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范技能培养策略 |
范文 | 马晓欢 实践教学是高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英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要求,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遵循相关教育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通过英语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学技能训练获得能够顺利完成英语教育教学任务的语言专项技能和教学基本技能。 自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各省、地市教育主管部门在选拔教师时,分别从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应试人员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形势,现有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应试图改革现有的师范技能培养模式,通过融师范技能培养于专业课程教学的方式,以基础课程为载体,把对职前学生的师范技能培养渗透到课内外各种教学活动中去,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具有综合师范技能的反思型英语教师。 一现状分析 多年来,各省、地市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普遍效仿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从课程结构来看,课程比例不够协调,对教育实践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师范性特色并不明显;从课堂教学层面来看,重语言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当前形势下,高师英语专业教学只有突出师范性特色,在学术的基础上凸显实践教学的导向地位,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且兼具教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从近几年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育实习情况来看,英语专业师范生在语言表达、课程设计、授课技巧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部分毕业生教学技能不扎实、不能完全适应岗位需求的问题依然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师范技能作为一种通过反复练习而逐渐巩固的智力活动方式,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师范生形成职业素养,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来讲,师范技能培养应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但综观当前我国各省、地市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范技能培养相关的仅有英语教学法、教育技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教育方法研究等课程,而该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明显不足。由于受限于学校的师资情况,个别师范院校的该类课程尚处于未开设状态[1]。不难看出,当前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师范技能的培养模式还不够合理,不少学校过分依赖为期一学期的教学法课程和校内外试讲、实习活动。而这种设置简单、课程门类缺乏、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比例失调的技能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导致师范技能培养的广度、深度均显不足。 其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品质、能力和素养,而这种专业化的水准势必以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为基础[2]。然而,由于受到办学规模及就业市场导向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不少师范院校的课程开设渐渐脱离师范的主航道,转而向综合性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的课程设置靠拢。一些省、地市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教育类课程只占很少的比例。甚至少数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还被划归公共课,以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这三门课程为主,大班制形式授课。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课程门类相当丰富,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制度和职业指导等。通过比较,应当明确的是,教师所特有的教育品质和教育能力必然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教育类课程学习来实现[3]。 基于此,不难得出这样的假设,由于英语师范技能的范畴应当体现为课程设计、导入、呈现、操练、巩固以及评价等多个层面,因此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应当贯穿至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等相关知识的全部过程中。这其中,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内部结构更能承载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应用与操作行为。因此,开展基于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范技能培养策略研究尤为必要。 二改革目标及实施策略 英语教学技能培养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繁杂的过程。如何对其进行必要的解构和量化,实现在不同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培养和训练,需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实践。此外,如何建构多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模式,以及如何确定各培养层次的具体目标,如何确保各层次学习目标和效果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培养层级是一系列关键的问题。为实现培养反思型英语师资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化英语教学基本技能 由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方法可知,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按照他的分类方式,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仅以单一课程的教学法教学和单学期的试讲、实习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因此有必要根据英语专业和师范性的双重要求细化英语教学技能,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将其细化为英语教学专项技能、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及自我发展技能四个模块。所谓教学专项技能是指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技能,即语音、词汇、语法及听说读写译能力,它包含了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英语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口语、书写和读写技能,是英语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综合技能指英语课堂教学各项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包括教材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自我发展技能是指教学管理及教科研基本技能等。 任何一种新知识或技能都是以已有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在前期实践阶段,我们将上述细化的英语教学技能渗透到了具体的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训练。教师以学生未来职业的要求为标准,以典型的教师教学任务为寄托构建学习内容,设计教学项目,进行相应的示范和演练。研究中发现,通过凸显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地位,学生进行职前教学技能训练的意识增强了,不少学生迫切地意识到课堂内设教学实践活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还将教育行动研究引入职前师范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师范技能训练进行有效的反思和评价。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学生对自己的师范技能进行反思和评价的过程也必将兼顾对自身英语口语交际、文化感知与理解能力的考量,从元认知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会使学生受益终身的收获。 2建构多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模式 在专业基础课程开展师范技能训练活动,应当推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灵活组织模式,建构一种由专业课程和职业课程共同实现的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培养任务。更为重要的的是改革后的师范技能培养模式应当突出“一个中心,三个体现”,即,以师范教育和师范技能培养为中心,体现培养人才的厚基础、高素质和强能力。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以教学法课程为基点,建构专业教学技能平台。专业教学技能平台是师范技能培养的基础,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教育理念,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另一方面还是各种单项技能训练的标杆和方向。高等师范院校可与优秀中小学合作,聘请优秀中小学教师呈现学科教学论的专题解析,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展现自身的授课风格与技巧,课堂组织策略及在教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以专业基础教学为承载面,夯实专业教学技能训练根基。根据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引导教师将各个单项教学技能与各自担任的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为学生做相关教学技能的展示,一方面通过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融师范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为一体。此过程对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的要求极高,教师需对学生未来职业的标准和要求有精准的把握,以课程内容为托手,承载相应的师范技能训练任务,引导学生观、思、学、悟、练相结合。 第三,以校内外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拓展专业教学技能训练场地。事实上,如果做到校内外与课内外相结合,单项训练与实战实习相结合,师范技能训练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可与当地优秀中小学一起开展各种互利互惠的教学联谊活动。比如,高等师范院校可以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给职前学生做有关教师教育课程方面的专题报告,聘请他们承担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组织职前学生到中小学开展观摩听课、专题调研和教育实习活动,使职前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思考并解决课堂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获取真正有利于其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通过课内外衔接的方式能够全面促进职前学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促进高师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总之,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仅依赖单一的、单门次的教学论课程教学来完成。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认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始终,特别要以专业基础课堂教学为承载面。而这其中,也特别需要一个具有统一培养理念的教学团队来实施和操作,唯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反思型师资。 参考文献 [1]谢冬平.地方综合型院校师范生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红河学院学报,2012(4):85. [2]孙利民.语言与文化[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杨雪.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探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