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生活课堂理念如何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范文

    王松叶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即:学生的生活就是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生活的“快乐天地”.本文笔者就是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遵循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基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渗透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同时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正是这种高度的抽象性,一方面,凸显了数学知识本身最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障碍.那么如何解决摆在学生面前的这个问题,使得数学学习变抽象枯燥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呢?这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以及作业四个方面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走一条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之路,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怎样让生活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方法.

    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启数学课堂大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多为计算,比较枯燥,如果仍按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很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疲倦感和厌学心理.相反,教师如果能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沐浴生活的阳光,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体验到生活,就会产生共鸣,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在八年级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别方法中的“ASA”条件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借助不小心被打碎的两块玻璃三角尺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来寻求学生们的帮助——拿去玻璃店划一副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这一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引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ASA”判别方法有了生活经验作为蓝本,理解起来更通俗易懂,从而培养了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生生、師生互动的课堂,使数学生活课堂别有一番风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例题,并且课前让学生提前做好课堂准备,课堂把握好数学活动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解除困惑,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笔者在“全等三角形”章起始课教学时,没有按传统教学方式直接给出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后,按部就班一一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而是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借助《初中数学实验手册》的附录B中的实验工具(16个三角形),分组探索两个三角形如果满足一组条件、两组条件相等时是否能完全重合,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组内、组间均能达成共识,直观地得出一组、两组条件不能判别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的结论.然后小组继续探索三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重合问题,在刚刚获得感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高昂,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大门顺利打开.但由于满足三个条件时情况比较多,组内的合作不足以完成,所以组内、组间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时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最后得出三个角肯定不能判别两个三角形重合,两角一边应该可以判别两个三角形重合,还意外得出边边角不成立的反例,本来一个难懂晦涩的问题得到了直观解决.一堂课下来学生对重要的全等三角形这一章有了结构性的了解,这是传统课堂绝对不可超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活课堂就是这样别开生面.

    三、“综合与实践”活动拓宽数学生活课堂的视野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前三个主要包括知识层面,后一个更加注意能力培养.“综合与实践”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注重学生脑、手、口并用.重在综合是指在学生积极的活动中,要注重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笔者在“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了梯子问题、竹子折断问题、长方体上下面的两点之间路径最短问题外,笔者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学校的旗杆上的绳子垂到了地面,并多出了一段,现在学校研究性兴趣小组想知道旗杆的高度,你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吗?请你与同伴交流设计方案?”这个作业属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是一个综合实践作业.这个作业主要是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最后,希望我们的学生从这些众多的生活化问题入手,在分析、求证中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以致用,同时锻炼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本领,为以后终身学习和服务于社会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正因为这样,学生才能自主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这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倩.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数学课程研究,2016(31):121.

    [2]张水英.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宋桂月,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J].基础教学研究,2009(12):17-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