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教学的整合分析 |
范文 | 李小兵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众多先进的教学模式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其中在压强与浮力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的优势与作用,合理的将其应用到压强与浮力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同时需要重视趣味教学,全方面提高压强与浮力课程教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物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压强与浮力;信息技术;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221 伴随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应用,并且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一定的优势与作用。因此,在初中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同时需要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在压强与浮力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还能够为学生播放压强与浮力相关实验视频,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仅如此,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分析学生对压强与浮力知识了解的情况,设置针对性教学视频,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 一、教材编排的思路及分析 “压强”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力学部分的深化和拓展,也是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教学的基础[1]。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在后面压强和浮力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因此,如何搭建学生的思维平台、实现概念教学的深入进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现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对“压强”的教学内容较为简洁,主要内容可分为“压力小桌”實验、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应用三部分。在教材实验中,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对于压强的概念教材直接给出“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2]。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压强的公式及单位教学,并通过例题讲解压强的相关计算,在“压强应用”部分,通过生活中事例推送相关视频素材进行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相关应用的教学。教材简洁的编排方式虽然增大了教师的备课空间,但按教材思路进行教学的课堂安排仍十分普遍。分析发现,教材编排思路虽然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教材中展示的“压力小桌”实验只能得到定性结论,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养成;同时,由定性实验直接过渡到压强的概念,显得较为生硬,忽视了压强概念建立的过程,使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为后续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学习留下了思维障碍;此外,教材中并未提及压力的概念,压力与物体重力的区别和联系,也使得学生在理解压强概念时,容易由于认知不足而出现困难。鉴于以上因素,部分教师将本节教学设计分为多课时进行,但收效甚微,不仅占用了额外的教学时间,也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智慧课堂对于定量分析压力作用效果、深入理解压强概念、加强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如何与初中课堂融合 (一)课前阶段:为新课教学做好课前充足准备 课前阶段包括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学设计三个方面,主要是学生在家独立完成的,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独立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前分析环节中,教师通过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学生作业成绩分析,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据此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推送微课(包含压力的概念、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力小桌”仿真实验、压强的概念和单位、压强的计算、压强在生活中的运用等内容)和预习检测等内容供学生学习。在预习测评环节中,学生在完成并提交预习题目外,还可以提出质疑或见解,与教师交流互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为增加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教师根据课前数据分析结果,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设计,为新课教学做好了充足准备。 (二)课中阶段: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得力帮手 课中阶段可分为四个环节:新课导入、实验探究、实时检测、总结提高。利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创设与教学内容高度融合的学习情境,适时推送课堂学习资源,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精确掌握答题情况数据,针对性查漏补缺,及时反馈,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课题导入阶段,可推送压强现象视频(如坦克利用履带能在泥泞中行进,啄木鸟的嘴尖而细长等)和现场情境演示(水袋睡钉床或气球上站人实验),为抽象的物理概念提供鲜活的生活素材,将书本中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具体的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提供了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压强的概念,对压强的单位、公式的简单计算水到渠成,容易掌握。在此环节,教师可推送科学家帕斯卡与压强有关的物理学史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道德、探索自然的科学方法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活动(4)同样结合课前预习活动,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推送压强在生活中应用的具体事例,展开小组讨论:(1)视频播放的事例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2)增大和减小压强有哪些方法?学生不仅通过合作学习掌握了压强变化的途径和方法,更加强了对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认识 (三)课后阶段: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最佳路径 课后阶段可从作业布置、在线辅导、评价反思三个环节着手。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利用平台可推送有关压强的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得到客观、及时的反馈。在线辅导环节,依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可录制有关习题讲解的微课推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评价反思阶段,学生通过在线观看教师录制的解题微课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在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评价,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桂芹.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01):180. [2]朱宗杰.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技风,2019(33):49. [3]陈宗成.初中物理概念建构思维可视化策略——以浮力概念的建构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9(31):72-75. [4]孙奇.初中物理课堂中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尝试[J].华夏教师,2019(30):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