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
范文 | 蒋红奕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键期。而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管理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的每册教材都是按单元划分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主题。这些课文不但文质兼美,其实仔细揣摩还能发现其中蕴含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以六年级下册课文为例,七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革命先贤的英勇顽强、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会合作、遇事学会退让以及处事中的智慧,其他年级的教材内容主题也类似。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教材内容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管理这块主阵地,以课文内容为载体,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课堂上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受到教材中主人公身上高尚品质的熏陶、美好情感的触动等,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例如,教材《理想的风筝》主要是以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眷恋与赞美的情感作为教学情感目标的。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刘老师不停旋转写板书以及放飞风筝两个事件上,促使学生感受到刘老师身上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以及身残志坚的生活品质,学生通过学习将教师身上的品质内化为自身的学习目标,从而升华学生的心理情感。 语文这一学科在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不仅会认识到色彩斑斓的世界,了解到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还会被这些高尚、优秀、感人的人物形象所熏陶和感染。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予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二、在教学过程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游戏互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品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群体无意注意比有意注意更常见。他们往往好奇心强、好动,要想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就要利用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法设计各种识字小游戏,为生字宝宝找好朋友、摘生字果子大比拼、争夺小红花等游戏,使学生在趣味无穷的学习氛围中解决识字难的问题,这一过程既完成了认识生字这一教学目标,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成绩也会慢慢上升,学业压力也会渐渐缓解。 2.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就是培养小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呢? 在语文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的合作来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交往面。例如,在学生预习阶段,遇到难懂的生字新词,同桌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互相教一教、认一认。课堂上,教师想要对每个学生的课文朗读熟练程度进行了解,轮流读一遍显然很不现实,此时就可安排同桌互相朗读检查,在同桌的两两合作下,有的齐读,有的接龙读,有的分角色读……形式多样,效率也高。当然,小组合作的形式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体现在攻克教学难点上,如,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或是谈谈学习的感受等等。在合作学习中,学习上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便可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树立了责任意识。而学困生呢,在同伴的引导下也能一一解决问题,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针对这一弱点,教师在分组时也可以特意将好朋友们或者竞争对手设为一组,这一安排对学生的交往能力也是有益的。 记得有一次在教学成语时,笔者让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背诵成语,然后在班上比一比。大部分学生很快组好了队,但有个叫秋秋的学生却趴在自己的座位上默默地背着。刚一问她,她便哭了起来,告诉我没有人愿意跟自己组队,满脸委屈。询问大伙儿原因,有的说她不讲卫生不愿待在她附近;有的说她太懒,到时候影响大家成绩;还有的甚至说她课间总是欺负同学……她深深地埋下了头,默认了自己的种种缺点。此时我便对大家说:“虽然秋秋有很多缺点,但是她毕竟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她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我们就要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我们班才会共同进步呀。”最后有小组接受了秋秋。我相信这次的风波,无论是秋秋还是其他同学,都会明白一些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3.说说写写,宣泄学生的不良情绪 “心事若被压抑得太多、太久,便会引发心理变态。”小学生也一样。如果想说的話一直没有机会吐露,久而久之,人也会变得压抑、失望、不满、暴躁,这种状态不仅不利于学习,更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场所。给学生大胆说、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又能给他们铺设一条心理保健的“绿色通道”。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习作四的话题作文“成长的烦恼”时,两节习作课,通过茶话会的形式,笔者和学生充分地聊,让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的因成绩不理想而烦恼,有的因家庭不和睦而烦恼,有的因为父母过于干涉自己而烦恼。大家越说越多,真心吐露,更有激动者竟哭了起来。当她说得泣不成声时,心中的委屈、不满便得到了宣泄。此时,茶话会上同伴的开导、安慰,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压抑的内心得到了舒缓,也让大家学会了如何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三、在语文实践中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生活处处有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口语交际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社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版块设计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所体验,最终内化成美好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中“妈妈,想对你说……”这一话题时,我们的教学目标:学生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并学会感恩妈妈。因此,习作前,教师安排学生回家对妈妈说一声我爱你,然后再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我发现大家不止写了过程,还将自己记忆中妈妈照顾自己的难忘的瞬间写了进去,无不真实表达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诸如此类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多,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适度地抓住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有意思又高效。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抓住契机,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关键期,在语文教学这一阵地上真正做到润心理教育于无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猜你喜欢注意力习作心理健康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习作展示习作展示习作展示习作展示两两相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