关系,弦与弦之间的音程比例越简单越美妙。当数的比例恰当时,就生出和谐的音和万物。他之所以是一个人们喜爱的里拉琴手,源于发现了音乐和谐美的规律,他用龟壳牛皮亲手制作的里拉琴,弹出了他对和谐秩序的思考。音乐、自然、宇宙在毕氏理论的解释里,都有一定的秩序运作,在变化中一致,在一致中和谐。他把这一伟大思想应用于教育中,为古希腊各阶层的凝聚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毕达哥拉斯音乐理论使用明确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调理人的习性、心灵和精神。笔者认为,柏拉图《理想国》中,对各阶层人民合作共存美好状态的构想来自于毕氏音乐理论的影响。综上所述,毕达哥拉斯用数学比例推算出来的和谐音乐带给人们听觉上的愉悦,也涤荡了当时人们的心灵,他的理论对后人构建理想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的天籁之音是没有声音的自然交响乐,对于古圣先贤讲,治理天下的过程,要有“为腹不为目”的内心世界,要去除耳目心理行为的享受,要去除包含音乐在内的一切人类外在的感受,如此才能达到天下的治理,才能天下大治[3]。道家音乐思想反映着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责任意识,期盼治理者生活朴素,以自然和谐之道,使社会安定的发展,老百姓能拥有衣食饭饱的无忧生活。以上内容和毕达哥拉斯的音乐观点、《理想国》中展现的画面有极高相似率,好比圣人们心灵已触碰到且相互认可。

    在思想境界的致远点上,中西方音乐文化又一次毫无交流,但精准地达到了一致的认知。公元前600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和距今2500年的老子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有着惊人的相似理解。老子的“音声相和”反映出道家对美的认识,只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音和声,才有自然的运动,也就有了音乐和谐的美感及自然、宇宙和谐的秩序。伟大的人物贡献给人类的智慧,千年前足以构建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因科技、通讯等技术滞后思想的种种原因,统一的认知无法会晤,使这个梦想推迟。音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共鸣。

    参考文献

    [1]陈正勇.现代性视野下的中西音乐对话与交流[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李朦.浅析老子“道德经”中的音乐思想[J].报刊荟萃,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