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
范文 邵立华
摘要:高校突发事件属公共应急管理的独特范畴,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这也预示着我国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初具雏形。本文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在新媒体应对中存在的误区、处理策略。由于信息的发布、传播、舆论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扩大化,这种突发性、时段性、敏感性、互通性等特点,提出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及处理机制、材料准备机制,以及网络媒体管理机制。并从校园自然灾害、校园安全事故、学校多发事件三类情况分别提出了应对的机制和策略,找出与新媒体应对中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 突发公共事件 新媒体 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D365 文献标识码:A
在2003年以前,针对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对于应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成果甚少,当前国家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现各大院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都高度重视,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高校媒体的应对策略仍不够完善。对信息的错误传递可能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的扩大及网络舆情的变化,从而导致事件的处理难度扩大化,学校的公信力下降。
1 学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学校突发事件作为一个特殊领域,它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和无法估计的危害性,处理不及时就会上升为突发的公共事件,会引起社会的舆论, 甚至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学校特殊条件决定的自身突出特点,要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措施,才能及时掌控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规律。
1.1时段性
学生的时间段分在校和校外时间段,在校又细分为上课阶段、休息阶段,在寒暑假又分校内校外实习阶段。在校期间学生聚集密度大,容易突发人力的和非人力的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无论是在校内校外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及时,都会对学校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对学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1.2 敏感性
大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敏感性极强的群体。在学校这个公共场所中,本身就是思想开放的地方,任何社会的舆论都会从这个群体中应运而生。因此,在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更易被传播、被扩大化,并且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更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冲击,同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乃至政治影响。与步入社会的成人相比,大學生更容易被诱惑,更容易被欺骗,自我保护意识很薄弱,从而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应对欠缺。
1.3互通性
当前互联网多媒体化时代的日新月异,高校突发事件可能瞬间成为学生谈论的核心话题。与传统媒体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有所差异,网络媒体的传播是双向、发散、非线性的,学生群体可能通过社交媒体自带的回复、评论、转发等功能,向社会以及其他群体的信息传播、反馈,这会对当事人以及学校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因为网络的传播迅速,并且极有可能将事件扭曲化、夸大化,会给不良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反而将事件恶化,网络信息的传播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造成的后果也是无法预计的。
1.4责任归属
在校发生突发事件,首先第一责任人是教师、学校。而在学校学生有责任受到学校的保护,这也是义务,所以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学校有责任去处理应对突发事件,并要制定一系列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而最主要的是让消息准确地去传播,而不是学生们间的随意散播,尤其要把握社交网络的舆论导向,实事求是地正面回应,让学生先尽快摆脱危机。并且,学校作为一个特定的公共场所,在实施应急管理时,需要更加重视责任的归属性。
这些特点充分说明高校是公共应急管理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以上分析,在现代社会中,高校突发事件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方面,高校突发事件不仅对校园内部产生破坏性,而且对外部、对社会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而另一方面,社会上之前发生的突发事件现在也常常纳入到学校应急管理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误区
2.1对新媒体的研究重视度不够,反而是对消息进行封锁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后,有的高校则是掩盖事情的真相,设置媒体报道障碍,同时想方设法动用一切资源和公关力量使相关媒体收声,压制舆论。实际上,这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反而加速事态的发展,激化矛盾,使事态更加恶化,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团结安定,促使高校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同时失去了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网络舆论更大限度地聚集和爆发。
2.2管理理念滞后,学生的危机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
突发事件通常具有难以预料、牵涉方面多、容易引发连锁反应等特点,一般突发事件的发生学生都是目击者或者第一信息的获得者。而网络媒体传播又是发散的,人数庞大,影响力极强,如果管理不到位,非常容易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广泛的舆论焦点。如果高校对学生不加强危机意识的宣传,可能会引发新的冲突。
2.3传播技巧薄弱,虚假信息掺拌,真实性有待考究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突发事件爆发后,若高校向公众及媒体发布虚假不实的信息,将可能会影响到高校的公信力,甚至影响到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此时我们应该培养意见领袖,类似于群体的灵魂人物,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舆论导向。
3 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策略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媒体策略应当进行分类应对,首先需要把握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共性规律,然后具体到公共事件建立的应对机制,有效、有力、有序地开展工作。针对校园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及多发事件,需要将其分类,寻找各自发生的特点、规律进行研究。因为每一个学校所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是不同的,我们应多总结,归纳出一些应对策略。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研究“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第一,借助新媒体传播理论,以新媒体的视角分析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潜伏、发生、持续、消失的过程。如果控制得好,突发公共事件来得快去得也快,新媒体包括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等,其利用数字、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及娱乐服务。它具有交互性、虚拟性、超媒介、超时空等特点。而突发公共事件也具有这一特点,在前面已做了详细的阐述,找出共性,做出相应分析并给予相应对策,比如在事件中传播正能量,将真实的事件客观地反映出来,正确地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理论,高校需要结合网络媒体传播快速的优势及传统媒体权威性高的优势,使网络媒体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全面、真实、权威的突发事件信息,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给高校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二,借助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理论,剖析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它产生的正面与负面作用,正面作用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传播,是多向互动,并且反馈速度快,消失与发生一样快。在负面作用方面,新媒体增加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概率,加速了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速度,并且可能会扩大事态的严重性,所以网络是一个交流观点、情感的聚集地。近年来有很多微博名人,在粉丝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所以在学生群体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意见领袖者,他们具有话语优势,可被广大学生认可,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像是智者,有独树一帜的观点,可以止于流言,提高公信力。
第三,结合危机管理理论和新媒体传播理论。在整个突发公共事件中,第一时间进行沟通,了解真实的信息,完善机制,可以构建在新媒体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体系,评估风险。加强在突发事件中人员因媒体舆论所产生的情绪管理,普及心理压力释放的方法及避免谣言传播的常识,对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及他们家庭的情感、情绪状况进行分析,确认哪些人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從而在情绪上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状况。
4 高校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4.1 设立专门的新闻发布机构,统一宣传口径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立刻拟定新闻发布方案,根据事件的性质开展工作。学校设立临时新闻中心,加强各部门协调工作,统一事实口径,发布权威消息,避免出现假消息,不实消息,颠倒黑白,影响工作效率。其次,要跟踪报道,学校要有事件的专门报道队伍,要第一时间进去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公开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参与事件的决策与处理,把新闻的发布作为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服务,并且要有条不紊地应对其他公众的询问。
4.2针对事件发布的材料准备机制
对于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信息材料一定要由经验丰富的人员做充足的准备,通过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解析,做出适当补充,确保“口径”的获取、审核、批准等环节顺利有序进行,避免在突发事件中出现悬而未定或者推诿责任的情况,避免贻误时机、陷入被动。
4.3网络媒体管理机制
媒体管理机制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需要及时设立临时新闻中心,即时发布信息,使相关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呈现在公众当中。对于不在新闻中心的“记者”(可以让学生社团来担任报道),党委宣传部来负责把关,要主动接受媒体的来电和正面问询,并向其提供事件的进展情况,全方位把握新闻发布的口径统一。
5 结束语
对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以及相关信息的发布,对于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要严格把关网络媒体的这个主体,改变“舆论引导主体”的思维模式,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做到正能量的宣传,更新媒体观念,加强高校与外部环境的信息沟通,掌握事件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沈崴.高校如何恰当处理突发公共事件[J].北京教育(高教),2016(06):25- 26.
[2] 姚剑婷.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流程及其优化——新媒体视角下的考量[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32(01):22- 24.
[3] 付昌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4(11):155,162.
[4] 高小平,彭涛.学校应急管理:特点、机制和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1(09):13- 17.
[5] 何能,沈雕.高等学校学生突发事件诱因及对策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8(1):105- 1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