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格
双格❶指双宾语。章士钊《中等国文典》:“双格者,谓有动词须取两目的格者也。一直接目的格,言事或物,直接受动词之动作; 一产接目的格,言人或地,间接受动词之动作。此两目的格者,同时并隶于一动词。间接者居先,直接者反后焉。” ❷指一句中动词的宾语和作补语的介词结构里介词所带的宾语,如“投其璧于河”。章士钊 《中等国文典》: “所谓双格者,乃同时并隶于动词之次者也。而或一格直隶动词,别一样以前置介词介之。”参见 “格”“双宾语”。
双格章士钊《中等国文典》术语。目的格中的一种。相当于双宾语。“双格者谓有动词须取两目的格者也,一直接目的格,言事或物,直接受动词之动作,一间接目的格,言人或地,间接受动词之动作,此两目的格同时并隶于一动词,间接者居先,直接者反后焉”。如《孟子·滕文公下》:“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为间接目的格,“蒸豚”为直接目的格,都在动词“馈”之后,故为“双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