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班主任日常管理策略 |
范文 | 唐小玲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效果。同时,对于正处在儿童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正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其班级管理的正确引导,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为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缺乏有效的组织策略和培养形式,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受限。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管理;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330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阶段,其行为意识的判断缺乏正确导向,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学生的行为引导和德育培养,进而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大多沿用“老套路”“旧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班级管理的效能和学生的主体参与较难提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学生主体发挥不足。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和建设当中,体现学生班级“主人翁”的心态。但在当前的管理活动中,大多数班主任的本位思想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互动体验不足。第二,组织手法较为单一。管理策略的多样化实施,不仅能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还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得到直观的体验和能动发展,这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部分教师缺少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大多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的整体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第三,家庭教育不足。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往往疏忽对家长的指导和教育工作,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脱轨”现象,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环境。 二、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 1、转变管理思想,实施共管机制 针对当前的管理问题,其首要解决的一点是对教育思想的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渗透于现代教育活动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变化,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及时转变管理思想,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发展目标,实施师生共管机制,将学生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特性,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师生共管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好指导监督的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保证班级管理的公正性和有序性。同时,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轮岗轮值制度,让学生定期更换岗位,体验不同的管理岗位和职责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提升班级管理的融通性和协调性。 2、把握活动细节,保证德育渗透 班级活动是德育渗透的主要形式之一,把握好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开展内容,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还应注重班级活动的组织细节,从细节入手、从主体出发,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灵活制定不同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思德品质。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以室内户外相结合的特点,合理渗透德育意识,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如利用班务会,组织学生进行室内观影活动,让学生观看德育宣传片,以生动形象的图画为引导,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记忆效果,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同时,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去户外展开社区服务工作,体验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下的职业特点,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常识,激发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3、协调家校教育,完善发展环境 孩子的健康成长始终离不开家长的细心照料,家长作为孩子认知发展阶段的“第一位老师”,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积极协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工作,正确指导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育儿方式,完善学生的发展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并能有效获取孩子的家庭状况,进而在教育策略的制定上做到有针对、有方法、有目标。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家长会、分享会等线上、线下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家长分享一些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进而提升家长整体的教育水平。 4、加强自身素养,发挥榜样作用 对于正处在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其行为发展大多伴有印随效应,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接触较多的人员之一,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班主任作为模仿目标。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保持积极、热情、理性的教育思想,坚持“俯下身”“融进去”的管理策略,与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师生之间的职业隔阂,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一样,让学生喜爱且愿意对其倾诉和交流,进而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消除疑惑,从而实现其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此外,在教育犯错的学生时,班主任还应采取文明、理性的方式对待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从自身找原因,提出解决方法,这不仅能有效化解错误带给学生的心理影响,还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并加以改善和纠正,保证学生的正确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管理思想的转变、活动细节的把握、家校教育的协调、自身素养的加强,不仅使学生的主体素养得到提升,还使班级管理的效能得到加强,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内在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认知基础,采取多样化的组织策略,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方向,合理设定教育计划,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闫清馨,刘晓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7):37-38. [2]宾源.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技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1):321,323. [3]张媛媛.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0):99-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