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范文

    陈小敏

    [摘 要] 教学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的第一个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导入语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又要激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导入语怎样设计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职语文课堂更生动有效呢?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多种切合中职生学习实际的语文教学导入设计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导入;设计;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182-0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一线工作十多年,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关键——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设计出好的教学导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这些想法,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情境导入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按照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线索,把握教学关键,创设教学情境,传授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江苏省职业教育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钱和生教授认为“语文的教学活动必须在真实的或虚拟真实的情境中才能够真实地发生”。在教学导入环节就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真实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事先设置好的语文意境中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导入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一)语言创设情境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虽是在校学生,可在这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想必也是遭遇过挫折、困难的。请同学们谈谈面对挫折、困难时,你们是怎么处理的?这是笔者在教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这首诗的教学导入。这个导入主要抓住了学生成长中的经历来设置他们熟悉的情境,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同学们谈完自己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后,紧接着就抛开普希金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很自然地引领学生往下探究,进入新授课环节。

    (二)图片、音频、视频再现情境

    图片、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运用图片、视频导入法,能够把学生看不到或想不到一系列景象和形象,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呈现于学生眼前。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进入预先设好的以图片、视频为主题的语文意境中。例如在教授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笔者先将长江三峡的图片(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展示出来,让学生就图片谈谈你眼中的三峡,让学生用合适的一个字或词来概括三峡的特点。

    音频虽不像图片、视频那样形象直观,可易于引起人们的联想。用适宜的音乐导入新课,对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和学习兴趣是大有帮助的。例如在教授《五月的鲜花》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本来就是一篇音乐评论,以《五月的鲜花》音乐导入新课再合适不过了。

    二、问题导入法

    设置问题导入。问题导入就是在教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时,笔者导入新课是这样设计的: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人。根据恩格斯的讲话,按照现在的职业划分方式,这位大的人物到底从事了哪几份工作?这个问题设计的关键在于抓住学生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人,到底从事多少份工作的好奇,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从而让学生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主动进入文本学习,寻找答案。

    三、活动导入法

    设计活动。事物说明文教学,就可以设计活动导入法。例如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景泰蓝的制作》时,则可采用活动导入法:全班学生分组,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荔枝和景泰蓝的制作工序(200字以内)。这两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明确,说明顺序清晰,易于学习。同学们领到任务后,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能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轶事导入法

    轶事导入。名人轶事,流传千古,故事性强,趣味性浓,深受学生喜爱。例如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采用了轶事导入法:从作者白居易“长安米贵,白居不易”的趣事导入新课,指出白居易用不俗的写诗实力,进入其代表作《琵琶行》学习。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往往身上可有一些轶事、趣事,在教授他们诗歌时,可适当加以利用,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题导入法

    文章标题是作者或编者反复斟酌而确定的,是文章的眼,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从标题入手,往往能抓住文章重点,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导入就从文章标题入手:刘和珍是谁?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为何要给她写纪念性的文章?以此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认识文本的主人公,探究文章的写作目的。

    六、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是传统导入法,以旧带新,非常实用。例如在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谁还能背诵这首词?在学生营造《沁园春·雪》的昂扬气氛后,再指出《沁园春·雪》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与《沁园春·雪》同一词牌的《沁园春·长沙》是……这一导入设计,既用旧知识指明词的有关知识,又让学生产生探索词人用同一词牌表达不同景物的写作方法、技巧的学习热情、兴趣。

    教学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始,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的导入语确实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既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启迪学生去思索、去探寻,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逐步深入,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尝试设计更多、更新、更好的教学导入,这是笔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钱和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情境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J].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