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析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 |
范文 | 毛彬 [摘 要]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对于农村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可促进农村的整体发展,提升国家的实力。因此,本文针对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虽然发展的速度与城市的发展速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农村文化的建设有着紧密的关联,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进一步完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措施,将农民的整体素养提升,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1 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 我国公共文化的特征:其一,公共产品的性质。文化的投入为生产文化的企业以及服务部门在某段时间当中,向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需要的相关投入。其中,实物形式的文化产品有不同区域独有的生活或者生产的方式产生的物质文化;将情感、习惯和风俗、审美观点和思维等构成精神文化;将独有的管理以及组织形态构成文化制度等。与其他的产品形式进行比较,文化产品具有公共文化的产品性质。其二,非竞争性。文化产品以及进行服务的消费形式,并不是一种能够直接使用的消耗形式,而是将文化的艺术展现作为载体,在对艺术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不是直接消耗文化价值,而是在大众共同对其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文化产品和进行服务的相关成本,并不会因为消费人数的增长而增加。因此,文化产品以及服务的相关消费并没有竞争性。 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 2.1 农村的经济实力影响了公共文化的建设规模 对于公共文化的建设需要有大量的资本投入,因此建设的规模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如果经济发展的水平与文化事业的建设出现不协调的状况时,尤其是需要建设更大规模的时候,会出现比较消极的一些后果。如果建设的水平超过了实际需求的水平,在没有对公共文化需求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文化积压,造成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当文化建设的投入超过了财政所能承担的范围时,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文化建设,也影响文化的长期发展。因此,对于公共文化的建设的实际规模与文化的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并且产品生产的实际规模会受到经济的影响,农村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对文化实际的消費规模有着较大的影响,也对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产生制约的作用。 2.2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公共文化建设的效益以及结构 其一,农村区域的发展水平对需求文化产品的层次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发展的经济水平比较低,农村区域的文化建设重点为提升农村的文化知识水平。但是,如果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其建设的重点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需要满足更高的文化精神需求。其二,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文化建设的效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公共文化的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从整体进行分析,科技水平发展得越高,公共文化建设的生产效率也会越高,服务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升,文化内容层次建设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同样的道理,经济实力越雄厚,建设的水平就会越高。 3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 3.1 开拓和培育农村的文化市场 政府对于农村区域的文化建设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保障相应的财政预算,并依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划分。其一,农村区域的政府要结合经济增长的形式,依据相应的比例提升对公共文化进行建设的力度,要对文化设施进行更新,为开拓市场创造有力的条件。其二,在对文化设施进行建设时,要应用不同的层次以及渠道的融资手段,增强进行造血的能力,可利用对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开办有偿培训班,可将经济效益进行提升,帮助政府缓解财政压力。其三,要将乡镇起到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乡镇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优点,提升彼此的交流,以便对周边农村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3.2 优化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政策取向 其一,公共文化的建设财政投入要与财力互相适应。在公共文化的相关建设中,要结合农民文化的实际需求、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政府的实际财力情况,对建设的规模以及结构进行确定。此外,文化建设要结合建设需要的人力以及财力的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优先发展最大需求的休闲方式。根据相关的调查,电视为最普遍的休闲方式,所以要结合农村区域的这一特征,将有线电视的收看范围进行提升,使农民能够收看到高质量的文化节目。所以,对于文化的建设,要结合农村区域的实际的文化需求特点、经济水平,在科学的引导中,积极全面地开展,针对发展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可优先发展,以便对其他区域的农村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4 结语 总之,对于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各级政府要构建文化事业监控机制,利用相关的监控制度,将事前和事中、事后监管进行结合,对监控的项目给予详细的调查,有益于对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的加强。对于监控的手段,可应用电话告知、宣传政策以及调查跟踪的形式。对于内容的监控,需要对文化建设的日常监督加强管理,实施动态的监控。 [参考文献] [1] 王凯艳,程维刚,郝晓雪.雄安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与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12). [2] 郑满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5). [3] 程娜.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