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素质教育舞蹈课:一场学校舞蹈教育的革命
范文

    【摘要】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高扬素质教育旗帜的今天,舞蹈作为素质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美育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开设舞蹈课程的学校仍然将“面向少数人的专业舞蹈教育”等同于“舞蹈教育”,以“专业舞蹈教育”的内容、方法代替“普及舞蹈教育”。这种偏见严重制约了中国舞蹈教育多元化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误导了更多人对舞蹈审美教育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舞蹈教育已经到了从少数学生的受益扩展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公民素质需求的改革节点,而具有前瞻性的“素质教育舞蹈课”正是对国家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一种及时而有力的呼应。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课;学校;舞蹈教育;革命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在我国普通学校的课堂上,只有音乐与美术两门艺术课还保留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同时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们才开始将原审美教育(主要是艺术教育)的概念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舞蹈教育业开始重返普通学校,招收“特长生”,开设舞蹈课,建立舞蹈社团,参加舞蹈展演和比赛等。然而,不难发现这些参与者基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颇有舞蹈天分”的学生,它只是少数舞蹈爱好者享有的特权。这种偏见严重制约了中国舞蹈教育多元化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误导了更多人对舞蹈审美教育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客观地讲,新中国成立以来,借助舞蹈美育开启人们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从未被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这一缺失致使我国艺术教育舞蹈美育落后于欧美各国,也落后于日本。

    我所在的学校当时也开设舞蹈社团课程和二年级段的普及校本特色课程,当时还没有接触到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我也遵循专业舞蹈教育的内容,只是在难度上稍作调整,直到新一批一男生不肯进教室,我问他为什么时,他说:“老师,我不喜欢跳舞,妈妈说男生不用学跳舞,我不想上舞蹈课……”当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不能强迫他去喜欢,但是怎样才能让所有学生喜欢上舞蹈课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在探究的。最初我从简单的上下课行礼开始,设计了男女不同的动作配上语言来打招呼,实践过程中继续改进,设计了《再见曲》,把说改成唱,单一的动作变更为两两同学搭档游戏完成,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有时下课省略了《再见曲》,孩子们总会围着我追问:“老师,今天怎么不跳《再见曲》呀?我们还想跳……”从孩子们闪烁的眼神里我似乎寻着了一点方向。在设计勾绷脚这一课时,我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脚丫之花》。当天让孩子们分别穿四种颜色的袜子,根据颜色分组,引导孩子们想象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花开花谢的顺序,并根据花开花落的过程学习绷脚——半勾脚——全勾脚——半勾脚——绷脚这一组合。在孩子们掌握动作顺序和要领后,我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围圈而坐,双腿绷脚伸直形成了花蕊,再次引导孩子们打乱顺序联系花期创作本组的《脚丫之花》,孩子们的兴趣彻底被点燃了,在最后的表演和互评中,我从他们闪烁的眼里感受到了创作带给他们的享受。在这一课例中,他们享受了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创作这一努力过程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收获了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喜悦。我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微笑着记录下了这一张张因认真而愈发可爱的小脸,也记录下了这一朵朵弥足珍贵的“脚丫之花”。就这样慢慢地我发现那些之前排斥舞蹈课的孩子不见了,以前害怕上台表演的孩子开始跟随队伍变得自信起来,分组创作时每组都会自发踊跃出一二个小组长……我惊喜地感受着他们的变化。在一次舞蹈公开课上,有一位专业老师给我提了一个问题:“我们行话说你应该把你的看家舞蹈展示一下 ,你这样的一堂课还叫舞蹈课吗?几乎都是孩子在跳都没见你的“绝活”,还有孩子们的动作难度系数也不高…… ”当时我还没有接触过素质舞蹈课程,听到同行的交流,对自己摸索方向也产生过质疑。 直到2016年元旦我参加浙江省音乐拓展课90学时培训,第一次接触到吕艺生老师的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可想而知当时我内心的激動,这不正是我一直都在苦苦寻找的方向吗?当时真的有一种终于找到了组织的惊喜,对我今后教学的启发和专研就更加具体了。

    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舞蹈课呢?为什么它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都惊呼“真洗脑”,让上过课的学生们也惊呼“原来我们都可以舞蹈,我们都很有才。”素质教育舞蹈课是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成为主体三大理念,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模仿、即兴与表现、交流与合作、创作与求新、综合与融化的能力为标准。首先,素质教育舞蹈课不是针对少数人的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改以往重技能、轻素质的评判准则。在素质教育舞蹈课堂上不再是灌输式的授课模式,转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自己的创作,教师的任务是进行引导,而非以往教育模式中规则的制定者。在素质教育舞蹈课堂上,学生通过分组编创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培养了观察、模仿、即兴、表现、交流、合作、创造、求新、综合、融化等各方面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可谓一举多得,显示了对每一位学生的人文关怀,显示出中国传统课堂上较为缺失的平等尊重、交流合作、创新思辨,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欣赏与赞美的美德,这样的课程诠释出的是教育的真谛和教育的本质。学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改革具体内容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学校舞蹈教育目标的改革:从培育学生技能转变为培育学生素质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都是教师教授已有的组合口传身教给学生,这种情况的教学多半只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记得之前经常有人这样对我说:“从某某学生的身上我看到了你的影子……”之前我也没有多想,现在想起才惊觉原来这样的教学竟误导学生一味模仿老师的形神,久而久之让学生成为了老师的复制品,学生要做的应该是他自己呀!而素质教育舞蹈课中,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学过舞蹈,老师通过运用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动作基本是自创的。淡化了“教”的环节,学生反而更易形成自己的动作语汇,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在观摩“雨趣”一课时,首先看到的是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模仿。下雨了,有人没有预备只好顶了一塑料袋,有的顶着书包,有的打着伞让其他同学也到伞下来……而这一切都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即兴表现出来的。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他们刚刚表现出的动作元素,将学生分组根据自己做出来的某一情节进行编排,每个孩子都在这一情境中自由创造。孩子们分组后,老师开始穿梭观察他们的表现,你会很惊奇地发现每一组都会出现一二个有领导能力的孩子进行组织,有出谋划策的小军师,有出动作的,有数节奏的,也有意见不统一发生争论的……这个时候老师会穿梭在各组间,引导学生和协调解决问题,教室里充满了创造氛围。总之,分组编创的设计环节十分科学有效,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而这项能力,显然对于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至关重要的。素质教育舞蹈课最看重的就是教学过程,因为学生的创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对各种知识的综合整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的。虽然此课也要求有结果,甚至能够产生同学们自己编创的组合,有的甚至发展成上台表演的节目,但他们的能力都是在课堂每一环节中养成和培养的。它有时甚至是无形的,但它却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他们从时时处处被动地接受教育,居然能将自己想的表现出来,尝到“创造”带来的滋味,并亲眼看到同学们的创造,那种快乐实在是终生受益的。

    二、学校舞蹈教育内容的改革:从教师预设转变成学生创造生成

    基于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关注到素质能力的可开发性,在教学中多采用生成性教学,目的在于不以刻板的唯一性去制约课堂中无限可能的发生。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课例设计和具体教学都注重交叉吸收和跨领域借鉴学生其他课程的知识点,以及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和经验。这在有效丰富舞蹈课程内容的同时也为舞蹈与各种知识信息之间“埋伏”了潜在的“创新点”。学生在课堂上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很快在这些“创新点”上找到创造的动机、兴趣以及多种可能性,这就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享受充满乐趣和热情的舞蹈编创过程中,有效激活和整合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識和经验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有助于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舞蹈审美教育自身的创新潜能。素质教育舞蹈课与传统舞蹈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课堂是以一种开放式的形式形成,在课堂中并不以教材为主,也不以教师为主,而是注重课堂的变化,以不断生产的动态作为课堂的主旋律。

    在素质舞蹈课中,老师总是会说:“你们的任何想法和行为在这个课堂都是被欢迎的。”就像有时在课堂中个别学生的想法和动作都是不符合常理的,席勒强调审美教育中的“游戏冲动”是因为以“游戏”这样的状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力,而这种潜力更多其实是指创造力。换言之,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些空间,引导学生把它变成“可能”。所以,学生的很多行为是不在预设中,相应的教学步骤也不会按照原备课方案去原封进行,而是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边进行边生成的教学高度。

    三、学校舞蹈教育方法的改革: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直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怎样才能实现呢?在素质教育舞蹈课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有些环节在传统教学上本应该是由教师教和说,他们却转给了学生。比如大家模仿雨中生活产生的“元素”,老师是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而分组编排表演后的评价也不是由老师肯定的,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完成的,而我们的老师此时总是退居幕后不厌其烦地用欣赏和鼓励每一位学生的方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良好的表现和优秀的品质,让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在被尊重、被欣赏的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呵护与培养,从而使学生们在平等轻松的氛围里获得更多超越自我、接近成功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主人翁的转变。

    美国著名舞蹈家肖恩说过:“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得到滋养,熏陶和锻炼。”传统的舞蹈教育是专业人才的舞蹈教育,现在的素质教育舞蹈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它的有效性在于能够激活每一个普通学生的创新潜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应具有的五种能力为目的,具有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的舞蹈教育理念,只有素质教育舞蹈课真正实现了舞蹈教育的有教无类,实现了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专业舞蹈教育和素质舞蹈教育齐头并进,才是我国舞蹈教育的未来局面。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作为艺术教育[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

    [2]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5.

    作者简介:欧阳茜,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小学舞蹈老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