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域环境影响下特色文献库建设探究 |
范文 | 缪建梅 梁国杰 [摘要]西域研究文献是塔里木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中的独特资源,为进一步汇聚西域文献资源,做好文化传承服务,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文献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本文在对西域新疆这块民族文化厚重的区域进行文化思索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特色学科建设以及西域文化研究对构建和完善我馆西域特色文献库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西域;新疆;特色文献;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2-0038-03 1.西域地理环境及其地域文化的源起 “西域”,狭义是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之南北的广大地区。广义是指除狭义以外的、包括亚洲中部、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本文中所指的地域是狭义的西域,即现在的甘肃西部及新疆的全境。 新疆,古称“西域”,其地域文化即“西域文化”。“西域文化”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处的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地域文化之一,是研究和展示新疆文化,同时也是展现西北边疆地区的文化。新疆地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世界各国文化在此碰撞、交融荟萃,多元文化在此争奇斗艳,象征四大文化体系交流荟萃的丰富文化遗产至今仍保留在新疆大地上,厚积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西域文化的辉煌与博大。文化做为领导世界文明前进的主要因素,是人类适应地域环境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应,我们只有全面了解研究古代及现代新疆居民群体的人文背景和演进历程,以及由他们创造的哲学、宗教、艺术等一系列人文成果,才能更深人地认识我们研究对象的文化意蕴和人文价值。 2.地域环境影响下建设特色文献库的意义 塔里木大学做为新疆南疆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恰好是位于古西域地区腹地、举世闻名的丝绸古道中路的必经之道,特殊的地域环境决定在人文荟萃的大学之地,进行西域文化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大学周边就有诸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001年塔里木大学成立了西域文化研究所,以“环塔里木文化多样性”为特色,开始对古丝绸之路上厚重西域文化的历史进行探察、对从古至今世代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族群及其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作为文献信息收藏中心的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4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根据西域文化研究以及民族学学科发展需要,图书馆与西域文化研究所通力合作,结合新疆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致力于以西域新疆民族文献收集、整理为出发点,通过图书征订、定向索取、馆际交流等各种手段,广泛收集西域文化与丝路文化研究的古籍新书,共同组建了特色馆藏——西域特色文献库。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文献的收集取得了可喜成绩,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截止2009年12月,西域文献书库纸质图书馆藏已有2万余册。近年来,在丰富的文献资源做保证的基础上,研究人员申报了多个研究项目,其研究已经取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期间“民族学”学科建设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西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展现其特色得到学校的重视,2010年已正式被列为校内重点学科。 建立西域特色文献库:一方面可以为西域文化研究和民族学专业教学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另一方面是立足于地方特色,将文献与文化有机结合,全面发掘本地人文精神,进而将地域文化与主体文化相结合,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需要,它将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与融合,推动区域文化繁荣与发展,培养屯垦戍边人才,加快西部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图书馆而言,整理、研究西域新疆本地文献,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彰显图书馆自身信息价值、走特色发展之路、创建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在塔里木大学这种特殊的地域环境下建设图书馆西域民族特色文献资源库显得尤为重要。 3.西域特色文献库建设构想 依照“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思路,塔里木大学图书馆在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中,也应始终把握这个主方向。结合本馆实际,紧紧围绕“民族性”、“地方性”和“学科性”进行资源建设,在立足于现在的藏书布局,兼顾一般的同时,不断加大收集力度,充实相关文献,着重收集包括以下方面的文献资料: (1)西域新疆历史上民族民俗相关资料; (2)西域新疆历史上屯垦戍边相关资料; (3)海内外学者探察研究西域新疆的相关资料; (4)历代西域舆地学论著相关资料;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生产建设兵团的相关资料; (6)各级统计部门出版的统计年鉴和统计资料等; 最终要把该书库的建设目标定位在:在文化西域的框架之下,突出西域新疆文化多样性特征,以其丰富历史史实为基础,以西域文化研究涉及领域为重点收集内容,为西域文化研究及我校人文学科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高品位、高规格、特色鲜明的特色馆藏。 3.1围绕“民族性”建设特色馆藏 西域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在开拓祖国疆土,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们在自己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大部分很早就出现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他们用本民族用本民族文字,创造了许多流传久远、丰富多彩的文献,所有这些珍贵的民族文献,在构成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推动着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实整个中华民族文献资源宝库等方面,民族文献发挥着其独特的功效。如此浩瀚的民族文献是少数民族的巨大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在建设特色文献库时必须十分重视民族文献中情报信息资源,将它做为形成馆藏特色和优势的最重要的着力点之一。由于塔里木大学本身民族学生就占有一定的比例,图书馆在民族文献收集方面有一定的积累,据统计,现有西域方面的各类民文文献1000册左右,我们可以将这些民文文献充实到特色库当中。需要指出的是,今后我们在收集、整理、保存西域民族文献时必须在西域民族界定方面准确把握,它主要涉及包括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锡伯、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礼仪、诗文戏曲等资料还包括民族志、民族语言文献、13~19世纪初的察合台语文献、中亚农业文献、史地类文献等等。 3.2围绕“地方性”建设特色馆藏 “地方性”文献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地方性专业、学科所需的文献,如民族学、民俗学、区域历史学等;二是特指的地方文献。后者的范围很广,是指关于某一地方的一切图书资料,也就是说凡涉及记载某个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及民间习俗等方面内容的书刊文献,均可称为地方文献。地方文献既能反映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它是我馆建立特色文献库的又一个 收集重点。从目前状况来看,我馆现有的主要地方文献除通过各地史志办收集整理相对完整的各地方志,如各县志、各团志以外,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文献,如各国家收藏的西域文献、各时期、各朝代、各地方史料和考古方面的文献。总之,在收集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与本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地方特色产业文献和旅游业文献等; (2)与民族地方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史料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资料等等; (3)历代贤达在新疆的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这都将是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方面最有力的文献资源。 3.3围绕“学科性”建设特色馆藏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高校图书馆做为文献信息中心,在文献建设方面必须和本校的科研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文献的“学科性”建设。近几年学校的社科科研课题大部分都是围绕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展开的,比如,研究所建立的这几年间,分别在学校周边的阿瓦提县、新和县、库车县、沙雅县等地建立研究基地,并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2010年学校又把“民族学”列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课程,为此,图书馆建设西域民族特色文献库也必须考虑围绕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建设进行,要对各研究项目和重点学科专业的相关文献资料的采购和收集保证完整性和连续性,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我们加强与研究所和相关院系的联系,在经费保证的情况下,加大对西域民族文献的情报资源开发,全力以赴地做好西域民族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使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达到完整升级。这也是为学校的西域文化研究、特色办学和创建图书馆品牌形象创造的有利条件。 3.4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做为特色资源库建设的重要补充 在学校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图书馆要满足科研教学的需要,仅仅提供常规的信息资料已经不能满足,还应该考虑从书刊等现有资源以外去寻求新的资料。我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鉴别、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同时会形成大量的文献资料,比如在各地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调查工作中,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所形成的重要资料如歌曲、歌谣、谚语、史诗、为一些传统工艺人建立的档案以及包括一些民族乐器演奏、歌舞表演以及民族特色食品制作的照片、录音、录像等,这些资料都是形成文献特色的极好资源,并且极具学术价值,也是现有文献信息资源收藏的一种重要补充。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收集与保存策略,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西域文化研究所等相关部门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在广泛交流与协商的基础上获得反映当地文化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资料。图书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补充特色文献资源的不足,更是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我馆特色馆藏文献的多元化。 4.结语 馆藏特色文献库的建设模式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开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是对图书馆现有功能的强化和升华,是落后民族地区高校立校强校的重要途径。塔里木大学图书馆西域民族特色文献库的建设工作目前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对于前期建设中出现的方向过泛、架构混乱、盲目追求“大而全”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在对一些较为有价值的珍本、善本的民族文献挖掘、搜集和整理和文献的二次开发等方面还需下大功夫,只有这样多方面、多层次、多种途径地进行,才能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角度较好地完成民族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才能真正地构筑新疆特色民族文献资源平台,才能更好地在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力武,地域文化、环境与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7):40-43. [2]何艳群,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7,(5):102-103. [3]夏有根,谢惠,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策略[J],情报探索,2007,(6):117-119. [4]徐贵军,谈特色文献和地方文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3):33-35. [5]朱惠灵,张林龙,关于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若干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1):66-68. [6]彭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特色文献建设[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08,(5):48-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