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耳 |
释义 | 三耳借指聪明之人。宋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三耳隋兗州佐史董慎,性公直,明法理。自都督以下,用法有不直,必犯颜而谏。故被冥司府君追为右曹录事。时有以亲属关系减刑者,罪人程翥等引例喧讼,不可止遏。慎荐常州秀才张审通为管记,补为左曹录事。审通判有“天本无私,法宜画一”等语,被天曹驳回。府君大怒,命左右取方寸肉,塞其一耳,遂无所闻。审通乞更为判申天曹,须臾,有天符来曰:“再省所申,甚为允当,府君可加六天副正使。”府君因命左右割下耳中肉,令一小儿擘之为耳,安于审通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即送慎与审通归家。审通数日额觉痒,遂踊出一耳,通前三耳,而踊出者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见《太平广记》二九六引《玄怪录》。后因用为聪明颖悟之典。宋苏轼《苏文忠公诗集》十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