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范文

    孙小妹

    小学阶段的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多教育学者开始研究利用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能力。而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还存在理念、方式等各方面的问题,教学的效果并不佳。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合唱中,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通过与同伴的配合和共同努力,完成一部好的合唱作品,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较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一、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合唱教学需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团体训练,同时要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度,而小学生对合唱的了解和认知都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和训练。不同学生的音色和音乐感知能力各不相同,音乐的水平也存在差异,教师不能只根据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手段趋于形式化和单一化,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合唱的技巧。在传统合唱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教学生怎么唱,什么时候唱,唱什么,而不去讲解声部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而且很多学校对小学音乐课程的安排比较少,教师也没有过多时间去丰富教学形式,而是过于重视教学效率,只在意合唱任务是否完成,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合唱的精髓和内涵。因此,长期单一的训练会削弱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参与的欲望,影响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不高

    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和思维模式都不相同,在音乐的学习上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都会因为自身的经历、体验等有所差异,所以学生的音乐水平也会不同,而这种在自身条件上的差异性,会使他们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合唱,参与度也各不相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大多都有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能力,如果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不重视了解学生的喜好,将其作为一种普通的学科进行教学,学生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了解歌唱技巧,而且学习的效果比较差,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缺乏课堂指导力

    合唱教学中,有效的指导能够提高合唱的水平,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态度以及综合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两个声部的歌唱教学需要达到和谐,还要了解小学生的发声特点,深入学习童声合唱的指导理念,在不断实践中,靠敏锐的听觉和准确的节奏感来提升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但是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师的指导能力还比较欠缺,有的甚至将合唱分成两个声部的融合,没有了解合唱的内涵,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的训练,在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下进行大幅度的跨越,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教学进度。

    二、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掌握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

    合唱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就是教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合唱方式,而小学生年龄小,在理解能力以及思维方式上,都还处于比较浅显的水平,因此,教师就不能讲解比较深奥的音乐知识,而是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练耳训练,帮助学生从某一段旋律中感受音准和和声,让其能够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比较嘈杂的、纯净的,丰满的、简单的,培养学生的感官听觉能力,为其合唱练习打下基础。

    其次,教师要丰富教学的形式,将游戏、舞蹈、肢体语言等融入合唱练习中,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精准找到自己的定位。如,针对节奏感较强的歌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演唱时,利用打节拍的方式来找准节奏,加强学生的感知。教师也可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歌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方法。如,在学习歌曲《两只老虎》时,可让全班围坐一起感知轮唱的形式,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根据歌曲旋律拍手。通过旋律先后顺序来体验轮唱的演唱方法,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方式。

    最后,教师要重视对合唱技巧的练习,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发声练习。在姿势上,学生要上身直立、表情放松,教师可以让学生面对面进行训练,相互监督和学习。呼吸时要保持平稳,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游戏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呼吸训练。发声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接龙游戏,让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音区,找到自身的发声特点。

    2.利用音乐欣赏,加强基础训练

    合唱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唱歌,而是要通过声音传达情感,通过合唱突出音乐的震撼性和感染力。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其情感体验,才能加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从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

    首先,教师可通过情境模式的创建,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认识音乐、了解音乐的魅力,学会抓住歌曲中的情感,更好地把握自身的发声,找到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如,学生在学唱《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乡小路昨天和今天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故乡小路的巨变,提升其对故乡变化的自豪感,加强对故乡的热爱、思念之情。通过情境的营造,渲染浓浓的思乡之情,提高学生的情绪。这样再进行合唱时,学生的感情才会更加真挚。

    其次,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循序渐进的导入,让学生深入掌握歌曲的速度、节奏等,为合唱打好基础。在基础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变化训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组,分别练习do和mi,在逐渐熟练之后,加入so的和音,让学生感受大三度音程的关系,通过肢体訓练和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和声的多彩世界。

    3.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节奏感

    节奏感是合唱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基本的训练课程,只有所有学生都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才能保证合唱顺利进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利用打节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节奏,同时,教师还可以深入挖掘生活素材,采用一些生活道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例如,利用玻璃杯和筷子,练习打节奏,让所有学生一起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敲打,既能提升他们的练习兴趣,又能提升节奏感。教师还可以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让学生用玻璃杯和筷子打出歌曲的节奏。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水平,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案。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素材来提升学生听的能力,因为两声部的合唱不仅要掌握唱的技巧和节奏,而且需要在听同伴的声音和音乐中,调整自己的声线和音调,以提高和声的优美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音色、和声以及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欣赏。

    例如,在学习《妈妈格桑拉》时,教师可先提问:“你们的妈妈一定很爱你们,她为你做过什么事?唱这首歌应该带着什么情绪呢?”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听歌目标,然后在听歌曲的过程中,了解歌词以及旋律的意义,从而在合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声部唱出歌曲中不同的情感,以帮助其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而两声部合唱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丰富教学方式,通过科学引导,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通过对基础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感知音乐,懂得合唱练习中集体意识的重要性,从而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校)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利用音乐情感情感台上圣诞音乐路这样利用“齐次化”答题这样利用“齐次化”答题音乐The student who can speak 11 languages冲动购物源于情感废物巧利用音乐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