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思考 |
范文 | 黄彬冰 摘要:本文从以用人导向解决“不想为”动力问题,以用人任能解决“不能为”能力问题,以用人底线解决“不敢为”担当问题,结合高校工作实际,重点阐述了激励高校干部在“双一流”建设中新担当新作为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干部 新担当 新作为 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要想对一个时代有全面认识就应明确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代创新的突破点是逐一处理这一时代中存在的问题。《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阐述了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能为”、担当不足“不敢為”等现实问题,同时有针对性的做出处理措施。首要就是从源头和根本入手,以问题为主线,贯彻到学习领会落实全过程,深入解决问题,多方采取正向激励措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原动力,通过搭建干部专业化素养提升平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织好敢闯敢试保障网,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补齐干部选任、培养、管理、监督各块短板,推动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政治生态,强烈释放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信号,全面发出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的动员令,这无异于给广大真干真为、苦干实干的干部注入了强心剂,提振了精气神、指明了风向标。 1 以用人导向解决“不想为”动力问题 通俗来讲,干部就是干事,组织只选想干事创业的人。各单位要精准、科学、快速的辨识出有担当、有作为的人员,将选拔目光投放到那些对事业发展前景有较大追求的群体中。将眼光投放在“更合适、更胜任”的层面上对相关人员进行选择,关键是考察干部人员的工作过程、生活经历、成果以及日常表现,而不是采用以往翻阅名册选人、凭据推荐用人、按照得票去选取干部,杜绝出现“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不正作为,侧重点是对人员的政治精神与素质、担当勇气与责任、现实成绩等多项内容进行考核,明确其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服务大众以及现场调研等作为,实施全面、近距离考核与辨识干部,尽可能的将敢于承担艰难任务、重大责任的干部挑选出来,进而发挥出对党和人民能够做出贡献人才的实用价值。而上述目标的实现绝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组织部门敢于“动真格”,并毫不动摇的坚守原则,树立为组织、事业、群众负责的态度,为有作为、有干劲、实事求是的干部构建发展平台,为其事业上升构建阶梯。 2 以用人任能解决“不能为”能力问题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许多领导干部陷入“无能为力”的尴尬境地,能力已经限制了前进步伐,无法正确的应用新方法,领导干部对自身能力顾虑繁多的问题极为严重。各单位有才智的人员应积极奉献智谋,可以将基层一线、脱贫一线、群众一线设为培养与发展干部能力的主要平台,加强对其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训,全面整合有助于优化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各类资源,规划多层次、多类别的专业能力培训班,结合领导干部的知识“短板”、经验盲区与能力弱区,细致入微的进行教育培训,全面贯彻落实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工作,推行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向。与此同时,通过思想教育与行动,协助干部对“无为无位”道理有深刻认识,对于那些滥竽充数或轻视组织培养锻炼的干部,首先要给其改正错误创造机会与平台,对于屡教不改者,应施以调离、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或降职等处罚措施。 3 以用人底线解决“不敢为”担当问题 各单位要勇于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建设并完善政绩考核体制,强化其科学性、规范性与精确性,在对领导干部评价时,应从实绩实干、历史辩证等角度出发,而不能单纯的凭借一时一事权衡干部。将有改革谋略以及乐于参与改革的干部挖掘出来,并科学利用;要坚守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有机整合的原则,健全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理体制,对于敢于担当者,要在政治层面上给予鼓励、工作上提供支撑、待遇上完善保障、心理上加强慰藉,全力树立与宣传楷模,以促使领导干部做事情创事业;在实践中要积极摸索容错纠错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干部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出现错误、不敢做出行动、不敢尝试等问题,促进优良环境的建设,使改革事业的运行有更大的支撑,部分失败得到谅解,引导并鼓励党员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敢于创新与担当、大胆作为。严厉抵制干部人员害怕困难与艰辛的负面情绪,不论干部处于哪一级别,只要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同样干劲、有拼劲、有效果,就应对点滴的成长进步给予机会、平台、渠道;但是对于在工作中撂挑子、耍滑头、不作为,一定要严惩不贷,或免职、调整、降职,促使能上能下常态化,明确有作为与无作为之间的差别。 4 强化干部正向激励的现实意义 在对高素质团队建设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人心思动现象,优良方法是采用正向激励去提升职业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伴随着权力瓦解、福利缩水、纪律严苛,一部分有能力做事、掌握正确方法做事、有突出特长的干部产生离职意念。从某种层面上分析,干部在职位上的流动是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方法,但其可能会造成人心散涣、人才流失等不良现象,会对党与国家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从促进整体深化改革的角度分析,干部责任承担面对重大难题,急切需要正激励去缓解干部人员畏惧困难的情绪,调动其积极做事的主动性。现阶段,整体深化改革不断推进,需要干部团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承担、愈挫愈勇。但是因为保护体制缺乏完善性这一现实问题尚未处理,干部也存在“不干怕问责、干多怕出事”的思想困惑。 站在干部管理人性化要求的角度看,干部主观需求多样化不断体现出来,此时采用正激励去迎合干部的合理诉求有很大现实意义,能增强其对团队的归属感。干部应在政治发展方面有明确方向,同时在物质经济、精神慰藉、自我实现三大方面有所需求,此时构建和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但是,当下的干部管理对个人的合理需求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5 激励高校干部在“双一流”建设中新担当新作为 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是新时代干部队伍的核心要求。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高校要着眼新时代新要求,可采用强化对思想引导力度、张扬正确引导方向以及完善组织保障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领导干部谋事做事、敢于承担的内在动力与创造精神,激励广大干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5.1融入发展促发展,思想先行强化行动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把个人成长发展置身于新时代的大局之中,增強承担责任与积极做事的自觉性。一是积极参与到新时代发展进程中,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保持一致,积极迎合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发展方针,提升“四个伟大”政治担当的思想觉悟性。二是主动参与到学校发展进程中,针对构建一流学科、高水平师资团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特长,提升促进“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感。三是整合至事业发展进程中,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为始发点,从自身做起、提升办事效率,提升“永远把职业当事业、无愧今天不负明天”的责任感。 5.2坚持有为才有位,导向鲜明引领实干风尚 毫不动摇的坚守好干部标准,整体应用干部集中换届、日常特殊调整、向外推荐提拔等多种方法,在贯彻落实“三看三优先”的基础上,挑选出敢于负责、勇于承担、乐于作为、实绩出色的干部。一是择优选拔重用对办学制度革新、落实艰难任务、完成复杂性工程等方面有所助益的人才。二是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观察干部的所作所为,择优选择在危急、艰难条件下乐于吃苦奋斗,在西部高校建设中认真工作的优秀干部。三是在寻常履行职责时观察实际绩效,择优选择与重用在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能扎实掌握教书育人方针思想政治走向以及遵纪守法的好干部。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占着位置不作为、慢作为,拍着脑袋乱作为、错作为的干部,果断免职,或调整,或降职。 5.3不让实干者吃亏,撑腰鼓劲彰显组织保障 为勇于承担责任的干部人员撑起“一片天”,为善于作为的人员加油打气,干部底气便更足、干劲也更大。一是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激励干部干有所得、劳有所获。修订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着力健全干部现实表现、工作业绩与收入待遇挂钩的制度,对工作突出、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和干部,科学向上调整年度绩效,增强优秀者的获得感,推动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落到实处。二是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实现对干部的有效管理,将严管与厚爱有机整合、激励与管束并肩齐行。重视与加强干部作风构建,积极引导他们扭转传统陈旧思想观念,敢抓敢管,促使不怕得罪人、不怕事情难办成为常态。在干部兼职以及薪酬管理上,严抓规范,对兼职总量严格管控,切实把从严监督管理干部与激发干部内在活力有机统一起来。三是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积极为事业长效发展着想,助力于 “双一流”建设,对于缺乏经验借鉴、缺乏规律可遵循出现的错误,应多方面研究,快速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M].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