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英国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策略及启示 |
范文 | 屈雅山 摘要 为应对学生网络欺凌,英国在法律、政策、学校、网络等层面有相应的策略选择。法律层面有罚款或监禁、延伸规制范围、授权教职工处理电子设备的策略;政策层面有提供政策建议、资助慈善机构、设立项目的策略;学校层面有开展“共同学习”干预模式、利用反网络欺凌资源的策略;网络平台层面有提供举报服务、创建反欺凌网站的策略。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英国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不同策略,以期为中国应对学生网络欺凌提供借鉴。 关键词 英国? 学生? 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会增加学生内外化问题的风险,内化问题包括焦虑和抑郁、自杀意念、自我伤害等,外化问题包括打架、破坏性行为等,对学生身心危害极大[1]。近年来,英国网络欺凌受害率呈增长趋势,据研究,2011年、2016年和2018年,父母报告其孩子网络欺凌受害率分别为11%、15%和18%[2]。为有效应对学生网络欺凌,英国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应对策略,这些策略为我国解决学生网络欺凌提供借鉴。 一、英国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策略 1.法律层面的策略 (1)以罚款或监禁进行惩处 在英国,尽管欺凌本身并非特指刑事犯罪,但诸如骚扰、恐吓等欺凌行为很有可能属于刑事犯罪[3],对欺凌进行定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应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欺凌行为。例如,依照《恶意通讯法案》的规定,“任何人发送不雅、攻击性、威胁性、欺骗性等不良信息,造成他人困扰、焦虑的行为也应定罪。经公诉定罪,可判处不超过2年监禁或罚款,或两者兼有;经简易程序审判定罪,可判处不超过12个月监禁或罚款,或两者并处”[4]。《骚扰保护法案》在第1条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骚扰他人或相当于骚扰他人的行为”。《通信法案》第127条规定,“通过电子通讯发送侵犯、不雅、威胁性质信息的应定罪”。《骚扰保护法案》和《通信法案》都明确规定,经简易程序审判定罪,将被判处不超过6个月的监禁或不超过标准薪级表第5级罚款,或两者皆可处[5,6],其中,根据英国标准薪级表,第1~5级罚款分别为200英镑、500英镑、1000英镑、2500英镑及5000英镑[7]。以罚款或监禁形式惩处网络欺凌施害者,体现了英国使用刑法手段规制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网络欺凌行为。 (2)将规制的范围延伸至校外 英国法律将规制学生欺凌的范围延伸至校外。从一定角度看,《教育与督学法》第89条和第90条分别对发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学生网络欺凌作出了明确规定:前者在“校长确定的行为政策”条款中规定相关学校的校长必须采取措施,教育学生得体尊重他人,尤其是防止学生间发生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后者在“纪律处罚”条款中规定,有以下两种情形,即对于学生校外的不良行为或不受学校教职工管控的不良行为,学校为规范学生的行为所进行的处罚是合理的[8]。将学校规制学生网络欺凌的范围延伸至校外,有助于学校全面了解学生校外网络欺凌情况,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3)授权教职工处理电子设备 经修订的英国《教育法》(2011年)规定,在理由充分及校长正式授权情形下,允许教师没收学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以及检查设备中的数据或文件并予以删除。这一权力无需征求家长同意,且适用于所有学校。此外,教师可将持有证据的电子设备立即交给警察进行调查[9]。法律授权教职工处理学生的电子设备,有助于限制学生使用电子设备,阻断欺凌在网络中的快速傳播。 2.政策层面的策略 (1)为学校和地方当局提供政策建议 2013年,苏格兰政府出台了《关于制定政策促进学校安全可靠地使用移动技术的指南》(下称《指南》)。《指南》主要的目的有:一是为学校和地方当局提供政策建议及指导原则;二是提高公民的数字意识,保护师生免受负面影响;三是强调学校对师生的安全健康、人际关系、社会情感等负有责任。《指南》明确了学校有权处理技术滥用的后果,如因技术滥用构成犯罪事实且未访问电子设备内容前提下,学校可将存有证据的电子设备交由警方处理。此外,学校可要求相关欺凌者删除不良信息,或直接联系社交网络提供商进行处理[10]。 (2)资助慈善机构 英国政府所资助的诸多慈善机构有各自特点。如“戴安娜奖”旨在帮助年轻人安全地探索网络世界,承担起反欺凌实践的责任;“红气球”专为受欺凌的儿童设立专门学校和学习中心;“伦纳济世助残”旨在帮助遭受欺凌的残障人士免受伤害[11];“彩虹旗奖”目的是表彰学校在应对恐同、恐双及恐跨性别(Homophobic,Biphobic,Transphobic,简称HBT)欺凌虐待所做的工作;安妮·弗兰克信托基金鼓励通过组织辩论、讨论等方式,解决现今与仇恨相关的欺凌问题。由英国平等办公室资助的慈善机构LGBT联盟(Lesbian,Gay,Bisexual or Transgender, LGBT Consortium,简称LGBT联盟),动员当地专家积极与LGBT群体和学校合作,为学校教职工提供完整的教育和培训,此外,该机构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欺凌[12]。 (3)设立项目 英国通过权威机构设立反网络欺凌项目。譬如,2009年,英国反欺凌机构BeatBullying启动了名为“网络同伴导师”(CyberMentors)的欺凌干预项目,旨在为11~17岁的学生提供在线同伴支持[13],通过校内外的协同配合以及富有成效的同伴支持策略,促使青少年的身心产生积极变化。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倾诉、线上线下辅导等。为了解项目的实效性,项目实施后,该机构对项目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随访调查:全面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学生识别与应对欺凌的能力、社会情感经验、校风等情况;随访调查则是了解欺凌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影响、反欺凌态度变化等情况。“网络同伴导师”项目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学生欺凌意识,学生遭受欺凌的比例从28%降到了20.8%,学生遭遇欺凌能及时与网络同伴导师取得联系并获得帮助[14]。 再如,由英国儿童剥削与互联网保护中心(Child Exploitation and Online Protection Centre,CEOP)设立的“想你知道”(ThinkUKnow,TUK)项目也能有效应对学生网络欺凌。项目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与保护多方面的内容,如关注儿童性虐待和性剥削(如诱骗),为5~16岁儿童提供网络安全建议,为父母提供网络安全信息,以及为专业人士提供网络服务支持,从而减少因技术滥用导致伤害、虐待儿童的行为等。项目成员由经过审查与训练的志愿者组成,如解决儿童问题的专业人士、教师、警察、儿童保护者等。为评估该项目的效果,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EC)于2006年对TUK项目中11~16岁的儿童进行了独立评估,评估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探索儿童对TUK项目的了解与认识;二是了解儿童网络使用情况;三是了解儿童网络冒险行为。另外,评估还针对TUK项目的志愿者进行了面谈和电话访谈[15]。 3.学校层面的策略 (1)开展“共同学习”干预模式 2014-2017年,Bonell教授带领团队对英格兰东南部40所中学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共同学习”干预模式,旨在改善校园环境、减少欺凌和攻击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该模式涵盖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在全校层面上制定政策和构建建设体系,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减少学生的暴力、欺凌及反社会行为。二是进行旨在预防和解决学生间、师生间的冲突,避免构成进一步伤害的“恢复性实践训练”。学生受害者可与施害者沟通欺凌的后果,使施害者承认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师生间有预防和解决两级策略,在第一级预防策略中,师生可共同讨论感受、找出问题、维持良好的关系;在第二级解决策略中,学校可在必要时召集各方,通过外部机构应对。三是设立社交情感技能课程,教授学生管理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技能,进而减少欺凌行为[16]。 (2)有效利用反网络欺凌资源 欧洲非盈利组织国际儿童网(Childnet International,下称国际儿童网)与MSN公司合作,于2005年开始向英国中学校发布了名为“Know IT All”的CD-ROM资源,主要面向12~18岁的中学生,名为“Lets Fight It Together”的附加资源主要用于解决学生网络欺凌。该附加资源包括一个记录视频和两个45分钟的课程计划,记录视频的内容主要是采访各方对网络欺凌的了解程度,使学生直观地获得应对网络欺凌的知识和技能;两个课程计划各有侧重:一个侧重知识层面,即通过播放视频,引入网络欺凌主题,使学生在讨论中辨别网络欺凌类型、成因及思考如何应对,另一个侧重技能层面,即通过视频中角色访谈、角色扮演、提问辩论等方式,探讨每个角色的观点,进而提高学生应对网络欺凌的能力。2007年,国际儿童网向教师培训机构发放“Know IT All for Teachers”的资源,旨在评估实施网络安全的需求性和实用性,内容包括课堂材料、培训资源、欺凌记录短片“珍妮的故事”等,以改善学生网络风险行为[17]。 4.网络平台层面的策略 (1)提供举报服务 英国向大众提供举报欺凌服务。如创建了SEEMis数据系统,为学校和地方当局应对任何形式的欺凌事件服务。从应用价值看,SEEMis系统可为各方提供诸多应对数据,如识别欺凌的趋势,指导反欺凌干预和实践,创造安全可靠的环境;从上报内容看,包括欺凌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如骂人、谣言、威脅等)、特征、影响、解决办法等。从上报程序看,一旦发生网络欺凌行为,学生可登录SEEMis系统,录入个人数据,工作人员会在3个工作日内受理,随后跟进调查及解决。从特点看,SEEMis明确了学校应确保有适当的支援或介入,使个体或团体消除任何潜在的偏见,以及学校可以调查发生在校外或非工作时间的任何欺凌事件[10]。再如,提供“Tootoot”举报应用软件。2015年,英国在全国的学校推广“Tootoot”举报应用软件,该软件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举报者可将文本或图像信息保存起来,发送给平台工作人员处理,并且举报结果只允许被举报者所在学校的老师看到[18]。匿名举报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使青少年、家长或监护人有针对性地举报欺凌施害者。 (2)创建反欺凌网站 成立于2007年的“尊重我”反欺凌服务网站respectme.org.uk,由苏格兰地区政府资助,苏格兰心理健康协会管理。网站关注儿童权利,致力于使所有儿童远离欺凌与骚扰,以及与教育相关从业者合作,鼓励充分发挥儿童才能,为儿童营造尊重、公正、平等、包容的环境[19],并提供了许多欺凌相关的案例、实践、培训等内容。另外,慈善机构“家庭生活”建立了网站www.bullying.co.uk.分享了网络欺凌的概念、类型、影响及应对策略等信息,对各方应对学生网络欺凌产生积极的影响[20]。英国慈善机构Kidscape创建的网站https://www.kidscape.org.uk.为家长及其监护人分享了大量防止儿童被欺凌的信息和资源,并提供了求助热线电话和邮箱[21]。 二、对我国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启示 1.制定和完善应对网络欺凌的法律 英国通过现有法律规定了社会各方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权责。鉴于此,我国应加快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律,并制定专门法律。第一,多方协同合作,如教育、法律等社会各界专家及机构通过调研、研讨、研究等方式,结合我国国情、各地实情及各校校情,共同促成应对学生网络欺凌法律的形成和落地。第二,完善现有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措施,如加强行政、刑事处罚力度,扩大学校管辖的范围,授予教师更大的权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第三,专门法律的制定需循序渐进,因为我国缺乏充足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作支撑,且未能明确界定网络欺凌的类型。第四,应对学生网络欺凌面临诸多困难,如网络环境复杂、欺凌波及面广、造成伤害巨大。第五,法律惩治只是一种手段,预防才是根本,需防治结合,唯此,才能建立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欺凌法治环境。 2.形成科學有效的应对机制 政府应组织社会各界展开密切合作,依据中央到地方的指导原则,尽快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机制。第一,政策先行,国家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助力各地区有效应对;第二,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家庭、学校提供优质、丰富的应对资源;第三,资助各级各类慈善机构,汇聚慈善机构力量,为易受欺凌个体或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如残障学生、HBT及LGBT群体、中西部贫困地区、种族仇恨、地区文化差异等学生个体或群体。 3.强化学校应对责任 英国强化校内外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责任。鉴于此,我国应明确校内外应对欺凌责任。校内的责任:一是制定干预模式或项目,增加师生应对网络欺凌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网络道德水平,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二是建立完整的教师培训制度,将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纳入教师职业生涯范畴;三是设立反网络欺凌课程,使学生尊重彼此;四是强化师生沟通机制,通过课上、课下师生的对话交流,教师妥善管制学生的电子设备,使学生树立健康上网观,进而提高学生社会情感、社交和情绪管理、心理健康、融入社会的能力,同时,增进同伴及师生关系,改善学风和校风。校外的责任:第一,重视与第三方机构携手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评估反馈工作;第二,学校加强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如设计反网络欺凌系统软件、创建网站平台等;第三,运用相关法律、政策、校规班规等,遏制学生校外网络欺凌的发生。 4.形成多方应对合力 应对学生网络欺凌,需要政府、家校、社区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应对合力。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反网络欺凌政策,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使全社会形成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权责意识,并付诸实践;另一方面,各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如政府的建章立制,家校的协同配合,全方位开展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积极的网络安全观、道德观、价值观,共同构建应对学生网络欺凌共同体。与此同时,应对学生网络欺凌应注重保护学生安全和隐私,防治结合,重在预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及人性关怀的观点。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理性、客观地看待英国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策略,树立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理念,结合我国各地实情、各校校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应对学生网络欺凌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进而有效应对学生网络欺凌,降低学生反社会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 ELGAR F J,NAPOLETANO A,SAUL G,et al.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adolescent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amily dinners [J].JAMA pediatrics,2014,168(11). [2] COOK S.Cyberbullying facts and statistics for 2020 [EB/OL](2020-03-06)[2020-05-01].https://www.comparitech.com/internet- providers/cyberbullying-statistics/. [3] EDUCATION D F.Preventing and Tackling Bullying.Advice for Headteachers,Staff and Governing Bodies[M].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United Kingdom.2014. [4] LEGISLATION.GOV.UK.Malicious Communications Act 1988 [EB/OL] (1988-07-29)[2020-05-01].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1988/27/section/1. [5] LEGISLATION.GOV.UK.Protection from Harassment Act 1997[EB/OL] (1997-03-21)[2020-05-01].http://www.legislation.gov.uk/ ukpga/1997/40/contents. [6] LEGISLATION.GOV.UK.Communications Act 2003[EB/OL] (2003-07-17)[2020-05-01].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 2003/21/section/127. [7] CRONER-I.Penalties and Fines: In-depth[EB/OL](2019-10-02)[2020-05-01].https://app.croneri.co.uk/topics/penaltie s-and-fines/indepth. [8] LEGISLATION.GOV.UK.Education and Inspections Act 2006[EB/OL](2006-11-08)[2020-05-01].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2006/40/contents. [9] EDUCATION D F.Preventing and tackling bullying[EB/OL] (2017-07-04)[2020-05-01].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 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623895/Preventing_and_tackling_bullying_advice.pdf.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