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路径
范文

    李秋霖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数学学科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更在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同时,数学是需要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学科,对培养学生日后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高中数学比之前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更为庞杂,延伸出来的问题多种多样。本文基于高中数学教育的重大意义和数学学科教育的重点难点,针对现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着重分析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致力于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提高逻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27-01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明确了要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而教学人员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上的不断培养。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成绩上得到提高,,更能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学人员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应用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一、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意义

    由于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知识体系更为复杂,而各个细碎知识点分布得更为分散,不利于学生系统得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各个知识点可以进行多元的结合,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可能比较繁杂,解题难度大大增加,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也越发严格,解题能力较高则能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能解一题则能解百题”的触类旁通的效果,若解题能力较弱则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带来了障碍[1]。并且由于高中数学对于学生上一阶段的数学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些前一阶段基础不够扎实的同学进入高中会容易出现难以理解高中数学内容的情况,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望而却步,进而带来终身的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提高解题准确性上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优良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在教学活动中将其列为重点。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解题能力的路径

    1.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审题习惯。

    做题的第一步是审题。审题就是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已知条件,理解要考察的知识点。部分学生做题时受到心态的影响,容易匆匆忙忙。或者由于之前做过相关题目的大量练习,遇到类似题目便不仔细考察题意,直接解题。这样的不良做题习惯极其容易造成失分。所以在平日的教学活动和基础练习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拿到题——先审题”的良好做题习惯,理清解题思路,从而一点一滴得循序渐进得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规范的答题过程。

    高中数学的难度提高,教学活动复杂多变,一道题的解题过程时常会很长。过程长则容易造成学生答题思路断续,常常答到这一步忘了下一步,甚至造成有的学生将一切推翻重来,导致解题时间的极大浪费,影响学生心态,破坏学生解题思路。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教授解题步骤书写规范,渗透逻辑清晰的解题思想,在平常练习和考试中将解题过程落实到踩分点上去,从而切实的将解题步骤与得分相结合,有效得培养学生逻辑清晰、思维严密的规范解题步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比如,在遇到多解问题2<|x-5|<6时,有两种解题思路,一是结合绝对值的定义分情况讨论,二是转换为不等式求解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学生解题过程规范清晰,从而帮助捋顺解题思路,避免两种思路互相干扰,从而准确、高效得解答出正确的结果。

    3.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

    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显示,数形结合对于“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也是极其重要、有效的教学思路。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主张“先画图,再解题”,通过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协作,达成两个能力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从而养成学生多元的解题思维,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避免学生“一条路,走到死”的困局。例如,在学习函数奇偶性的时候,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模糊,学生难以得到直观的认知,这使得学生对该知识点难以理解,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函数的图像,再结合概念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大大提高相关试题的准确度和正确率。

    4.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知识体系庞大,本身解题难度较大,学生解不出题容易失去自信心,进一步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这对现阶段和未来的学习会产生消极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学生互帮互助活动,建立讨论小组,学生自主或互相纠正解题错误,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开拓解题思路、形成多元的解题思维。同时教学人员要有良好的责任心,在同学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积极得、耐心得为学生解答问题,不仅仅是求得试题的正确结果,而是帮助学生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捋顺解题思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误区在哪里,再反复通过练习纠正错误思维,并采取整理“错题本”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在思想上、策略上彻底走出思维误区,从而提高解题能力。通过以上两点,我们要建立起“师生”、“生生”的互助桥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从而自发得、从根源上的、从内而外得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总结

    由于国家是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新课程改革、在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是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教学人员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的答题过程、渗透适当的解题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的帮助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張成浩.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9):47-47.

    [2]梁冬梅.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5):20-20.

    [3]王小娟.找准载体,紧扣知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5):57-5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