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范文 陈贵屏+徐晨伟+陈建军
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结合新形式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很多的挑战。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指出了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辅导员为主要管理队伍,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规范、指导、咨询、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的重任。管理过程实质上也是教育、引导、规范、咨询、服务、维权、关爱的过程。高校学生管理内容主要有学生学籍管理、日常管理、奖惩管理、特困生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助学贷款审核、毕业生就业指导、宿舍管理、心理咨询等多项内容。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情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所有这些问题都迫切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总结经验,对学生管理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2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模式和观念落后
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重管理、轻服务,认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起辅助作用。学校仍停留在以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面对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教育管理者应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育管理不是单纯的去“管”学生,而是去服务于学生,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指导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2.学生管理体制欠缺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行政系统主要由学生工作处、院(系)学生管理办公室、各班班委会组成;思想教育系统主要由学生工作部、团委、各院(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组成。而负责指挥两大系统的高校领导层一般由主管学生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来共同运作。在这个庞大的学生管理体制中,看似职责明确、机构健全,但在实际工作中从事学生管理人员经常会感觉疲惫、分身无术,出现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说到底还是体制欠缺[2]。随着国家各项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行,高等教育的职能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系统的特殊规律,从发展的理念、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来构建学生管理体制。
3.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使学生管理难度增大
高校扩招以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逐步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生源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习后进生增多;交费上学,导致经济困难学生增多;面对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由此产生心理压力造成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多。
4.学生辅导员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高校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主要来源于本校留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首先,由于考虑今后出路等问题,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停留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他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为考研和转行做准备,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其次,高校的辅导员一般采用兼职的办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最后,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生管理工作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庞杂,事务琐细,全校凡涉及到学生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在辅导员身上,而他们中很少有人专门学习过管理学或心理学的知识,同时又缺乏进修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机会。这就致使管理工作表面化,流于形式,难以对学生日常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对策
1.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学生管理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学生是学生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高校管理的动力。学生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理念上有所提升、拓展和创新,用先进的新理念指导实践,来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加快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
要紧紧抓住“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关键环节,严格选聘标准和选聘程序。严把质量关,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勤于创造、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
(2)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机制
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岗位培训,着力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要推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坚持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
(3)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
统筹规划辅导员的发展机制,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在这个岗
位上有所作为,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和待遇留人;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确保辅导员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逐步构建一支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队伍;要把辅导员职级纳入学校党委干部管理范围,设立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辅导员职级;要像重视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让他们做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高校学生培養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3.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
(1)建立责权一致的正式制度体系
根据职能分工的不同,可确定不同组织结构。按照学生事务管理的三大职能,学生事务管理可以相应设置三大中心,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2)健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评价体系
制度是为组织目标服务,是能够有效的促进组织运行的,因此好的制度体系必须随着组织的演进、成员的变化而尽力做出调整。高校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现代化进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同时要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较强的责任感破除阻力,投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革新中,同时采取渐进的策略,保持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开放性和科学性[4]。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办法,使学生管理工作适应新时期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晓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05:7-8.
[2]姜璐.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重构[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月。
[3]叶春桥.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4]昌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51-52.
作者简介
陈贵屏(1990-),女,汉,江苏南通,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籍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