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jing❶小路。《论语·雍也》:“行不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❷直接。同义合成词:“径直”。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北,逾黄茅岭而下。”(北:往北去。逾:越过。)
径徑jìng❶ 小路。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就荒,松菊犹存。”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独徘徊。” ❷ 经过,取道。《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泽中。”《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广溪峡。” ❸ 直接,径直。《赤壁之战》:“备南走,肃~迎之。”蒲松龄《促织》:“虫跃掷~出。” ❹ 直,直径。左思《咏史》:“以彼~寸茎,荫此百尺条。”魏学洢《核舟记》:“能以~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径徑*逕❶- ❸jìng❶小路 △ 山~|曲~。 ❷途径;方法 △ 捷~|门~。 ❸径直 △ ~行处理|从北京~飞拉萨。 ❹指直径 △ 半~。 说明: 8画;彳部;左右
径徑、逕❶— ❸❶小路;狭路:路~︱曲~︱山~︱曲~通幽。 ❷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蹊(xi)~︱捷~︱门~︱途~︱独辟蹊(xi)~︱终南捷~。 ❸直接;直截了当:~自︱~直。 ❹直径的简称:~尺︱半~︱口~。 ○行~(行为)︱大相~庭(相差很远)。
径jìng❶ 狭窄的道路:山间小径│曲径通幽。 ❷ 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途径│独辟蹊径。 ❸ 径直:取道香港,径回北京。 ❹ 直径:半径│口径不大。
径jìng[一] 〔徑、◇逕〕 1 小路。如:山径。2 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如:捷径。3 径直。如:径飞北京。[二] 〔徑〕数学名词。直径。
径径(5次) ❶小路。皋兰被~兮《魂》 ❷直。指直流。川谷~复《魂》 ❸径直;直接。腾众车使~待《离》 愿~逝而不得兮《章·抽》 左雨师使~待兮《远》
径jìng❶ 路,小路。《史记·高祖本纪》:“前有大蛇当径,……(高祖)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招魂》:“皋兰被径兮。” ❷径直;直接。《荀子·修身》:“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远游》:“凌天地以径度。”《招魂》:“川谷径复。” ❸ 经过。通“经”。《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九怀·危俊》:“径岱土兮魏阙。”
径jìng狭窄的道路;小路。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如;捷径;门径。 走向
走向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就位 各自就位:各就各位 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耽搁:径(径直) 一头 反着规定的方向走:逆行 退行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溯(溯流;~泾) 横流逆行:横逆 不遁正道而行:横行 往回走:回返 回走 回头 返步 还走 回身而走:还步 疾步走向:趋就 不知往何处走:仿徨
另见:行走 方向
小路
小路径(径路;径界;径道;径途;径涂;径塗;狭径;微径;穷径;间径) 徯(徯径;徯隧) 蹊(蹊路;蹊畛;蹊间;蹊径;蹊隧;间蹊)蹉 小道 微行 鹤陇 通行的小路:行径 水边小路:水陌 松间小路:松径 柳荫小径:柳迳 竹林中的小路:竹径 竹路 竹町 篁迳 花间或满地落花的小径:香径 花间的小路:芳径 花径 花蹊 秋日荒凉的小路:秋径 秋迳 长满杂草的小路:蒿径 打柴人走的小路:樵路 樵途 樵径 鼠出没的小径:鼠径 有荆棘的小路:棘径 石级小路:梯径 梯迳 村野小路:野径 野迳 幽暗的小道:阴径 阴术 幽雅的小径:高径 冷寂的小路:闲径 偏僻的小路:间道 荒僻的小道:鼪鼬之径 很少有人知道的小路:别径奇道 铺霜的小路:霜蹊 笔直的小路:箭径 弯曲的小路:曲径 枉径 曲术 小径、曲径:兔径 盘旋曲折的小路:螺径 狭小的路:狭路 逼途 细路 蹊路 狭窄的小路:仄道迮径 狭长的小路:裙腰 只可步行的小路:径(曲~;步径) 只可步行不能通车的小路:步道 曲折的小路:曲道 狭窄曲折的小路:羊肠(~鸟道) 蜿蜒曲折的小路:九曲羊肠 狭窄而蜿蜒曲折的道路:羊肠小道 羊肠小径 羊肠小路 歪斜的小路:斜径 斜迳 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歧路
另见:大路 山路 跋涉
途径
途径径(溪径;蹊径) 路(路子;路道;路数) 道(道道;道儿;道径;渠道) 途(程途) 轨(轨迹;涂轨) 津(津路;津途;津涂) 蹊(踪蹊) 沟陌 趋向 蹊径,途径:町畦 规范、途径:轨辙 轨迹,途径:涂蹟 从何处,从什么途径:何由 (达到目的的方法:途径)
另见:达到 目的 方法 手段 径jing径流 径赛 径庭 径行 径直 径自 半径 捷径 口径路径 门径 曲径 山径 蹊径 行径 直径 径情直遂1 曲径通幽大相径庭2 独辟蹊径 终南捷径 注释: 1随着意愿顺利地获得成功。2径,门外路;庭,堂外地。指相差很大、很远。
径(同)蹊 途 路 道
径jìng❶小道:宝玉来至芦雪庵,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四九·1143)伏象千峰凸,盘蛇一~遥。(五十·1154) ❷一直:(宝玉)想罢,袖了贴儿,~来寻黛玉。(六三·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