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数字时代广播人才培养方略初探
范文 王 梅
摘要:本文认为数字时代的广播新闻编辑学教育应树立四种视角:国际视角、国内省内视角、理论视角及业务视角。本文试图为广播新闻编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改革找到一个准确定位,以探索顺应时代潮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思路。
关键词:编播合一复合型广播实践
专业化浪潮继续升温的同时,网络广播又蓬勃发展起来,成为3G时代的一块“新鲜奶酪”。以致有人大胆预言:“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广播大有可为;有朝一日,它必会一统网络音频世界,蚕食卫星广播电台和iPod的忠实用户。” 面对广播的蒸蒸日上,从事广播新闻教育与理论研究的学界都感到振奋不已。针对当前广播领域产生的巨大变化,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我们又不得不扪心自问,究竟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又该如何培养?
回首我们正在进行的广播新闻学教育,其中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内容滞后于时代,太枯燥。其次,缺少系统理论支撑,底子薄。另外,缺少实践课程训练,太空泛。专业技能训练不足,专业课教学讲多练少。有些新闻院系在培养广播新闻人才过程中已充分意识到这些,并在努力解决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媒体的发展始终与市场的律动保持一致,跟随市场亦步亦趋。因此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与媒体实务、与市场实际结合得更紧密,唯有此培养出的人才与媒体需要才最贴近。
一、国际视角
长久以来,我们对广播的研究犹如“井底之蛙”,紧紧盯住自家园子里的一亩三分地不放,容易迷失自我,得不到解脱。对于广播改革与发展途径的探讨完全可以跳出本国,放眼全球。了解外国广播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播发展情况对中国广播的发展大有裨益。你会发现中国广播走过的路与它们是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曾受过旧媒体的打压,更面临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但它们的命运不是灭亡而是始终曲折前进,这其中充满了无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广播目前正处于国外广播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上,我们了解国外广播的昨天与今天就仿佛看到了中国广播的未来。
日本广播带给我们很多启发。现在的日本广播在继续专业化的同时,更开始与网络“联姻”。1995年“J—WAVE”电台就利用尖端技术引入网络,创办“从纽约传出的富士山广播秀” [1]等实时网络广播节目,这在世界上都属第一。
二、国内及省内视角
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时代分众化趋势已非常明显。广播不能再同以往那样与其他媒体“硬碰硬”,那样只会将广播推向绝路;只有差异化竞争,扬长避短,广播才能保持力挽狂澜。这种差异竞争、分享受众的理念在目前为我国及各省广播频率开辟了“无竞争空间”。“所谓无竞争空间,是传媒市场的处女地,是你新发现或新开辟的,暂时少有或没有对手竞争的空间,是可避开对手竞争锋芒而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寻找无竞争空间,可视为一种不与对手正面交锋的另类竞争。如果说正面交锋是争夺受众,那么寻找无竞争空间则是分享受众。” [2]分享受众的前提是要对现有的受众进行细分,不断开发潜在受众。由这种理念出发,我们发现广播实际仍有相当多的受众资源还未被开发,例如老年人、大学生、农民工、儿童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广播频率将来扎根的深厚土壤。广播未来完全可以办出满足小众人群的文学频率、老年频率、社区频率等等。如能将这些小众聚合在一起,广播就有希望得到受众“整体”。这才是真正的“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的应对良策。
三、理论视角
现代广播编辑工作应借助系统观的思想方法,从意识、机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更新和发展。系统论对当前广播编辑工作指导意义最大。可以说,从组织报道到选配稿件,再到节目的设置、布局和串联都始终离不开系统论的全局思想。系统论的内涵极为丰富,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把握其精髓实质——整体观点,即全局的观点。我们要培养同学们能够从全局看局部,研究局部与局部、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广播编辑流程的内在规律和各工种之间的联系。
以往的课程虽也提及系统论于广播编辑的重要性,但仅限蜻蜓点水,过于浮浅,同学们对其感受不深。我们应单独抽出了课时来系统阐释其理论,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对系统论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对系统论有更完整全面的认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们还要注意不能空谈理论,而是多结合广播编辑实践谈系统论的实际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能让理论渗透于无形间。
四、业务视角
以往那种轻实践重理论的观念已不再适用当前市场需求。针对当前工作需要,广播编辑课程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广播节目的策划、编辑、制作和播出能力。主要包括广播语言的组织与运用训练、播音主持规律与能力训练以及各类广播节目编辑制作及模拟直播训练。其中,新闻、教育、服务、文艺四类广播节目的模拟直播训练最为关键,因为这部分是集大成的环节,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通盘检验。通过形象生动的直播训练,既可以考察学生宏观编排理念的实际应用,还可以训练学生直播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河北大学在提高学生业务能力方面主要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系统地听阅各类广播节目,以求感悟节目的传播形式与内容的真谛;二是深入广播节目录制现场,以求体味节目在生产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与规律。具体来讲,我们要求同学们分组制作节目,每人分工不同,可以是编导、主持人、播音员、导播等等,但每次模拟直播都属团队作战,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目前,河北大学在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新型广播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许多学生能很快融入电台工作,成为电台的生力军。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07届的毕业生实际上早在二年级的时候便被河北电台等单位抢订一空,因为用人单位看重的就是河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务实性。由此可见,从以上这四种视角出发创新广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行得通的,创新性教育理念培养出的毕业生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当前数字时代广播人才的培养必须解放思想,顺应市场走势,向着适应性强、技能多样的“复合型”新闻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采.日本广播概观〔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 唐弦.寻找“无竞争空间”〔J〕.中国记者,2003,(2).
作者单位:
王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刘冲,河北金融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