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范文

    曹兴莉

    摘要:现代教育强调对学生德育体美劳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以其特有的生动形象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能够通过调动听觉感知力,结合文字图片的视觉效应,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幼儿教育阶段,受到年龄和接收能力的限制,音乐教学更是成为幼儿感知外界事物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然而音乐教学活动中供体抽象性与受体简单性之间的矛盾不可忽视,由此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成为解决矛盾的良好途径。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背景原因、现有问题及改善方向展开研究。

    关键词:游戏化; 背景; 现有问题; 改善方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159

    音乐的主要特点是形象生动,通过声音塑造的方式直接、生动地表现出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同时音乐也是一门复杂抽象的艺术,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秉持幼儿教育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活动游戏化是教学所需。当前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执行过程中,面临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脱离实际教条主义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修正改善方向,从而发挥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有的良好效益。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背景分析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1]由此可见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具有政策依托。幼儿阶段,小孩对外界的感知主要来源于感官和肢体,以团体律动活动、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为主要分类的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人体的感官和肢体活动,进而完成直接经验的学习转化过程。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静态模式的教学传授方式,加上音乐本身蘊含的艺术复杂性,幼儿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和较差的耐受性,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供受体之间的不对等矛盾,游戏作为儿童生活中的常态和主要学习方式,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自然成为可取措施,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幼儿音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有问题

    (一)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

    虽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幼儿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方面基层师资队伍对政策的认识解读不深入,另一方面受到自身音乐和专业素养的限制,考虑到音乐和游戏融合的复杂性,实际音乐教学活动还是局限于以歌唱活动为主的静态模式。即使融入了简单的角色扮演的游戏成分,仅仅只是特定的角色唱出自己的歌词,至于角色与歌词之间的联系并没有理解到位。更甚至在一些地域偏远的地方,幼儿教育仅限于看好孩子,何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二)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音乐教学活动主要分为团体律动活动、歌唱活动和打击乐活动三大类。幼儿的团体意识相对薄弱,教师的组织掌控能力欠缺,师资教学设备的短缺,使得团体律动活动和打击乐活动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单一的歌唱活动教学,以教唱的方式为主,方法呆板,内容枯燥,幼儿思维的跳脱性和不受控性,缺乏创新的教学活动无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最终的效果只可能是死记硬背地为了学习而学习,实际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并未领悟,初始的教学目的也并未实现。

    (三)脱离实际,水土不服

    任何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受到地域位置、生活环境和学习兴趣的影响,幼儿个体的学习接收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照搬教材案例,体系化的教材脱离生活实际,使幼儿音乐活动脱离幼儿生活的实际性,缺乏了生机,套用“三部曲”的程式化模式结构,忽视幼儿在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幼儿被动接受学习,主动感知和直接体验的减少,削弱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改善方向

    分析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主客供体的改善方向。完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中音乐主体的多样性创新,加强培养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中幼儿客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中供体教师的专业性,从而实现主客供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完善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主体多样性

    音乐教材的编写结合地方特色,融入本地风俗,细化年龄分段,以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适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学所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多样的音乐教学设备,以满足不同场景的教学布局和器具需求。跳出固化的“三部曲”模式,创新音乐教学活动模式,充分利用图文、道具开展诸如角色扮演、图谱绘画、乐器演奏等多样性的音乐教学游戏活动,增加幼儿运用感官和肢体的主动感知和直接经验,进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化发挥游戏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二)培养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客体主动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和老师扮演着演员、导演、观众的角色,因性格差异,演员与观众之间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角色交换,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中的客体主动性并未得到充分调动。这就需要老师善于发现幼儿个体的内在潜质,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根据每个人的特质分配游戏中的角色位置,充分调动每个个体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游戏活动中,使其在游戏中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价值,并且领悟到角色所传达的教学目的。

    (三)提升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供体专业性

    教师作为主客体之间的供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学习不同韵律的音乐,增加自身的音乐专业素养,以便在不同场景下合理结合音乐和游戏。改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得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富有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精炼语言表达,发挥良好的组织掌控作用。根据幼儿特点与课题内容、确定目标、选择教法、因材施教、安排教学时间,使整个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习能积极主动、难易适当,利于接受。[3]

    结束语

    音乐特有的传达事物和情感的方式,使得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要求,使得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成为必然趋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止于政策形式、执行落实不到位,方法单板、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等诸多问题。由此需要加强政策宣传、落实教学任务,创新教学方式、完善师资设备建设,结合实际、贴近生活,从而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正向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吕媛媛.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6):44-47.

    [3] 刘莎莎.谈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学教育,2018(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9: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