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无锡“产业强市”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范文

    王玥琪

    摘 要:在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与创新的深度融合,从而助推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以无锡市“产业强市”五年来所实施的战略作为研究对象,在长三角一体化高速发展背景下,充分结合无锡市围绕产业强市工作提出的相应战略所产生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分析无锡市现有的策略,在借鉴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产业强市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无锡在长三角产业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协同联动,在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中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产业强市;无锡产业强市;现代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a)--0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率先跻身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地区,定位为亚太地区国际门户,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基地。创新作为产业发展、人才融合的关键路径,而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环环相扣,无锡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 的中心城市之一,助推无锡产业发展,对增强无锡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无锡在长三角区域产业和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1.1.2 研究意义

    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和产业强市问题的深入研究,把相关理论和无锡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开创性地指导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和无锡积极应对强市竞合时代。长三角地区占据国家战略重叠核心区位,是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两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契合点。特别是在基于国际上丰富的区域一体化前置性研究下,从我国长三角角度,高屋建瓴地从理论上解决相关学理思路,这对于指导和运用这些理论进行无锡“产业强市”新阶段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以“長三角一体化”为切入点,对无锡“产业强市”战略进行分析和建议的专门性研究,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国际上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一体化的分析层面,其中心环节在于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学侧重从宏观经济角度认识和刻画伙伴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以上研究尽管没有专门涉及我国长三角一体化和产业发展路径探讨与问题分析,但随着长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国家将长三角地区定位于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和全球领先制造业基地。因此,国外区域一体化的研究与我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相契合,这方面的前置性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主要集中在两个分离的维度,一是“长三角一体化”,二是“产业发展”。鉴于长三角地区的前沿地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各省市区域的战略发展策略、产业布局、人力资源配置等发展,区域合作等方面。关于“产业强市”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在全国主要省市均有探讨,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融合方面。这些研究多为结合学者对当地区域产业发展进行的研究。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出的时间不长,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长三角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高质量发展方面

    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动能培育的动力在于创新,构建人才、制度、战略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协同创新体系。对无锡城市发展来说,要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有效降低营商成本,增强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保护企业家精神,对提高无锡产业集聚能力和产业链竞争能力,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起到了关键作用。

    (2)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

    无锡市拥有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对接服务上海龙头为重点,以区域城市群共建为关键,全面服务省域一体化,以锡澄锡宜联动为基础,进一步夯实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合力打造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无锡企业积极转型升级,抓住契机,加强产业链配套共建,对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至关重要。

    (3)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对于无锡来说,经济体系的增强对无锡全面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经济体系强必须实业强,实业强必须产业强,产业强必须工业强。无锡市自2015年起开启“产业强市”之路。并在2017年起围绕产业强市重点工作,分别出台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三个行动计划协同呼应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集聚区,为共同打造无锡市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供政策保障。

    2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及无锡产业发展概况

    2.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率先跻身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地区,定位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但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变动,我国经济也随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中向好,已经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阶段,但是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挑战也显著增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无锡市作为苏锡常、锡常泰都市圈中重要节点城市,在服务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融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中担负着重大使命和任务,承接着重要责任和机遇,迫切需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苏锡常重要区域增长极,为提高产业自主可控水平,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2.2 无锡产业发展现状

    《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对无锡明确提出发展定位,主要路径为发挥无锡一点居中,两点联动十字交叉的独特区位优势,坚持全市域谋划,全方位推进,以对接服务上海龙头为重点,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以区域城市群共建为关键,加快推进市域一体化,进一步夯实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合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全面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主动服务,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以产业科技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文化交流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为重点,积极承接上海辐射效应,借力提升无锡城市能级,加强产业链配套共建。对接上海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建设围绕两地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以深化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为契机。此外,全面加强产业链配套协作,共构互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链,共建一批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同时,共推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加大与苏州、常州两市合作力度,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创新分工协作;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优势企业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推进各类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合作交流。

    3 无锡市产业强市发展成果及瓶颈问题

    3.1 无锡产业强市发展成果

    无锡市自2015年起开展“产业强市”之路,并在2017年起围绕产业强市重点工作,分别出台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无锡市产业强市发展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3.1.1 打造 “智能强市”

    无锡市自“产业强市”战略起,首先优先发展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伴随发展相应的专业园区,培育一批龙芯技术,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引进封装等环节向高端位发展。与此同时,无锡市努力打造“智慧名城”之地,发展信息区、产业发展集聚区,为打造全国物联网的创新高地而服务。

    在智能制造方面,无锡市推动多个智能工程,打造“智能强市”。首先,开展“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以及工业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在工厂推进智能车间的建设,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其次,在装备和产品智能化方面,实施智能装备强基工程,引导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开展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培育行动,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商,主要从发展软件、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方面进行。最后,无锡市开展“太湖人才计划”,努力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产业强市发展积蓄人才动力。

    3.1.2 构建“服务高地”

    无锡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探索开展“互联网金融+电商”“互联网金融+动产质押”“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资产证券化”等模式创新发展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多种形式的风险创业投资,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着力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周期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强化区域集散与物流交易功能,推进航空快递、供应链物流、商贸物流建设,重点发展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物流业务,支持连锁经营、专业化配送、大型批发采购分销网络,助推现代物流业的推进。

    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重点支持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重大载体加快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医疗服务、健康养生与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

    3.2 无锡市产业发展与其他城市比较分析

    从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上看,根据无锡市信息中心采用通用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2017年六座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指数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杭州、苏州、南京、宁波、无锡、南通。无锡中心城市地位指数排名于2015年被宁波超越。

    在服务业发展领域,2018年無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8%,而南京同比增长11.84%、宁波为11.4%,说明无锡相比而言具有一定差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在六个城市里排名相对靠后。在文创产业方面,2018年杭州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8%,无锡不仅与其发展差距大,而且文化企业总数比省内南京、苏州和常州相比都要少。同时,无锡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2%,排名最后。

    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2018年无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2060家,与相邻城市苏州5410家相比,只有不到一半的数量。在高新技术企业增速上,南京同比增长为68.54%,而无锡只有23.43%,仅为南京增速的1/3。2018年,无锡R&D投入占GDP比重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而南通达到1.02个百分点。目前,其他五座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南京市将在上海龙头带动下融入长三角,走好创新路,提升首位度,全力助推长三角科创圈、宁杭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南通市以打造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为目标,规划建设17平方公里中央创新区,努力对接服务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新格局。杭州市专门制订《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的意见》,强化项目支撑,突出科技与产业合作,组织编制杭州都市圈新一轮发展规划。宁波市出台实施《宁波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要点》,谋划打造长三角创新合作先行区。

    3.3 无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一,无锡各产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上位置不高。主要以中间产品、加工制造为主,缺少引领全行业发展、辐射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产业链两头在外现象突出,产品附加值不高,互补效应不明显,整合能力不强。第二,高端人才引进急需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服务业等关键领域人才资源短缺,由于无锡当地普通本科院校偏少,高水平高校资源相对不足,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虽然无锡市近年来开展实施“太湖人才计划”,但是总体人才引进力度不足,创新团队的有效机制和吸引集聚国外顶尖科学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为例,目前全市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等新行业人才总量虽然不小,但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端人才较为缺乏。第三,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经济下行、疫情、经贸摩擦等外部风险因素交织,对抗风险较弱的民营企业产生较大冲击,2020年1—6月全市规模工业亏损面27.4%,仍高于2019年同期4.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17.6%,民营企业利润下降8.6%。第四,金融领域潜在风险有所上升。疫情导致企业还款能力下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短期承压,2020年6月末无锡市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2.1亿元,不良贷款率1.27%,比年初上升0.27个百分点。

    4 无锡市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为使无锡在长三角区域各城市竞相接轨上海中脱颖而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根据本次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快建立与周边城市对接机制

    无锡目前拥有国家级开发区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14个,这为无锡市开展产业层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无锡市应建立系统化的机制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构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良性维度,从而建立起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全面接轨周边城市的对接体系。可根据产业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功能,划分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园区能级。精准与上海开展产学、产研合作,以及开发区之间的合作,着力引导各开发区结合自身优势,承接上海外溢的优质科创资源和产业资源。同时,加大对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利用力度,深化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坚决去落后产能,腾发展空间,为更好配套上海产业转移提供基本的要素保障。

    4.2 科学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锡澄协同发展区、锡宜协同发展区建设,助力打造“太湖时代”的新型无锡。加快推动无锡市市域公共服务同城化、资源配置统筹化、規划建设一体化。同时,江阴、宜兴要积极主动作为,抓好重大项目招引,发挥好其在一体化同城融合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只有对周边城市体系形成优势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才能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并接轨上海的过程中形成突出的比较优势。因此,应继续推进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产业共进、设施共建、民生共享、生态共美”的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探索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下绿色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积极跟进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适时启动开展无锡与苏州共建临空经济示范区,无锡与常州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示范区,同时应避免同质竞争情况的发生,注重辖区内各板块之间的协作共建。

    4.3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疫情常态化将成为社会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无锡市应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应对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对城市产业发展提出的考验。无锡市可借助生物医药产业和山水生态的优势,通过建设配套的养生保健以及健康养老的高端基地,接轨上海建设先进性、国际性的医疗健康服务中心,从而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同时,抓住上海华虹无锡项目合作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与金融服务业,支持“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内,特别是锡、沪两地之间通兑通用,积极争取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共建,以及国家相应的配套资源能够顺利落户无锡,这将有利于为无锡市提高制造业服务效率,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寻求良好契机。为精准对接周边城市服务需求,形成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导入到产业化的全方位发展链条,并不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周欣,谭红英,邓雪嵩,等.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脱钩时空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53-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