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用支点问题彰显课文主旨
范文

    骆德芳

    【摘要】鲁迅先生的作品,无论抨击丑恶还是褒扬美好,似乎总是迂回曲折,初中学生很难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抓住了关键语句巧设支点问题,就可以打造高效课堂,顺利地启发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对散文诗《雪》的教学,紧紧扣住“坐”和“撒”两个字,设计两个语境中的词语辨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领悟,鲁迅先生对朔方雪战斗精神的赞颂之情和对壮丽斗争的向往之情,就会水到渠成地呈现在学生的理解中。

    【关键词】鲁迅;高效课堂;支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识别码】A

    作为“深邃探索人类精神现象”的伟大思想家,鲁迅先生用他犀利的笔杆留下了许多战斗的呐喊和深刻的思想。但是,由于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的约束,鲁迅犀利的思想常常用隐晦的笔法予以表现,这就使得初中的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鲁迅作品时感到比较困难。

    鲁迅的散文诗《雪》被选入了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品通过对江南和朔方的雪的诗化描写,表达了对朔方雪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斗争献身精神的赞颂之情。由于鲁迅这个主题是通过对比、象征的手法曲折地表现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难以理解鲁迅的写作意图。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对如何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这一难点常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初三年级课程多,每门课程能够分配的学习时间少,教师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精心打造高效课堂。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分析《雪》的对比手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重点语段,精心寻找突破支点,巧妙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支点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在对两地雪的对比描写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比如,我们可以抓住下面的片段仔细品读: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嬉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这几段文字是鲁迅寄寓思想情感的重要语段。通过支点问题的设计,会有效地帮助学生解读这几个语段,把握文章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如何去设计这几段的教学呢?笔者觉得可抓住两组词语的比较设计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中的“坐”能否换成“立”?

    鲁迅写堆雪人这个片段时,着重从三个方面写江南的雪受到礼待。一是着重渲染了孩子们堆雪人时的认真,比如用龙眼核给雪人做眼珠,还偷得母亲的胭脂涂在雪人的嘴唇上;二是着力描写了孩子们堆雪人时场面的热闹,七八个孩子一齐来塑雪罗汉,甚至爸爸妈妈也来助孩子一臂之力;三是描写雪人倍受孩子们的青睐,比如,第二天孩子们来访问他,对他拍手、点头、嬉笑。按理说江南的雪受到这样的礼待,本应“目光灼灼”“嘴唇通红”地“立”在那儿,但为何鲁迅只是说“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呢?在授课过程中,教者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立”与“坐”这两个词情感意义的不同。“立”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是对孩子们辛勤劳动的一种回应,是对自己目前状态的一种认可,或者说它很享受这种待遇;而“坐”是一种无动于衷的情态,是一种无奈。此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可不可以理解为江南的雪其实不太愿意孩子们这样摆布它,可是它自己又无力反抗,只得听从别人的摆布呢?这样学生就对课文主旨有了一定的领悟了。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同学们有没有学过作者笔下类似的人物,这种人物既不满足于自己的遭遇,又不知如何去改变现状,只能任人摆布自己的命运呢?学生不难回忆起闰土这个人物:“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只知道要香炉和烛台去祈求神灵的保护,是一个深受剥削和压迫、无法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物形象。通过这样的联系比较,学生对鲁迅的情感倾向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

    接着通过第二组词语的比较,学生将对鲁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第二个问题是:“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中的“撒”能否换成“飘”呢?

    对这个问题,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区别“撒”和“飘”在情感意义上的不同。“撒”表现了朔方的雪不粘连、如粉似沙的特点,鲁迅意在通过“撒”字表现朔方雪的充满力量,朔方雪的主动意识。他赞美的是朔方的雪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自己的落点可以由自己决定,而不是由风来决定;而“飘”写出的雪的特点是随风而行,行踪不定,表现的意义是雪的命运由风来决定,而不是由自己决定。在这样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联想回忆已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中塑造的类似人物形象,如闰土、孔乙己、祥林嫂等等,帮助学生梳理出这些人物麻木、不知抗争、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共性特征。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鲁迅的情感倾向应该有了深刻的理解了。

    大家的作品如一杯茶,初觉苦涩,再品唇齿留香,反复品咂,则又回味无穷,阅读时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坐”字,一个“撒”字,仿佛让学生看到那位站在窗前望着纷飞的大雪却心怀天下的伟人。对于鲁迅作品的教学,通过研读重点语句,设计关键性的支点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领悟文章的精魂,把握鲁迅的思想情感,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编辑:钟园)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