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校园贷之乱”现状及对策分析 |
范文 | 范炜 闫海水 摘要:由于“京东”、“淘宝”等线上购物平台蓬勃发展,各种p2p平台快速扩张,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现象。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消费需求热切、自制能力差的无产阶级,恰恰与那些试图抢占市场先机的校园贷款公司不谋而合。加之过度消费,无法按时还款的违约金,最后买单的还是学生家长。文章通过对“校园贷之乱”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对策。 关键词:“校园贷之乱”;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引言 校园贷,指的是一些线上贷款平台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打着“无需任何手续、三分钟完成办理、当日放款”的广告走进大学校园。但继跳楼、裸条、失联事件曝光后,校园贷风波不断,俨然成为一系列悲剧的罪魁祸首。 二、乱象横生,“校园贷之乱”兴起背景及发展现状 (一)由来已久,“校园贷之乱”兴起背景 “校园贷”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主要是以银行发放信用卡提供信贷的形式进行。各大银行纷纷开辟了大学生信用卡金融业务的板块,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时间变得相当火爆。校园信用卡一跃成为大学生消费市场的新宠。但是由于各大银行之间盲目竞争,市场背后隐藏的风险立刻就显露出来。为了扼制这股不良之风,在2009年7月,银监会为避免坏账风险的恶劣影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提高了发放门槛,最终导致校园信用卡业务土崩瓦解。“校园贷”一时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社会投资需求不断增加的时代背景之下,网络贷款平台在大学校园内悄然复苏。“校园贷”对还没有离开校园走进社会、虽然没有自给自足的收入能力但是又有无穷无尽的消费欲的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件互利互惠的好事,而目前有些“校园贷”为了扩大大学生这类受众群体,用“低利息无抵押”的噱头吸引大学生。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这可能会酿成一场悲剧。 (二)图穷匕见,“校园贷之乱”发展现状 2015 年以来,在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全面被禁的背景下,众多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凭借着“审批手续简单,到账快速,无抵押”的亮点迅猛地打开了高校市场,在校园信用贷款市场中占据了较大优势。这些校园贷平台推出的一系列所谓的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信贷产品往往是通过为大学生提供购物、旅游等方式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2015年8 月,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查报告》显示,8.77% 的大学生使用贷款作为获取资金的渠道,其中小额信用贷款占5.33%;网络贷款占 3.44%。另据速途研究院《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61% 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或网贷消费。 目前来看最主要的提供“校园贷”产品的平台大致可以分为这三种:一是类似于“趣分期”、“分期乐”这样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名校贷”、“拍拍贷”这样的P2P 网络贷款平台。总的说来就是:校园分期购物平台、由传统电子商务网站衍生出的金融业务以及P2P网络贷款平台;三是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这样的由传统电子商务网站衍生出的金融业务。 类似于这些五花八门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以及网络贷款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诱惑着大学生们。同时巨大的骗局和陷阱往往就潜伏在“折扣、免息、低息”这些宣传语的背后。 在网络贷款平台上,借款手续看上去十分简单,只要直接点击“注册申请”这四个字就可以完成了,都没有必要顾虑许多其他的事项。大学生对于借款成本、费率以及逾期未还的罚款这类专业信息了解得很少。但是校园借贷业务对逾期偿还欠款有着严格规定,并且贷款平台或者公司由于采用的“利滚利”的结算方式使得大学生原本还算少的贷款本金一下子变成了高额贷款。所以说“低门槛,宽审核”的贷款方式,其实是一种对大学生的经济生活相当不负责任的做法。 三、告贷无门,“校园贷之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校园贷”现象愈演愈烈之后所造成的一连串的消极影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国内目前还没有建设起完整的个人征信体系,特别是缺乏面向大学生的个人征信体系,从而引起大学生在不止一个贷款平台上反复授信。同样地,有效的监管在贷款行业十分缺失,风险把控在贷款行业的表现水准不高;学校和家长不注重对学生宣传金融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受到不良社会因素影响形成的不健康的消费理念,以上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与“校園贷”有关的极端情况。 (一)“财务自由”受限,在校大学生难抵诱惑 由于大学生是消费市场上兼有高消费欲和低消费力这一相反特质的一群人,所以他们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然而如果把大学生当作信贷用户来看的话,他们并不具备独立还款的实力,存在着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信用度不足以及契约意识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校园贷”业务的供应商在设计产品时对学生用户的信用做出合理预期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便于避免贷款给预期违约率高的人群。然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校园贷”基本上只要求客户出示无差别的证件,例如学生证、身份证以及银行卡等。信息来源的匮乏导致甄别用户信息预期成了一件难事。 (二)P2P平台管控不严,存在消费场景漏洞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校园贷”类 P2P 平台,只要根据《公司登记条列》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并在相关通信管理部门备案,再花费少量资金研发或购买一个 P2P 软件系统就可以运营,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 大部分“校园贷”在力求业务增长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反而疏忽了用户个人以及消费场景的审验核查。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校园贷”的逾期未还金额和坏账的比例中,有30%以上是由于个人身份被顶替向平台贷款而造成的冲突。 (三)虚假宣传“利滚利”,造成变相高利贷 “校园贷”不仅提供分期消费业务给大学生,为了方便大学生创业,还向他们提供相关的资金贷款业务。“无抵押、无担保,上万现款随便贷,任意花”,这吸引人的口号使“校园贷”看上去好像天降巨款。但在计算每月应还账款时,才会发现月利率和年利率都远高于广告中打出的数字。如“名校贷”会收取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除此之外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务费(咨询费),学生不仅要一直承担这部分费用的利息,而且一旦逾期,这些上千的咨询费就无法收回。然而基于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现实,一旦陷入还款无力的境况,就会逐步掉进早被计划好的大坑里。 四、曲突徙薪,“校园贷”陷阱的应对及防范措施 2016年河南大学生欠贷百万无力偿还导致自杀,该事件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一时间外界对于校园网贷和校园分期贷款等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模式表达了不满和怀疑,平台的风险管控和审核方式一下子处在了风口浪尖,其不恰当的催款手段更是被口诛笔伐。必须承认校园贷的失控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能规范对校园贷的监控促使其在校园内合理合法的发展,一定能够为真正有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发挥其作为金融工具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构建日常监管体系,强化掌控力度 要杜绝网络借贷中介机构误导大学生的行为,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处罚,加强对网络借贷机构的管控,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的业务宣传活动,严格监管借款人资格审查等行为,强化风险提示。构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通过政府联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及公安机关,及时察觉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性、广泛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掌控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存在的潜在风险,只要出现逾期违约年利率超过 24%,借贷平台就具有高利贷嫌疑。若大学生陷入此类平台的纠纷,一定要通过走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摆脱困境。 (二)加强在校大学生教育,树立理性消费观 重视学生消费心理,一方面要协助学生科学制定消费方案,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需求,精打细算。发生借款人拖欠情况。一旦进入法律阶段,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就会形成相应“污点”,即便互联网的征信记录不被人行的个人征信系統采集,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间接参考的价值,很有可能致使以后无法办理信用卡、降低贷款额度。另外在使用网贷平台时,要注重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避免被犯罪分子盗用学生的相关证件办理违规贷款。 (三)完善“校园贷”法律体系,规范行业平台发展 目前缺乏明确的监管细则和指导性意见,造成了校园网贷市场准入低门槛、信息不透明,因此给不专业不正规的机构做金融业务留下空间。一方面尽快出台政策细则,为监管部门的有力监管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征信体系,化解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在现在的背景下,共享平台数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同的平台间信息互通有无,可以有效的杜绝同一用户向不同平台借款,促进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令狐欢欢,徐敏.试析高校校园贷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价值工程,2017(11). [2]罗红,李金红.网贷平台“抢滩”校园暗藏多少风险[N].光明日报,2016-01-14. [3]黄志敏,熊纬辉.“校园贷”类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03). [4]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201713987002Y)。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