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探讨 |
范文 | 孔扬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就业市场对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科学建立以及合理完善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环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应建立切实符合学校定位,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29-01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2007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较之以往各个时期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1],《课程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更加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文化素养、提高人文性;更加注重从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要求》体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性质和目标上的变化,学校应该按照自身实际情况,以《课程要求》为指导,设置科学完善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语言技能、文化素养以及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和制订过程也是学校进一步明确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过程,教师应注意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2]。在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并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人才。 二、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结构。 以《课程要求》为指导方针,遵循课程体系的优化规律,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整,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要求,高效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应同时开设基础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双管齐下,相辅相成。这样,学生在学习基础必修课时,能够保证足够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又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所学语言,包括相关的国家文化、历史事件,以及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使语言的学习更加生动、灵活、有趣。这样的设置也体现了《课程要求》的原则,即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社会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3]。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了提高,在语言的运用能力上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有助于形成一个丰富而完整的系统性课程结构。 2.实施分层教学。 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起点不同,不管是基础必修课还是公共选修课,都应遵循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原则。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要给基础扎实的学生提高的空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4]。学校应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通过考试、面试等多种考察手段,将英语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到同一组,进行基础必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学习。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可以使水平相当的学生相互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跟不上课堂节奏而造成厌学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设定课堂目标,控制课堂节奏,把握内容难易程度,管理课程秩序。分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改革课堂模式。 新的《课程要求》以及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教学,创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及应用语言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媒体丰富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也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新模式。[5]学校应完善教室多媒体网络技术设备的安装,建立语音实验室,为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提供硬件支撑和保障。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资源,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并充分运用对视觉和感官的刺激,使英语的学习更加立体化、趣味化,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开展第二课堂。 为增强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学校应一方面重视采用多种课堂模式,如课前演讲、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强化训练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英语的机会。[6]比如可以开展英语演讲比赛、配音大赛、戏剧表演比赛;组织英语角、办英文报纸、广播站;创立英语社团、英语沙龙,定期分享阅读英文书籍的心得体会等等。将课内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所遇到的场景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教师在组织第二课堂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了解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只有教师发挥创造性,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为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体系的设立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立体分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并结合科学合理的考试和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蔡基刚.深思大学英语改革走向[N].中国教育报,2005-03-04. [3]王守仁.關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4]郝成淼.对十年来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施情况的总结与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2013,(1):75-78. [5]韩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6,(5):237-238. [6]常淑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51-5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