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的探讨 |
范文 | 俞樱 [摘 要] 随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各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都把“互联网+”的思维融入教育的发展中。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做出的选择,更是为了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市场需求的人才而做出的改变。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提出来的。首先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阐述,然后依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的策略,最后进行了总结。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 键 词]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148-02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并且做笔记。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相对来说是落后的,因为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都不断向信息化迈进。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移动学习平台和在线教育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已经屡见不鲜。我国的教育模式正在从数字化学习过渡到移动学习,目前还处于过渡阶段[1]。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习惯在手机上阅读、学习,为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酒店管理专业进行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的现状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酒店教育面临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酒店的日常管理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解决当前酒店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传统的管理思维主要是“管人”。而互联网思维能够有效拓宽管理范围,把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会影响到酒店的商业模式,会带来商业模式的完善和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美团外卖软件问世前,人们普遍认为吃饭必须到餐馆才能完成,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在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时,应着眼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式、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和顺势而为的魄力[2]。目前国内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只局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少部分学校把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和酒店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一种管理思维。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营造“虚拟酒店”的教学氛围,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的策略 (一)教师讲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酒店管理专业中“市场营销”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其教师备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实现自我探究,老师把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展示出来,学生观看内容结束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问题作出适当的指导,学生是学习和思考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形式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比较先进的,首先,它更加具有针对性,因为一个问题往往就代表了一个知识点,通过问题导入的形式,学生容易找到问题的切入点[3]。整个过程都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第二部分以两个维度的方式呈现,第一个维度是老师把教材上的知识点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出来,学生思考酒店的商业模式、运营方式和整个营销策划方案等内容,最后老师把学生总结出来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且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老师做重点讲解,也可以对一些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第二个维度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先确定教学目标,学生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即通过老师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课件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以教师提的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在整个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把酒店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贯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体现了“因材施教”[4]。另外,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壁垒”,有效地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都是在讨论、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信息化教学的课堂设置 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时,笔者认为应该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通过在网上讨论研究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首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积极建言献策。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员”,负责对每个小组的答案和讨论方法进行点评、归纳总结,确保讨论方向的正确性[5]。整个讨论环节结束后,最后老师选出最佳讨论小组上台向全班同学进行演示。为了使讨论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老师可以联系相应的酒店方便学生做市场调研,并且用发传单的方式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填写相应的调查报告。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营销方案和策划方案,包括广告和整个酒店的运行方案,并且包括经济预算等。最后每个小组把作业上传给老师,老师做相应的点评。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现代学生的需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彰显学生的个人魅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利用网上优质的教学资源,针对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另外,对学生进行分组有利于全班整体成绩的提高,可以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其成绩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6]。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为研究的出发点,提出了教师讲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信息化教学课程设置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酒店管理专业只有把教材上的知识点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都是在讨论、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作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体。学校培养人才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教材为主线。 参考文献: [1]曹艳芬.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9(3):20-24. [2]王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以“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48-51. [3]靳慧,朱军.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74-75. [4]演克武,王建华,杨海华.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研究:以江苏省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7,11(14):81-85. [5]侯艳艳.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开发建设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0):128-129. [6]刘海玲.论旅游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忠诚度[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4(1):14-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