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中段古诗教学实践中探索语文课的文学主张 |
范文 | 李林 摘要:古诗教学作为统编教材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之一,在教材中地位十分重要。怎么在古诗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思考古诗中蕴含的文学力量和文化力量,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文学主张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古诗教学实践; 文学主张; 小学中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166 古诗教学作为统编教材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之一,在教材中地位十分重要。统编教材中特别注重语文要素,怎么在古诗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思考古诗中蕴含的文学力量和文化力量。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尝试: 一、尽情想象画面,促成古诗情境重现 在想象画面的时候,尽量闭上眼睛,老师提前准备好优美的语言进行暗示和引导。“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让学生想象自己走出家门,来到田野里,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味道?把学生引入到自己生活实际的情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竭尽所能地让学生想象画面,精心挑选了了大量的美图欣赏。有一个孩子说闻到了泥巴的味道,这和花草的香味稍有出入,但却是一个惊喜,农村的孩子对泥土的味道是非常熟悉的,以此带出自己田间地头的所见所闻,顺带说一说家乡特别的风景,孩子们对这首诗更觉亲切了。 在想象画面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想象。《三衢道中》,我从孩子们上一次的春游经历,引入这一次曾几也决定外出游玩一番。曾几在梅雨季节外出游玩,能够遇到晴好天气,心情轻快舒畅,接着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就是曾几,结合自己上次春游见闻,想象曾几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看到这样景致时的感受。 在想象画面的时候,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由词语的想象带动整篇的想象。《忆江南》中重点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进行了联想,对于蓝草的文化意象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对颜色词“红”、“绿”进行想象,想象青山绿树和澄澈江水的交融之状,想象红花倒影和紅日波光的交相辉映之美。最后对“能不忆江南”的反问效果进行了交流。 想象画面后,千万不要忘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二、结合生活实际,贯通古今提升理解效益 《大林寺桃花》这首诗的学习,我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我们这边盛产大樱桃(车厘子),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山里面孩子们居住的海拔高度不一样,所以樱桃成熟的时间也略有差异,孩子们从这一点去体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孩子们很容易就进入情境了,白居易现在变成了一个找春天的孩子,他最后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当他看到“大林寺的桃花”时,他的心情怎么样?白居易这时候会想什么?这样一番引导,最后再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 《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饱含哲理,但春水变暖还有哪些动物或植物先知道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尽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河豚欲上”可画一画示意图,体会苏轼诗中所体现的生机与活力,还给学生拓展了鱼类洄游的常识,这也是联系生活实际,还可以引出“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适当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三、了解创作背景,领会诗人表情达意 《元日》,诵读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以后,我特别补充了王安石是一位锐意改革的宰相,把王安石希望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三言两语地告诉学生(不用说那么具体,以免喧宾夺主),让学生再去体会这首诗中蕴藏的意味。一个学生说到:王安石看到大家过上好日子,开心地过年,自己也很开心;还有学生说到:新年一切都是新的,他希望他的改革给老百姓带来新生活。这些点拨,让学生从古诗的节日意象中走入到王安石的个人思想中去,也算是小小的跨越。 《滁州西涧》除了反复诵读感受诗中所描绘的雨后渡口的景致,我还特别介绍了一下韦应物这个人的特别经历:韦应物以前做了不少坏事后来洗心革面想要重新做人却再难以得到别人的信任。介绍完以后,我让学生再读这首诗的时候,学生也有了一些新发现,比如:有学生说他出去散心,越走越远,看到了这个溪涧渡头美景;有学生说到,他就像诗中“舟自横”的小船,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了;还有学生说到诗人一个人很孤单,这体会已算是进入到诗人内心了。 四、巧妙设置问题,深入浅出破除难点 《清明》一诗情景交融,教学中的难点是怎么领会“欲断魂”这一中心意象。我设置的关键问题是:“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中行人具体指谁?下雨天他为什么还在行路之中?既然是清明节,他为什么不回家,而是要去找一个酒家喝酒呢?这几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并分享交流以后,再把眼光集中到杜牧身上,体会他此时的感受。学生能感受到杜牧漂泊在外,孤苦伶仃,借酒浇愁的处境,在结合这些处境读出诗的韵味。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于诗人王维的进行简单的拓展,主要说一说王维的年龄和他为什么离开家乡。为什么思念亲人?“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中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从交通不便和王维离家时间方面去思考和解读。后面想象的两句则简单的领会意思以后,重点突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有没有类似的感受?联系自己一年级刚入学时(特别是寄宿制的孩子)的不适应,让那些曾经哭鼻子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因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了解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当代也发生巨大的改变,让学生了解重阳节是一个难点。准备一个重阳节的视频,根据视频内容设置问题,让孩子们对重阳节有直观的认识,以破除这个难点。 综上所述,在古诗教学中体现文学主张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主要通过想象画面促成文学欣赏,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拉进与古诗的距离,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引起情感共鸣,通过设置提问破除难点。在我们不断努力下,古诗教学会呈现更好的文学价值。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