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字媒体应用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探究 |
范文 | 彭华 刘琳 【摘 要】当前,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也就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结合数字媒体应用专业《色彩搭配》课程为例,探究信息化教学的运用和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应用专业信息化教学创新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数字媒体应用专业;色彩搭配;界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43-01 一、信息化教学的趋势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一种教学模式,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二、《色彩搭配在界面设计的运用》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现状与困境 中国数字媒体于1995年随着互联网出现开始兴起,率先影响中国的80后、90后的年青人群,所涉及的技术包罗万象,与传统传媒交相辉映,覆盖不同需求人群。《色彩搭配》课程是基于“色彩构成”基础上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中阶段没有美术色彩知识的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进行学习。由于数字媒体应用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招生時不一定要求有很扎实的美术功底,这就使得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几乎为零,由此给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在色彩类课程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高校的设计类“色彩”课程多年来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述相关色彩知识后,指导学生用颜料进行最直接的色彩调和搭配练习。但是由于颜料在手绘时的时效性,很难在短时间看到色彩的搭配效果。在现今数字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如今95后的大学生,他们出生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快,但同时也没有较强耐力,传统一成不变的手绘课堂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疲惫状态,由此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同时,本课程面向的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为移动界面类设计工作或是相关设计类工作,图片与版式之前的色彩搭配对于各种类网页版面的视觉冲击力有着很大影响,可以引导整体网站的风格设计,所以必须加强色彩专业的训练。该专业学生多喜欢形象有趣、操作实践性强的学习内容,在前期的教学中已经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对物体的基本结构、表现能力、图形制作以及版式设计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由于色彩的感知能力较弱,对色彩在不同场景下的搭配还不是特别了解,那么我们在传统手绘练习的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手绘的同时能快速的认知到色彩的搭配原理和种类,也让课堂变得多元而丰富。 三、《色彩搭配在界面设计的运用》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色彩搭配》课程概述。 色彩搭配是以写生色彩为基础,以启发和开拓人们的色彩创意为目的,集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探究色彩关系的一门学问。本课程以设计色彩概念为切入点,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色彩搭配进行阐述,目的是使学生在认识和了解色彩的基础上,用色彩的原理和方法指导表现技法的学习与训练,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2.《色彩搭配》课程教学信息化教学方法。 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和实践中,将课堂练习引入现下非常流行的一款填色游戏APP:Momi涂色—秘密花园(图一),该APP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给画作上色,具有开放度高、兼容性好、发布及时及使用者多等优点。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受欢迎,灵活多变,对色彩的搭配有非常好的练习作用。 同时做好微课教学,搭建课程网络平台。创建信息化教学课室,如本校网络信息教学软件:极域电子教室(图二)。可以同步对学生进行课堂讲授、教学资料分发、作业安排、以及作业的收取、考试发布等,让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色彩学习的拓展。 课后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提供进一步学习与交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为课堂全方位在线学习提供支撑。 四、结语 将多种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教学后,知识的传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提升,根据教学评价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整体满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相结合。技能目标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前期通过网络填色软件快速掌握各色彩之间相互搭配的关系。中期的手绘练习通过直接对颜料的调配、控制,进一步掌握了各色彩之间的属性。后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以任务的形式发布课堂内容,如直接为某公司设计一个网站的界面设计,以网页色彩搭配实训为导向,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上信息化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以及搭配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学生的实训操作完成质量来看,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要领的掌握能力等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同时对网页界面设计的色彩搭配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实践。实训后的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环节,对任务每个环节的完成质量进行把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文婷.设计教育[J].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2018(2).073. [2]徐芳斌.课程教育研究[J].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2018(3).240. 作者简介:彭华(1982.7-),女,湖南常德人,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广告艺术设计。 刘琳(1984.3-),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 课题项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校级课题“论岭南文化在广东高职教育中的体现与发展”。项目编号:xyyb16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