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玩“转”CAD |
范文 | 庄滢 摘要:CAD是当代社会多个行业的常用的操作平台和有效工具。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CAD技术是实践必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和技能。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该门课程的内容主线,适应该课程的讲授方法,并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问题,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主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CAD;环形阵列;计算机网络;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TP3?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2-0190-02 CAD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多个行业的一个操作平台和有效工具,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熟练掌握和应用CAD技术是重视实践的中職学生必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和技能。“环形阵列”作为CAD中一项基础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该门课程的内容主线,适应该课程的讲授方法,并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主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释清楚“环形阵列”这一知识点,教师选择从激发兴趣、强化动机、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入手。选题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矩形阵列的相关操作,对于阵列知识点有一定认识,在接受环形阵列时相对容易,同时环形阵列与之前学习的旋转复制内容相呼应,便于对比记忆。 1 寻找新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形阵列是CAD操作中较为基础的一块知识点,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但机械化,缺乏新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选择从几何上的“中心对称”图形为引入,也是考虑到增加导入环节的新颖程度。Auto CAD是一门偏工科的操作软件,操作比较单一无趣,但同时它也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设计软件,对操作者设计审美具有一定要求,因此课程联系美学上“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得导入更具艺术效果,更容易吸引眼球。在引入环节,加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制作原理,通过简单的动画课件,有意引导学生联想起之前学习过的“旋转复制”知识点,以便之后教学环节的开展。大数据时代,简短的视频或者动态画面更容易被接受、引起注意,这一点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在项目选择上,选取现实生活场景里的图样,让学生临摹操作,一个每天看到的地砖花纹,一个学生喜欢的电竞logo,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联系实际,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去探索学习。 引入环节的缺点:在选择图片展示时,多为中心对称图形,可能会产生误导,需要进行调整,挑选旋转对称图形,以示区分。 2 温故知新,方法对比,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本节课,为了巩固旧知“旋转复制”,为了让学生区分环形阵列与旋转复制的应用场合,具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主选择合适工具的判断能力,将环形阵列知识点与旋转复制进行联结。在操作过程中,设计对比环节,让学生尝试自己发现二者的区别,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本节课教学环节采取学生操作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回过头来想想,其实可以融入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方法。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旋转复制,每个学生采取的操作方法都不尽相同,有些思维较活跃、善于总结的学生会通过一个复制成两个、两个复制成四个、以此类推的方法,而不是单一的一个一个重复复制,以此加快自己的操作速度,只有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规规矩矩逐一进行复制。一个班内学生接受能力不相同、思维模式也存在区分,如果采取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方式,可以达到“提优促整”的教学效果。 老师课堂教三遍,不如同学教一遍。在实践课堂上提倡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讨论。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采用“提优促整”的方式方法,选拔出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让这部分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当然,在点评环节,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寻找差距,并通过这些优秀的学生、学生作品去带动和影响班上的其他同学。同学之间都会有攀比心理,学习方面也是一样,这样一来能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课上,应尽量为同学们创造可以自由讨论,互相交流的环境。鼓励学生不懂就问,既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反复给学生强调一点:“别人会的,我也要会”。激发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势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从“小试牛刀”到“能力提升”,巧用学案,实现学生自主课堂 本课在课程设计方面,在引入环节后,紧跟让学生自己操作模仿现实生活中一个图案案例,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使用已掌握的操作技能,然后通过鼓励学生思考现有操作模式的弊端,从而引出新的知识点“环形阵列”。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新的知识点,再与之前所学的“旋转复制”知识点进行对比,在掌握本课知识点内容的同时学会归纳总结,比较相近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分。在学生掌握环形阵列的基本操作之后,给出难度稍高一层次的logo绘制,再次让学生巩固“环形阵列”的操作,从而熟练掌握“环形阵列”的应用。同时,在logo绘制的项目中,还存在“缩放”“填充”等新的知识点,由于不在本课所授范围内,所以作为一个延伸拓展环节,借助学案,让学生利用自学完成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对于小部分优秀学生,本节课内容明显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因此针对这部分同学,设计了更高难度的项目,本人将一张网络上流行的CAD绘制爱心的动态图引入到课程中去,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动态图,联系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自行总结操作顺序与步骤,从而实现利用CAD完成“爱心”的绘制。动态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即使脱离了学案的帮助,一部分具备探索精神的学生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趋势下积极求学、主动探索,从而独立完成该项目。对于其他水平的同学而言,也可以作为一个课堂之外的延伸,让他们课后思考动态图片中操作过程的实现。 4 其他建议及思考 本次课程中并没有考虑到采取小组协作互助、合理竞争的模式是比较可惜的,对于本课题来说,有效的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群体之间的竞争,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同时,通过群体之间的竞争,产生群体的合力,直至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开课班级先前是有固有小组的,但未善加利用,今后可以考虑将每组同学上机时座位集中,组内好差同学相邻结成对子,便于训练时进行互相帮助。每次课堂练习时,要求每个小组比赛,以检测项目的当堂完成率。 在点评环节,多留一些时间在学生作品的点评上,每个环节都应适当的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作简要点评,及时反馈一些课堂情况,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紧跟课堂的节奏。在最后的点评总结环节,针对学生的作品及完成情况作具体详细的说明,让学生明确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 CAD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本人还需提高对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主动建立起个人知识和能力构架。在教材与重难点的把握方面,还应多加钻研,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的多媒体系统,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参考文献: [1] 潘七君.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CAD教学中的运用[J].通讯世界,2017(07). [2] 孙艺凌.任务驱动法在中职CAD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04). [3] 沈胜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CAD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思考[J].考试周刊,2014(47). 【通联编辑:代影】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