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放肺叶切除术对肺癌病人术后心肺功能康复影响 |
范文 | 翟娜 【摘 ?要】目的:体会对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术后差异原则分组,择我院胸外科2018年2月-2020年4月内的59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开放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31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术后心肺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患者心肺功能较第1周相比,P<0.05;观察组心肺功能各指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建议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术后心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放肺叶切除术;肺癌;心肺功能;康复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5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027-02 以往临床治疗肺癌,多借助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术进行,但肺癌患者年龄大、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在术后出现并发症,从而影响后期康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胸腔镜手术逐渐被临床广泛用于胸内疾病的治疗中[1];为进一步体会对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价值,特择我院胸外科2018.2-2020.4内的59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具体分析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遵从术后差异原则分组,择我院胸外科2018年2月-2020年4月内的59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62-83岁,平均(72.50±8.56)岁;肿瘤直径1.42-4.25cm,平均(2.83±1.05)cm。观察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2-82岁,平均(72.11±8.18)岁;肿瘤直径1.42-4.33cm,平均(2.78±1.14)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 1.2方法 指导两组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开放肺叶切除术:全身麻醉,于上叶或中叶,第四肋间以及下叶第五肋间作10-15cm切口进胸,肋间肌切开,剪断竖脊肌外侧肋骨,牵开器牵开两侧肋骨,肺叶切除,后清扫纵隔淋巴结等组织。术中用切割缝合器缝合血管及支气管。 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静脉复合麻醉,腋前线至中线第四肋间,作3cm 切口,切断肋间肌中部后进胸,置软质切口保护套,置入腹腔镜及器械,胸腔镜直视下开展手术操作,切除病变肺叶,清扫淋巴结,术毕置引流管,止血、缝合。 1.3统计学 SPSS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术后不同时段两组肺功能相較 2.2术后不同时段两组心功能相较 3. 讨论 以往临床对肺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多以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为主,术中需要大面积的对胸壁肌肉切开,而切口较长且深,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疼痛等症状,影响呼吸功能康复的用时诱发肺部感染;且针对年龄偏大、免疫力低下等此类患者,术后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肺并发症,延长恢复时间、增加患者痛苦,从而影响其康复[2]。随着临床微创医疗技术的开展和完善,胸腔镜手术逐渐被大众熟知;经临床研究证实,借助胸腔镜手术,可有效开胸手术切口大、恢复慢弥补等缺陷;且胸腔镜手术切口小且切口美观,不会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 此研究结果示:治疗后4周,患者心肺功能较第1周相比,P<0.05;观察组心肺功能各指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证实了治疗肺癌,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优势。 综上所述,治疗肺癌患者,建议采纳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晓康.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胸腔镜与开放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2020,58(2):131-136. [2] 朱晓明.胸腔镜和开放性肺叶切除对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呼吸功能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2):237-2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