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道之以情 法之以理
范文

    王芳

    自2017年9月起,全国一年级学生正式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对于以前任职品德学科的教师来说,更改后的新教材带来了清爽生气,新教材的使用也为教师的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采取“多维展开、螺旋上升、显隐结合”的编写方式,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活用新教材,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是值得教师深入考虑的问题。

    一、“动”而不“活”,别让道德教育成为躯壳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体现活动性与实践性,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深化道德认知,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观看视频、诗歌朗诵、讲故事、分组讨论、角色表演、听歌曲、辨别是非、辩论活动等。虽然,在新课程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倡导“活动化”的课堂,有些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活跃,但是却不知不觉偏离了活动的主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健康过冬天》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小记者采访”的环节。采访中,很多学生不敢向其他教师提问,虽然笔者之前也做过动员,但是效果不明显,而且发现有个别学生加入别的队伍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看客”。另外,这个活动是全班参与,所以看起来有些凌乱。“活动”成了一个“动”而不“活”的躯壳。笔者反思,不能因为提前对学生做过动员而忽视在活动前提出活动要求。

    在进行每一项活动前,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严格执行,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活动的场合是否合适?活动的形式能否恰到好处地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等。只有这样,活动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活动,“动”起来的同时也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从而萌发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等一等”,在道德教育的路上风景更美

    许多时候,我们朝着一个个目标在德育的路上努力地追赶,不停地奔跑着,却忘记了停下来仔细听一听路旁花开的声音,低头闻一闻花儿的芳香。

    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观看自己在家录好的给父母端茶倒水或做家务的视频,理解自己关心父母的方式。没想到原本安安静静的课堂因为这些视频而成了笑声的海洋,那漾起的笑声久久回荡在教室上空。笔者的心情极为复杂,因为在之前试讲时,当本班学生看见王同学帮妈妈倒茶捶背的情形时都自发地鼓起了掌,可如今的“哄堂大笑”却让笔者感到意外。笑声,说明学生对父母的关心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做到关爱父母;笑声,也告诉笔者要完成这节课的情感目标还有很远的路。于是,笔者停止播放视频,回到与学生的交流中,并故意好奇地问:“孩子们,这段视频好笑吗?我知道你们肯定被这位同学什么都不会,居然还为妈妈做早餐的行为逗笑了,我想你们其实也想表扬他,同时也被他感动了,是不是觉得如果自己也这样做的话,肯定会比他做得更好?没错,这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不管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看了都会非常高兴、非常感动,这就是你们关爱父母的独特方式。”这句话,是笔者本节课说得最激动的一句话。如果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笑声置之不理,继续看视频,收尾草草了事,学生又怎会说出“老师,今天回家我就要试试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小事……”这樣一句真心实意的话。

    德育重于泰山,一个课堂教学中的小插曲就能成为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要抓住这样的契机。在课堂上“等一等”,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引领体验,让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在文化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但“爱家乡”教育绝不是泛泛而谈,而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家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他们对家乡不了解,更没有亲近感,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家乡自然环境的美。笔者让学生在双休日跟着父母一起走近自己的家乡,去发现家乡景色的美,感受一草一木的蓬勃生机,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从而走进家乡,慢慢喜爱家乡、热爱家乡,从心底自然生出对家乡的爱。

    例如,在教学《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笔者首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具体位置,让学生感知已有的生活体验,促进其爱家乡情感的形成。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家乡,去发现家乡的美,让他们用照片、图画、歌曲、语言描述等不同的方式记录家乡的美并分享各自的发现,再引导学生在发现中产生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自然风景背后的故事,以书中的插图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范例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通过追问及评价唤起学生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笔者在课堂上通过寻访、分享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之后,还引导学生去爱护它。笔者出示了一组学生的行为照片,引导学生辨析哪些是爱家乡的表现,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确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它、建设它,并引导学生讨论可以为家乡做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可以种树,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周末帮忙清理公园里的垃圾……从学生不同的答案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已明白爱家乡不再仅仅是一种情感、一句口号,它将化作行动的力量融入学生未来的生活中。

    四、生机与魅力同在,让道德教育拥有美好的未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兼备的基础上再挖掘课程本身的魅力,让其回归到学生自身,回归到他们的生活。这份魅力与生机同在,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时刻跳跃着灵动、真实、积极的美妙音符。

    例如,《请帮我一下吧》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会求助,培养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困难,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从而帮助他们分辨哪些困难需要别人帮助,哪些困难可以尝试自己解决。接着,笔者充分运用绘本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仅要学会适时向人求助,也要学会乐于助人,努力创造充满爱的和谐生活。

    又如,在教学《大家一起来合作》时,笔者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拉小球出瓶子的游戏,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一起合作才能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取更高的效率。通过游戏,学生间会更默契,生活体验也被激发,笔者适时利用绘本故事,可以更深一层地帮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明白合作的重要性。由于笔者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课堂上的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的状态,他们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尊重、谦让、合作以及关爱。

    当道德教育的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牢固地存在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时,在丰富的、贴近生活的感性材料面前,通过情感的激发,学生的各种道德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的学生是幸福的、幸运的、快乐的,他们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里,尽情享受着人性美的道德熏陶,享受着体验式活动的乐趣,享受着法治知识的丰富……蓬勃的生机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永远充满魅力,作为一路相随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相信,一定能将这门有魅力的课程建设得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爱家乡家乡法治我爱家乡我爱“摔跤”我爱家乡我的家乡外资立法提速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四点建议夸夸我的家乡爱家乡的教育在结构游戏中升华寻路中小学法治教育法治战略实施的“战术”问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