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范文 | 刘宗清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并且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因此,使得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进而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本文对线段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关键词】线段图;小学数学;应用 教师要善于将线段图融入课堂中.线段图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可以使相关知识更加简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教学需求,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线段图的作用,这实质上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小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下面,笔者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线段图的重要性,并指出相关的应用策略和措施,希望对其他教材能有所帮助.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线段图的重要性 (一)应用线段图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 数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三大主科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历年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关注度都非常高,尤其是在“学好数理化,只身走天下”的呼声中,大家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教育部也要求转变教学模式,做到真正地学而用之.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水平较低,再加上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难度.教师如果一如既往地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数学教学,纯粹的理论输入,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消极心理,且大幅降低数学教学水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数学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比较鲜明,相关的问题也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向性,这给应用线段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应用线段图,通过线段的长短关系,可以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通过线段表现出来,进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这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并且能够很容易找出解题方法,使学生可以轻松地解答出相关的题目.所以,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地结合线段图教学,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线段知识,利用线段图将数学思维逻辑更加清晰化、条理化. (二)应用线段图可以使相关知识更加简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线段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一条或者多条线段直观地表现出来,进而使相关知识更加简化,帮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和理解数据模型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对线段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快速地找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隐藏条件,进而使数学知识更加明朗、直观、清晰,从而达成帮助学生快速解题的效果. 例如,“三袋苹果的总质量为36千克,如果从第一个袋子中取出4千克苹果,从第二个袋子中取出8千克苹果,从第三个袋子中取出3千克苹果,那么三个袋子的质量相同,问:原来三个袋子中的苹果质量各是多少?”教师在讲解这一问题时,便可以应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利用三个线段分别表示三个袋子的质量,然后再用一个长线段表示三个袋子的总质量,这样可以使题目中的数字信息更加具体化.学生通过对线段图的分析很容易得出第一个袋子中的苹果质量为11千克,第二个袋子的质量为15千克,而第三个袋子的质量为10千克.通过线段图的应用,可以将题目中所涉及的數字信息变得更加清晰,帮助学生理顺数与数之间的变量关系,这样可以使相关问题变得更加简化,从而使学生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线段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应用线段图解读数学信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学会解读数学信息,找出关键字,抓住题目的要点,搞清楚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关系.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理解数学信息含义的情况,这会导致学生不能分析出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无法理出正确解题思路,抑或是获取到错误的题目关系,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数学教师们引进了线段图辅助教学的方式,用这个方式来协助学生正确解读数学信息,通过线段图使数学信息变得更加明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含义.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将数学信息转变为线段图,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段线段图所代表的数量关系,进而找出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加容易. 例如,小学数学题目:有50个橘子,香蕉的数量是橘子的3倍,那么香蕉比橘子多多少个?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找不出香蕉的数量而无法解答这类问题,在这道题目中,香蕉的数量属于隐藏的数学信息,为了帮助学生找出隐藏的数学信息,教师可以应用线段图进行讲解,通过线段图将隐藏的数学信息表现出来,使其更加明朗、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才能更加简单、容易.橘子的数量是包括在香蕉数量之内的,可以抓住这一点关系进行解题.学生通过对线段图的分析就可以直观地发现香蕉的数量是橘子数量的3倍,那么香蕉的数量应该是3个50,进而得出香蕉的具体数量为150个,然后再用香蕉的数量减去橘子的数量,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解题思路也较为明朗.列出算式为:3×50-50=100(个).算出香蕉比橘子多100个.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往往会因为无法理解数学题目信息导致数学解题能力低下,以至于今后的数学学习道路都十分艰难.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线段图辅助教学,将抽象的数学含义通过线段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分析数学的隐藏信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借助线段图构建数量关系模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解题的过程中容易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尤其是对题目给出的信息,如数量关系、数据结构等很难厘清,从而导致学生解题出错,或者解不出题目.尤其是当学生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型时,要么是无从下手,要么是容易掉进题目陷阱,思路跑偏.这是目前小学数学学习中困扰学生和教师的一大难题,很多考试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学生失分,数学教师对此也是万分着急,急于寻求适当的解决方式.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线段图直观地表示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将数与线段图相结合来构建数量关系模型,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叔叔家养了96只公鸡,而母鸡的数量比公鸡的数量多了3/4,问:叔叔家养了多少只母鸡?”在这道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单纯依靠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那些刚刚接触到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学生,针对这类题目,他们解答的难度较高.教师可以先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尝试解题,给出线段方法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画线段图(如下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母鸡的数量是在公鸡数量基础上还要多出来3/4,通过观察便可以得出公鸡数量与母鸡数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即母鸡的数量=公鸡的数量+公鸡数量的3/4,也就是96+96×3/4,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线段图方式把数字关系模型清楚地展示给学生,达到题目由繁到简地化解过程,进而达到协助学生解题的效果.数学题目里所出现的数字符号并不是简单的数值,需要做题者挖掘数字符号里的深层信息,将数学语言转为汉语语言,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将难题易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融入线段图教学,既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又能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将数学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通过线段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 (三)利用线段图截取细小的数学信息 数学学科本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数学又具有精细性,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容易漏掉一些精细的点,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解决方式.小学数学作为数学的基础,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厘清数字之间的关系,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解题思路.而线段图的有效应用,在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思路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线段图可以把原本抽象化的数学模型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线段之间的关系能够厘清数据之间的关系.线段图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例如,小学数学题目:A司机开着客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B司机开着货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从乙城开往甲城,丙城处于甲、乙两城之间,A司机出发一个小时后,B司机出发,在B司机出发3个小时后,他们在丙城相遇,请问:丙城距甲、乙两城各多少千米?针对这个题目,学生如果单纯地利用思考来解题,很容易漏掉一个点,就是A司机和B司机出发的时间差,可能会导致解题失误,如果利用线段解题法,就会明朗很多,在线段上就会明确地画出A司机在第一个小时内多走出的路程,然后是接下来的3个小时两辆车的行驶路程,这样,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丙城距甲城的距离是40+40×3=160千米,丙城距乙城的距离是30×3=90千米.正是通过线段图直观的表现方式,明确地看出了数据之间的关系,并且不会忽略一些干扰数据.线段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果,并且增加教师的教学效率,简化数字信息间的模型关系,是一项值得推崇的数学辅助教学方法.数学题目中给出的信息不会那么直接,容易让人忽略重要条件,很大一部分学生就难以顺畅地完成考试或作业.小学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数学内在影响,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教学本质,延伸数学含义,促进学生各方面认知能力的发展.线段图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其思维逻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綜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线段图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这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未达到成人的高度,数学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必然会比较抽象,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线段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米亚会,崔光佐,魏雪峰.构建数学辅助解题工具的问题解决模型:以线段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8):87-91. [2]黄伟星,钟国强.策略作点 数轴为线 图像成面 思想是纲:“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与应用[J].小学数学教师,2017(Z1):119-125. [3]陈柳琴.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3):90-91. [4]顾春文,余亚萍.从“课改”到“改课”:以“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02):15-19. [5]余兰劲.解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