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居民跨越信息贫困的方式方法探讨 |
范文 | 吴丹 摘要:本文以农村居民的信息贫困为背景,指出农村地域环境的劣势、资金的缺失是导致农村信息基础建设出现窘境的原因,农村居民在使用信息通讯技术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居民获取信息的规模、速度也慢于城镇。全国兴办农家书屋的初衷是解决“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但综合各地实验来看,图书资源和服务形式等都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农家书屋只有和公共图书馆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信息贫困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息;信息贫困 ;农家书屋;信息通讯技术 一、农村居民信息获取不平等现状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获取的结构性贫困不仅反映农村的公平状况,而且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公平状况。信息获取的不平等现象有逐渐加剧的趋势,尤其城乡之间的差距最为明显。以基尼系数为例,0.3以下属于较好的平均状态,0.4—0.6之间为警戒状态,超过0.6则为危险状态。中国基尼系数1978为0.317,2004年为0.469,2010年上升为0.61。[1]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民信息获取不平等问题,受到部分人的关注,其根本原因是农民经济上的贫困造成的。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明显增加,但城乡收入差距还是拉大了,2000年城乡收入差距的比值为2.79,2008年是3.31,“考虑到可比性的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大约在4-6倍”。[2]图书馆的使命就是保障所有人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图书馆也是关注这一问题的部门之一。 农村地域偏远、人口分散,收入少、教育水平低,很难吸收城市的资本到农村进行信息基础教育投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地域劣势。即使是发达的美国,2001年收入与教育两项相加,互联网接入农村的比率才是城市的三分之二。[3]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后,农家子女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不乐观,截至2011年,文盲虽然下降到5.5%,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不超过小学水平。表1 显示,虽然改革开放后农民的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但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始终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其差距在80 年代中期以后进一步拉大,这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信息技术的获取。 二、农村居民的信息贫困分析 (一)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欠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划分为电信和广电两大部分,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监管。电信设施向农村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1956-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从1956年开始,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在7年或者12年内,完成乡和大型合作社的电话网”在此目标推动下,农村电信设施得到较快发展,农村与城镇每百人拥有的电话数量之比从1955年的的4%上升到60 年代的14%左右,并大致维持此比例至80 年代中期。[4]这时期的电信主要是为党政军服务的,我小时候所居住的农村大队也只有一部电话。 7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暴露了我国电信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1979年,邮电部对电信业进行改革,允许其优先发展。当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初始资本的解决问题。收取初装费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初装费对于农户来说是很昂贵的。1994年邮电开始分开经营、政企分离、拆分中国电信、成立联通公司,确立了国有化条件下的电信企业竞争格局。农村电信的利润相对较小,所以农村的电信业务再次被边缘化了。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农村接通电话的比例逐渐下降,持续低迷,然后徘徊。 国家2004年下发《关于在部分省区开展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时施行了《农村通信普遍服务—村通工程方案》,硬性规定电信部门对农村通信服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此,农村的基础电信设施才得到显著改善。农村广播收音网,是1950年由政务院新闻总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1956-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进一步要求要在七到十二年内普及农村广播网。广播电视从开始就被视为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政策的喉舌而受到重视,这与电报电话发展的坎坷有所不同。即使是文革期间,其他领域受到冲击,农村广播电视网发展得非常迅速。至1973 年,全国95% 的生产大队、91.4% 的生产队通了有线广播,61.5%的农户安装了广播喇叭。[5]改革开放后,由于广告收益的诱惑和实惠。到2011年底,我国广播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6.09%和97.10。 (二)农村信息服务的欠缺 我国资源紧缺,1949年建国时人均耕地0.18公顷。面对我国工业化的资本需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增产增收成为当务之急。1953年,农业部颁布《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草案),这应该是我们现在说的信息服务的雏形。这以后,农村经历了三次大的挫折:1.1959-1961年是国家处于自然灾害时期,国家出台政策劝进城农民返乡、精简机构人员,全国约有1/3 的农技推广站被减掉;2.文革期间,全国动荡,使渐渐恢复的农技信息再次陷入停顿,多数农技机构被撤销。3.二十世纪80年代,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为30.4%[6]。中央政府逐渐退出了农业,放权与地方政府,农技推广工作由于缺少经费等政策支持,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为农村居民文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室)起步于50年代,随后是大起大落,“起”随着国家运动(工程)而起,“落”也随着运动(工程)的结束而落。周而复始的图书馆建设反映了国家对一道社会题的不断求解:制度的二元体制固定了农民的身份,封闭了农民求变、求发展的思想,而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却需要有文化、有思想的农民。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再次启动包括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点等农村信息服务工程,将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推向高峰。 (三)农村居民信息通讯技术的欠缺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在使用信息通讯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尽管农村的互联网普及速度与全球互联网历年普及率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我国农村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的差异不断扩大。也就是说,农村数字化脱贫的规模、速度慢于城镇,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12年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与全国普及率的差值为18.4%。 2013年7月11日至28日,本人在哈尔滨呼兰区走访了丁家、公家沟两个村,访谈了38人,对居民使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情况进行调查,本人发现不同年龄的人使用ICT时依靠不同的援助。(见表2) 通过调查,本人认为农村居民使用信息通讯技术会随时出现困难,不同类型的社会援助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老年人、中老年人一般依靠内部援助,中年人大多依靠外部援助,青少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经过调查我发现,学生的微机课很多被主课占用了;图书馆和管理员没有在他们的求助范围内,这说明图书馆的发展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自身资源优势如何发挥出来,在数字化时代能否发挥辐射作用,成为急人所需的信息导航员,应该成为馆长们思考的问题。 (四)政府和企业对信息资源多头开发的利与弊 改革开放前,农村由于是计划经济,农村的信息活动主要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信息采集、农情报告和农业统计。改革为农民带来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利好空间,农民种植什么、如何销售,无不依赖客观、准确的信息。进入本世纪以后,电信企业陆续建立了“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全国性农村信息平台,农业的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据报道,截至2012年底,仅移动公司的“农信通”就整合涉农信息超过6 300万条,服务农信通客户4 300万户。另外还有科技部的“星火计划”、 中组部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商务部的“信福工程” 、文化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这些为农民服务的信息资源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了政府决策,截止2011 年底,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发的资源就达136.4TB。 但是,政出多门也有它的弊端。新农村建设启动之后,多个政府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农村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建设,多头建设的结果需要多重渠道进行管理和传播,从上到下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到了农村再传递没有了资金支持,多头开发的信息被 “基层点”的场所堆砌起来,造成了资源浪费,所以说农民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市场化与国家的正确指导不可分离,缺一不可。 (五)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硬件不足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电话、电视、电脑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但和城镇居民相比,这些科技手段的接入率却不理想。2011年农村每百户彩电和电话拥有量分别占到城镇居民的85%和81%;每千户电脑拥有量和每千人网民数量分别仅占城镇居民同类指标的22%和38%。同样是信息技术,农民对电话、电视的需求愿望要强于电脑及其互联网。电话具有交流方便、迅捷的优势;电视具有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双重功能。电脑上网虽然比电视更精彩,但费用相对较高,这对于并不富裕的农民来说只能逐步实现。 三、农家书屋和基层公共图书馆融合的必然 (一)农家书屋的布点 市场经济,资本投入向来讲求的是利益。但我认为,国家的主导力量才是农民获取信息的必要因素。有的学者认为“国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资本积累,之二是维护政权合法性。我认为他的“国家”的两个目标倒是可以借鉴的,这两个目标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稳定农村秩序,促进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国家介入农村信息建设之一的是农家书屋工程,经过几年的酝酿、建设,到2012年已全面完成布点。农家书屋的初衷是解决农民的“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出版社的最终目标是在农村建立出版物发行流通体系,是为了更好地销售图书。 (二) 农家书屋的不足 1.农家书屋虽然实现了村村覆盖,但在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对管理员的培训虽有明确的要求,但没有硬性的规定。只能是图书的借还,不重视读书活动,农民利用农家书屋的效率不高。很多农家书屋的规章制度是应付领导检查的,管理员大多数是兼职的,报酬少或没有报酬,哪来的积极性?都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就是发达的东部地区,农家书屋也只有三分之一开放,另外的三分之一非正常开放,还有三分之一干脆不开放。[8] 2.农家书屋的书籍是出版社根据《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出版,再有政府配备下发。这些书的征订没有征求农民的意愿,所以对农民的针对性会很弱。国家给一个农家书屋配备1 500本左右的图书,由于同一批次的图书基本相同,更新速度缓慢,内容陈旧,所以缺少吸引力。 3.农家书屋的最初目标是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在全国完成布点任务后,人们发现农民的买书热情并不是很高,但借书看的愿望很强烈,农家书屋的工作重点由此转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而为农民提供图书阅读、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建设,又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同一个财政拨款,同时运行着两个服务功能相同的体系,导致建设重复、资源浪费。 (三)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趋势 公民阅读、查阅信息的要求,通常是由公共图书馆来完成,公共图书馆成为农村居民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娱乐生活的大课堂。农家书屋分散,图书又少,更新又慢,管理员多数又都是兼职,所以,农家书屋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怎么办,看来只有和公共图书馆合作融合了。 农家书屋是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建设与管理的,公共图书馆是由文化部归口管理的。省级以下两个部门得以合并,称作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只要内部职能调整一下,将农家书屋归入公共图书馆成为可能。公共图书馆带动农家书屋,建立图书流动网络、流动分馆,在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尝试。2011年,福建省南安市图书馆在全市设立了100多个农家书屋流动分馆,覆盖27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为每个书屋配备图书500册,每季度更换一次,每次更新图书300多册。在此基础上,2013年南安市将服务点增加到180个,2014年要全面推广,将所有农家书屋纳入“大馆带小馆”的延伸服务中。[9] 现在是信息社会,数字图书馆和数字阅读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迅捷。农家书屋依托公共图书馆数字网络优势,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是必然趋势。近年来,公众的数字阅读接触率逐年上升,2012年全国人均阅读电子图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14]这说明数字阅读代表了阅读的大趋势。贵州省部分农家书屋配备了联网电脑,引入省图书馆的数字图书资源,联网阅览和脱机阅览方便了农民读者,农民可以便捷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截至2012年,贵州省这样的农家书屋已建成700个。 2005年起,我国进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的试点。由此,国家和省两级财政可以统一拨款给县级图书馆(总馆),由总馆统一采编,统一配送,在农家书屋之间有序按时流转。县图书馆具有承上启下、城乡一体、面向基层、体系完整等特点,以县图书馆作为农家书屋的总馆,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农村居民的信息贫困和数字贫困是历史造成的,党和国家施行了很多诸如农家书屋等信息服务惠民政策,包括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政策。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既节省了资源,又提高了信息获得的效率,农村居民定能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成为信息社会的弄潮人。 参考文献: [1]王仁贵.理性看待基尼系数[EB/OL].瞭望,2009(20) [2009-06-20].http://news.sohu.com/ 20090518/n264032134.shtml. [2]范筱.中国城市转型面临城乡、用地不协调等4问题[EB/OL].[2009-06-20].http.//news.022china.com/2009/06-15/93505_0.html [3]于良芝,谢海先.当代中国农民的信息获取机 会——结构分析及其局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6). [4]徐险峰.湘鄂渝黔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需求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2,(1). [5]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2006.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 计出版社,2008. [7]王明,闫慧.农村居民跨越偶现式数字鸿沟过程中 社会资本的价值——天津静海田野调查报告[J].中 国图书馆学报,2013,(5). [8]邱冠华.四位一体 构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 建议[J].图书与情报,2010,(5). [9]中共南安市委办公室,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 于印发《南安市提升“大馆带小馆”经验做法工作方 案》的通知[EB/OL]. [2013-09-01].http://www.nanan. gov.cn/open/zwdetail /Category_id/264/news_id4757582.html.(General Office of cpc committee of Nanan & General Of Peoples Govenment of nanan. Notice on improvement of the work plan on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from Big Library Assisting with Farmers Reading Room[EB/OL]. [2013- 09-01].http://www.nanan.gov.cn/open/zwdetail /Category_id/264/news_id4757582.html.) [责任编辑:褚永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