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安龙醮仪式在当下的传承与思考 |
范文 | 杨欣怡 摘 要: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对中国民间风俗影响深远,其中醮仪式是道教中祭祀鬼神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相传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打醮的仪式,意在驱除污猥物,赶走村内的鬼魂;同时,安龙醮的另一目的为酬神谢恩,祈求神明在仪式完成后会保佑村民,使所有村民得到神明的赦罪和重生,往后得以凡事顺景,国泰民安。 关键词:宗教文化;安龙醮仪式;传承;思考 中图分类号:K8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136-02 一、引言 藤县位于广西梧州市西部,毗邻粤港澳,北回归线从境内中部经过,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盛产白藤得名藤州,1377年始名藤县至今。安龙醮仪式是藤县太平镇雅瑶村的重要活动,人们通过举行安龙醮来达到一定的心理暗示目的,例如为长辈祈福祝寿、祈求神明保佑族人等。传统安龙醮仪式历时三天三夜,期间村里会请来法师道士来进行施法及表演,除了要进行设坛请师、接圣迎真、路烛河灯等常规节目外还有落米槽;舞木面筛;摆屎丘等表演节目。 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逐渐提高,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这一类活动的社会价值不可避免的开始出现下降,有的还甚至逐渐或已经完全娱乐化,藤县太平镇的安龙醮仪式已经开始从祭祀鬼神的一种仪式渐渐演变成为民间传统习俗,甚至变为表演节目。 二、安龙醮仪式文化概述 (一)安龙醮仪式的历史发展 醮是道教中祭祀鬼神的一种仪式,渐渐演变成为民间传统习俗,相传早在汉代已有打醮的议式,根据《仪礼》记载,古代冠礼有一醮、二醮、三醮之礼,婚礼中也有醮礼。至迟在战国时期,祀神活动亦称为“醮”。楚宋玉《高唐赋》谓方士“醮诸神,礼太一”。故许慎《说文》释醮:“冠娶礼、祭,从酉,焦声”。①自元朝后我国民间社会的所举行醮仪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其中一类是为定期定时而举行的平安醮,时间和地点上具有相对的固定性,而第二类则是为时间上不定期举行的大大小小各类醮,这一类的醮仪在举办的时间上具有不固定性,它是根据人类需求而选择举行的,同时它举办的醮仪规模也通常比较小。 《道教醮仪颂偈祝咒探赜》一文中指出:醮仪指斋醮科仪,是道教用以修身、祈福、禳灾、赎罪以及超度亡灵的一种特殊的宗教仪式,俗称“做法事”、“做道场”。② (二)安龙醮仪式的流程 安龙醮,意在驱除污猥物,赶走村内的鬼魂,另一目的为酬神谢恩,祈求神明保佑村民,使所有人得神的赦罪和重生,国泰民安。安龙醮历时三天三夜,期间村里会请来六位法师道士来进行施法及表演。在偏僻的农村,安龙醮的娱神功能似乎并没有被完全的抹灭,只是仪式中包含的宗教色彩已经被淡化掉了许多,村民们为了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此来消灾免难、得到上苍的赐福与庇佑。 1. 第一天 在吉日择定和法师队的邀请等等前期工作完成之后,由村民推选出一位村里面德高望重的长者主刀亲自宰杀一头精心挑选的猪用于开坛供奉祭祀使用。到了晚上,在燃放鞭炮之后法师正式开始作法,会有专职人员在旁以乐器伴奏辅助,首先由两位法师分别双手手持有碗中装有饭菜、而且点着灯火的碗开始舞蹈、作法,完毕后开始迎来当晚祭祀活动的高潮——舔火剑。法师在喝完符水后将放置在火炭里已经烧得通红的剑拿起,在洒灵水已经念完咒语之后开始用舌头舔火剑以此来向在场观看的村民们以示自己因有神明保佑而得以毫发无损,待六位法师轮番作法之后献酒、焚碟、化财恭请完各路神明之后第一天所有祭祀活动结束。 2.第二天 第二天首先是由法师在社公位置(社公即为社会的保护神)的周围淋公鸡血、开坛摆米龙(用米和印着“福、禄、寿”三种饼等排序摆列而成的“龙”)来作法拜社公,之后法师手持祭品和法器进入到田里面进行拜祭,意在驱邪赶鬼,另一部分法师便带领第一天集会经过开光作法过的狮子到村里面的每家每户去巡门。 到了晚上是进行落米槽,由三位法师以及一位村民代表一同进行。一名法师头顶符咒、左手持平安符右手持铜钱剑跪地等待作法落阴间,接着由两名法师往带领灵魂落阴间的法师头上喷符水后边念咒边往带灵魂落阴间的法师头上撒米,接下来村民代表拿着一张写有所有村民名字的纸念一遍,在法师背上放置符咒把法师唤回阳间,法师回神醒来之后落米槽正式结束。落米槽之后接着进行的是舞木面筛,唱跳相结合,舞蹈的内容都是以现实生活为主,接着是放河灯和摆屎丘,法师带领村民拿著水灯以及一只鸭子一路念咒语一路行走至河边后开始放水灯以及放生鸭子,同时法师一边念咒语作法村民一边用香支点燃在路边摆屎丘阵,在当晚最后一项活动就是走红桥,走红桥是指法师用烧红的木炭在地上铺垫而成的一条成“桥”,经过法师作法施过法术后村民可以从容地从通红的火炭上面走过,意在每个人在过完红桥后变得更旺。 3.第三天 第三天的活动是顶圣物,所谓顶圣物就是把前两天由法师开光过的圣物,包括米龙的龙灯、龙床、聚宝盆以及法师落米槽时候穿着的鞋子等等进行顶圣物拍卖,价高者得,每成交一次就会燃鞭炮一次庆祝,以此来祝福顶圣物的村民可以得到好运、祝福、保佑。 三、安龙醮仪式当下的传承与变迁 (一)安龙醮仪式的现状 在现今,科技的发展尽管使得大部分人们对于鬼神的敬畏感降低了很多,道教在城市中的存在感已经大幅降低。现在举行的安龙醮仪式对比之前举行过的传统安龙醮已经开始慢慢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前举行的传统安龙醮仪式在仪式举行的前三天,为了确保法事的灵验,所有参与安龙醮打醮仪式的法师们需要忌食荤腥酒且在仪式举行的前两天需要进行沐浴净身以此表达对神明的尊重,然而现在举行的安龙醮打醮仪式已经没有了以前的严苛和严谨,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逐渐提高,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逐渐或已经完全娱乐化,从祭祀鬼神的一种仪式渐渐演变成为民间传统习俗,甚至变为表演节目。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民间信仰活动日渐频繁,并且在村落中逐渐呈现出一种“高端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乡镇、村庄治理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某些乡镇、村落的某些村官们往往还会寄希望于通过推动发展村庄寺庙这一具有地域性形象标志的建设来提升村官自身在这个乡镇、村落中的影响力。 2.民间信仰的过度娱乐化倾向日渐突出。安龙醮仪式有着鲜明的特色,折射出了脆弱农业经济社会的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歌舞媚神”以及“演戏酬神”的传统,但是近些年来,这类活动的娱乐性显得有些过度强调娱乐性了,使得民间信仰的神秘性日渐褪去,使传统的民间信仰变得浅薄。 3.出现了新的社会民间信仰形式。近年来,在一些农村中所出现的“领袖热”呈现出一种迅速回温的势头,还将革命领袖进行神灵化。在藤县的村落有不少村民在自家新建房屋中将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十大元帅”的画像粘贴在堂屋正厅正中央的香火框里,迷信身者时候甚至每日燃香祭拜。 四、安龙醮仪式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的道教文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有着很大影响,多数仅仅是对士大夫阶层有影响,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它太遥远和深奥,总的来说,道教在世俗文化中产生影响的则是宗教文化中特有的鬼神观念、宗教伦理信条以及仪式方法。 1.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会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在其自身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之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这和社会普遍存在的迷信不同,迷信既没有共同的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活动规定或者宗教仪式,迷信的对象可能会是山川树木,也可能会是各路的神仙妖魔鬼怪,通常的迷信一般是指由法师、巫婆以及某些迷信职业者用巫术所进行的看算命、看相、卜卦以及看风水等等的迷信活动,迷信职业者也只不过是利用这些活动替前来的人们提供某些心理暗示又答疑解惑以此作为自己生存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 2.宗教是一種文化现象,在其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人类发展的各种思想文化,并且与政治、法律、哲学、文化相互渗透包容,然而迷信不具有以上的这一些宗教具有的特点。安龙醮这个风俗习惯只是世俗文化的表层结构,而它的深层架构应该是在这些习惯里所潜藏的民族心理性格、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人们会在未知的事物面前表现出浓重的迷信的原始思维方式,这种对鬼神的敬畏感,对伦理道德的崇敬使得人们的压抑感更加强盛,更需要各种宗教仪式来释放压抑的情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许多的相关因素有关联,宗教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之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的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本身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类自从进化发展成为了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以作为一种具有培养以及加强人类社会性作用的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了社会的必需。虽然在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可能会有着不一样信仰的宗教存在,但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的这一重要作用是全世界范围内、是历史上所有取得成功的宗教的普遍共性。 中国传统的宗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中一部分,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相当重要的社会价值。宗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巨大的哲学思想库,传统宗教虽包含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但其中也蕴藏着不少思想财富。在我国传统社会之中,宗教承担着整合社会价值的重任,道德伦理的价值判断以及何种行为规范都主要来源于宗教之中。各种传统宗教之中的清规戒律几乎都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很重要影响作用。 在我国现代社会之中,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是起到约束公民的两个重要途径,这其中宗教对公民的约束也是存在的。其实宗教并没有完全的被其他意识形态或着文化形态所取代,这正是因为宗教所独具一些价值与意义是别的意识形态或者文化形态所没有的,而且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更加的凸显。 注释: ①刘道超.桂东南客家大幡醮仪及其价值[J].龙岩学院学报,2013(06):01-05. ②罗炽.道教醮仪颂偈祝咒探赜[J].中国道教,1990(03):26-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