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才学为诗
以才学为诗滥用僻字、僻典,卖弄学识以成诗的弊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近世诸公作奇特解会,……以才学为诗。”北宋中叶以后的诗人,由于长期的书斋生活与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走上了卖弄才学以为诗的歧途。黄庭坚就明确宣称:“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引),同时还提出“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的具体方法。他写诗喜从佛经、语录、小说等杂书中搜奇抉怪,用僻字、僻典,形成“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沧浪诗话·诗辨》) 的弊病。严羽认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主张“吟咏情性”、“意兴” (同上),不反对”“读书”、“知理”而反对堆砌典故,卖弄才学,其观点对纠正当时的不良诗风起了积极作用,但对“以文字为诗”之弊的产生原因没有揭到脱离现实生活这个根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