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教师如何因材施教
范文 张敏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理念,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在总结其相关思想时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在现代教育中,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有:认知方面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和认识结构差异;性格类型的差异;气质类型的差异;能力方面的差异,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才能差异等。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不因个别差异所制约,又能取长补短,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这是教学与学生差异之间的本质联系,也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内涵。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策略的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材施教就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哪些?如何施教?
1.男女性别差异
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确存在着差异,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一般早熟一、二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女生的语言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优于男生,再加上本身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机械识记成份减少,相应地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发展。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2.年龄差异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要顺次经历四个阶段即: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18~24个月):婴儿只能注意他自己的感觉,因为身体产生的各种新奇感受而惊奇。他们就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通过叫喊、倾听、敲打、尝试所有新鲜事物活动来探索这个世界。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言语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并且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掌握了制作符号、物体的能力,不过这些对象必须是具体的——对他们来说,抽象的概念和操作还是个难题。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从此开始,儿童能够思考抽象的概念。这时候,他们开始明白像未来、价值、正义这些抽象的概念。也差不多从这时候,他们的思维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
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因年龄特征而教。
3.能力差异
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能力的充分发挥也有早有晚,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的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长于想象,有的长于记忆;等等。故我们应因学生能力的差异而教。
4.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学生的性格差异,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待现实的态度上,表现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中。如有的学生大公无私,有的学生自私自利;有的学生勤俭朴素,有的铺张浪费,有的学生诚实、勇敢、守纪律,有的学生胆小怕事,生活散漫,表里不一;有的学生粗暴蛮横,有的学生消极沮丧,有的学生意志坚强,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的学生优柔寡断,缺乏前进的勇气。
在兴趣方面,有的对数学感兴趣,有的对制作模型、玩具感兴趣,有的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如跑跳或体操运动等。
差异各有千秋,教法各有不同。尊重学生的差异,切不可厚此薄彼,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教育。
(二)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根据学生特点施教的前提条件。具体地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生理条件、健康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特点等等。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内外活动的观察,对学生作业、作品的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的交谈,进行家访等。用这些方法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大体特征。另外,通过专门的测验、考试、问卷调查以及标准化的教育与心理测试等则可以更确切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育与成长状况、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如各科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智力测验可以了解学生的智力状况、思维特征、兴趣倾向等。有的可以由教师自己做,有的则可以请专门的教育心理测试工作者来做。
二、贯彻因材施教
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因为能否充分的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的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让我们每一个教师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
实行因材施教,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和分组教学甚至个别教学相结合。在人数较多、两极分化严重的班级,按成绩编组,班级授课和分组复式教学有机结合颇为恰当。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组或上中、下两个组。分组复式教学,便于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基本功训练内容;分组复式教学,动静搭配,有利于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和动笔机会,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书育人为百年大计,作为教师任重道远,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因材施教应是教学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古城镇张村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