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语》与青少年 |
范文 | 彭雪婷 《论语》一书蕴藏了至圣先师——孔子两千五百年来不褪色的智慧,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并辑成此书。里头包含了从古至今等待人们去琢磨的人生道理,如孝道、处事、管理等。对于当今的青少年,《论语》是必读的,青少年只有领悟此书中的道理,才可以找到志向并得到心灵的成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意思即军队可以被夺取主帅,但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被夺取的。立志是迈向成功道路的开始,也是关键。正所谓“志当存高远”,从古至今的成功人士就是因晓得越早确立志向,离成大业越近。南宋的岳飞年少时就立志要精忠报国,最后成为了南宋抗金卫国的骨干力量,也是当时人们雪洗国耻的希望。从年少时就开始保持着不变的志向在人生道路上走下去,最后一定能实现理想。 《论语·子罕》中的一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了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日夜不停息的河水。此外,孔子以永不止息的河水来劝勉世人孜孜不倦,不舍昼夜。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虽然只有初中的学历,但他不分昼夜钻研学问,不因没有老师传授学问或学习条件差而放弃探求知识。孔子倡导不要虚度光阴,这对于青少年尤其重要,青少年应把握青春年华,趁这个黄金年华做一些真正有意义及有利于自己的人生或社会的事,否则就会落得“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下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出自《论语·公治长》)孔文子是卫国的一名大夫,聪明好学,因此死后才会得到“文”的谥号。居于高处的人往往因地位的拘束,拉不下脸皮去请教别人,从而失去了不少学习的机会。在校园这个社会的缩影里,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学长学姐羞耻于向学弟妹请教事物,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发问似乎已成为别人眼中的丑事。据《荀子》记载,孔子一日带着弟子到鲁昭公庙参观,看见一倾斜欲倒的青铜器皿,不知那是什么,守庙人解释道那是先王用来警戒自勉的欹器。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孔子虽社会地位高于守庙人,但不以下问为耻,正因如此才能获得大学问家的美誉。 出自《论语·为政》的“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孔子对子路不要不懂装懂的提醒。不懂装懂的行为等同于自欺欺人,它对自身的学问有弊无利。有些青少年为满足虚荣心,总爱到处炫耀自己的学问,表面上说得头头是道,但事实上只是个空壳。不懂装懂会遏止同学们求学的机会,从而使人们停滞不前。人类就是因为有疑问才会去考察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倘若只是略懂皮毛就夸大其辞,甚至未经考证就自行创造出“舆论”,只会让别人看笑话而已。在学习的道路上,应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真正的领悟知识。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斯·阿尔斯曾说过,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在《论语》里寻找孔子的智慧。《论语》不仅是儒家学派的至尊典籍,也是现代青少年心灵成长的秘笈。 (指导教师:王桂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