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何谓以资鼓励? |
范文 | 【摘 要】“以资鼓励”使用频率在如今社会中非常高,“资”字当“帮助”或“提供”讲,与“以兹鼓励”结构虽同但语义有别。文章另外还辨析了“以资鼓励”与“再接再厉”的区别,并针对如何辨别类似短语提出三点建议。 【关键词】以资鼓励;以兹鼓励;再接再厉;资;兹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39-01 “以资鼓励”这个短语如今使用很频繁,多是和“特发此状”并用,大意不难猜到。有人说,这里面的“资”与物质奖励有关;也有人说,“以资鼓励”等于“以兹鼓励”。 一、释“资” “资”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从贝,次声”。有“贝”作形旁自然是和相关财货有关,但现实中“特发此状,以资鼓励”的不仅仅是物质奖励,很多时候,人们所得到的奖励只是一种精神方面的嘉奖。检索字典可以查出“资”字有众多解释。《说文解字》云“资,货也”,这就是说“资”本是财货之意,可以代指货物和财物,比如《易·旅》“怀其资,得童仆,贞。”王弼注曰:“资,货。”《诗·大雅·板》:“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毛传:“资,财也。”也能引申指积蓄,《说文解字注·贝部》:“资,资者,积也。”《国语·越语上》:“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韩非子·解老》在“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这句中把“资”和“积”对称使用。 生活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两个词语。一是“资敌”,这个词可以说是短语,其全称是“资助敌人”,即为“给敌人提供帮助”之意,当然这个“帮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篇海类编·珍宝类·贝部》里说“资,给也。”《战国策·秦策四》“王资臣万金而游。”高诱注曰:“资,给”。《战国策·秦策四》里的“资”明显是“资敌以万金”。《汉书·项藉传》中记载:“愿大王资余兵。使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扞蔽。”此处的“资”是兵力上的帮助。二是“资助”一词,现在很流行,这个词在在如今高校中很常见,它作为国家给予家庭困难学生的一种物质上的补助政策。“资助”便是给别人提供帮助,有的是物质的,有的是精神的,不过一般还是以物质方面的帮助为主。《集韵·脂韵》:“资,助也。”《庄子·大宗师》:“尧何以资汝?”郭象注:“资者,给济之谓。”《韩非子内储说下》:“资其轻者,辅其弱者,此谓庙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意思就是说,“这大概是上天帮助将军的原因”。 此外,“资”字还有其他很多意思,诸如“禀赋、才情”,如《荀子·性恶》云:“今人言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杨倞注:“资,材也。”诸如“具有、具备”《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诸如“资料、材料”晋王羲之《与谢万书》:“欲与亲知时共懽讌……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诸如“地位、声望、阅历”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三章:“资轻望浅,舆论不孚。”这些含义,有的属于近引申义,有的属于远引申义。 二、辨析“以资鼓励”与“以兹鼓励”、“再接再厉” 类似“以资鼓励”这样的句式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清人刘开的《问说》里便有“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的句子。刘开笔下的“以资切磋”之前有“问焉”的动作,联系上下文,大意是说“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咨询他就能够给自己提供切磋或锻炼(的机会)”。“以”字在这里起介引作用;“资”作动词,表示提供、给与之义;“切磋”作为“资”的支配宾语。同样的,“以资鼓励”结构也是如此。一般时候,在“以资鼓励”之前还会有“特发此证”或“特发此状”的短语。整体来看,“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就表示“(特意颁发此证),(凭借此证)来提供或给与(某人)相应的鼓励”。 有人说,“以资鼓励”就是“以兹鼓励”。对不对呢?“兹”,与“此”同意,“以兹鼓励”即为“以此鼓励”。在语言环境里,“以兹鼓励”没有语病,“兹”作为介词“以”的宾语而前指,表示“用此来鼓励”。与“以兹鼓励”不同的是,“以资鼓励”虽然结构相同,但介词“以”的宾语通常会因前面提及而省略,而且它的宾语通常很长,比如“特发此状,以资鼓励”这句中的“特发此状”便是介词“以”所省略的前指宾语。同时,在这两个短语中,也都是有动词的,“以资鼓励”中的动词是“资”;“以兹鼓励”里,“鼓励”当动词讲。汉语有个特点,谓词性成分是短语和句子的核心成分,核心不同,所表达的意思自然就会不同。所以,“以资鼓励”与“以兹鼓励”都可以用,没有语病上的问题,只是各自使用的语境有差别,所传达的意义稍微有区别。 也有人会把“以资鼓励”和“再接再厉”弄混。孙泽锐老师在文章里说,“以资鼓励”和“再接再厉”这两个词同属于褒义词,均有赞扬、勉励、激发之意;不同的是,“以资鼓励”一般是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嘉奖形式,“再接再厉”则为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人们最易弄混的就是“励”与“厉”这两个字。“励”字,在《小尔雅·广诂》里记载“励,劝也”,《字汇·力部》解释曰“励,勉力也,有修饰振起义”。由此可知,“励”本为劝勉、勉力之意。“厉”字,本义是磨刀石,《说文解字》云“厉,旱石也”,后来作“砺”。由“厉”本义引申出“磨砺”之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后又因磨厉之义又为勉厉、激厉之义,别作“励”(《说文解字注笺·厂部》)。“厉”字又发展出“振奋”之义,《管子·七法》“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如此,“再接再厉”大概意思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磨厉(砺),不停地努力,这个成语也是古汉语的一种遗留。“以资鼓励”当然说的是凭借(特颁此状)来提供给某人以劝励或激励,是主动给予别人鼓励的形式;“再接再厉”则是一方主动地不停地去磨砺自己。 三、结语 综合上述,要区分类似“以资鼓励”、“以兹鼓励”与“再接再厉”等短语结构,首要一点要“勤于查工具书,正确书写、正确运用”,其次一点要正确分析具体短语的结构,第三一点就是要结合短语所经常存在的语境来实际分析语义。 參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2. [2]孙泽锐.“以资鼓励”与“再接再厉”[J].黑龙江:语文天地,2001(14). 作者简介:倪永泽,男,生于1987年11月,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古汉语方向,现工作于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