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工匠精神”培养融入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范文

    詹洁雯

    【摘 要】 中职学校对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养,既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主阵地的作用,又要配合开展“工匠精神”专题活动,更要培养具备“大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注重在企业环境下由师傅对学生培养“工匠精神”,以及“工匠精神”主题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 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中职;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近年来,教育部规划、实施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正适合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的高专业技能、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本文主要探讨基于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1]。

    二、“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比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中职学校、学徒制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思想政治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2],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中职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所要求的耐心、专注、坚持等思想品质气质以及敬业、乐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可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工匠精神的“敬业、严谨、专注、坚韧、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与修养”十分相近。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策略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需要统筹兼顾,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又要开展“工匠精神”专题活动相配合;既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更要培养教师具备“大工匠”精神;既要在校内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更要注重在真实的职场环境由师傅对学生培养“工匠精神”;最后还要做好“工匠精神”主题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融合和无缝对接。

    1、“工匠精神”课堂渗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3]。在课堂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方法有许多,既可插入“工匠精神”相关的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信息,也可以开展“工匠精神”主题的课堂讨论、辩论等。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第二节“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一课,讲到“职业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发挥才干、创造价值的舞台”知识点时,我切入“中山市首届十大工匠”马驰的三段视频,采用播一段评讲一段的方法。第一段介绍马驰获“中山市首届十大工匠”颁奖典礼剪辑视频(评讲:获市重奖,无尚光荣);第二段介绍马驰潜心于灯具设计与创新,工作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终成全国灯具设计顶尖的80后年轻人经历(评讲:只要肯努力、肯钻研,坚持下来就成专家);第三段介绍马驰的作品获奖无数,最重奖项是荣获被誉为国际设计界“奥斯卡”的iF设计金奖(评讲:“工匠精神”成就了马驰,他成為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受到市政府和企业的重用,前途一片光明)。这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学习激情一下被点燃了,许多学生课堂上发表学习感想:年轻人也可以成为专家,太令人鼓舞了,马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生们在模范事迹的感染下,深入理解“职业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发挥才干、创造价值的舞台。”,也深深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确信“工匠精神”对自己以后发挥才干、创造价值是十分有用的,甚至有可能是巨大的作用。

    只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将“工匠精神”巧妙地渗透到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长此以往,能起到潜移默化效果,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除了上课时渗透“工匠精神”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工匠精神”主题活动。例如我校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中山市首届十大工匠”颁奖典礼视频、大型电视纪录片《上海工匠》,开展了“中山十大工匠”事迹演讲比赛、寻找工匠故事主题班会、“工匠精神”海报设计大赛、手抄报设计大赛、作文大赛。这样,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领悟更深入。

    2、“大工匠”型优秀教师或师傅的培养

    夏奈尔首席鞋匠马萨罗说: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4]。“师傅要授业,更要传道”,让名师巧匠和学生建立师徒关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任务规则下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形成敬业、专注、创新等优秀工匠品质。“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要让学生具备“工匠品质”,名师巧匠更必备“大工匠”精神,即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同时,更需要培养一支思想政治表现优秀、具备对产品、服务或工作更加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精神理念的工匠型优秀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培养教师“大工匠”精神。我校的做法是,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考取国家级专业技能证书,并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教师,到企业跟岗实习半年至一年,除提升技术技能外,重点培养对产品、服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品质,最终培养成教学、技能双优秀的工匠型教师;同时也要求合作企业选派敬业、技术精湛的技术骨干(师傅)定期到学校培训,提升教育学生能力和沟通能力,传播“工匠精神”,培养成教学、技能双优秀的教学型师傅。因此,我校学徒制师资队伍中既有优秀教师,也有优秀师傅,他们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只有这样,学生不管在学校实操或在企业当学徒,都能得到很好的职业技能指导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3、强化合作企业的“工匠精神”培养主场地的角色定位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把学生放在实实在在的学徒制工作情景中,在师傅精心指导下,让学生在体验、感受中去醒悟、成长。因为对于“工匠精神”那种隐藏在大脑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包括信念、价值观、判断力、激情、良知、认知、承诺、责任心等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往往是不可言传的[5]。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把合作企业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场地。我校做法是,首先在学生进入企业开始学徒制实习之初,就要强化纪律管理,奖罚分明,培养学徒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实习第一阶段,让学徒从最基础的工种开始实习,师傅先做示范,学徒按照自己看到的做一次,然后师傅再帮助学徒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每天8个小时基本上重复相同一套动作,要求学徒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到完美,这样在基础工种里轮岗,长此以往,学徒自然会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规范生产行为,也就有了工匠精神的坚持和耐心;在实习第二阶段,开始让学徒做较复合的工种,例如加工一些组合零件等,在师傅严格指导下,按照“制作-检查-反馈-修正或重做”的流程,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磨练学生的意志,把零件作品的完善度从90%提高到99.9%,摒弃那种凑合就行的心态,在零件的加工与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一点一滴地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工匠精神”主题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融合和无缝对接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企业技工人才,中职教育要服务于企业需求,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也要适应企业文化,要融合企业文化要素,同时企业文化又促进中职校园文化的发展,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和无缝对接是大势所趋[6]。校企文化互动、融合和对接的方法多种多样。我校十分注重营造校企文化的融合氛围,利用校企媒体(橱窗、板报、标语牌、广播等)共同大力宣傳“工匠精神”,如中外知名企业的名人名言、合作企业优秀员工先进事迹,一些标语如“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是赢家。”等等;其次,邀请合作企业优秀工匠(员工)到学校开展“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讲座;第三,邀请省市优秀工匠到学校和企业开展“工匠精神”讲座,如我校邀请“中山市首届十大工匠”马驰开展题为“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讲座;第四,举办校园企业文化节,包括举办“工匠精神”海报设计大赛、“工匠精神”演讲比赛、技能操作比赛、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以及其他文娱活动;第五,鼓励学生和员工积极动手,从事科技作品制作,践行“工匠精神”,并将优秀作品在校企文化窗展示;第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市技能竞赛训练,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佚名.论“工匠精神”[J/OL],中国文明网,2017-5-24

    [2]佚名.实施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农村教育,2014年(3):28

    [3]程展鹏.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16(10):44

    [4]王迩淞.工匠精神[J].中华手工,2007(4):2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