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范文

    【摘要】江苏省自2008年开始将名著阅读作为高考语文附加题内容,但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考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影响读者、教育读者,激发读者追求和创造美好的事物。经典文学名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历经时间考验经久不衰,对高中生无疑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名著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自2008年开始将名著阅读作为高考语文附加题内容,分值为15分,然而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考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读不下去

    名著具有篇幅长、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结构复杂、艺术手法多样、信息量大等特点,要读完、读懂一部名著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一方面,当下学生学业负担重,其他科目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另一方面,轻松娱乐、搞笑奇幻的网络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精力。虽说学生知道名著好、名著重要,但真能坚持读下来的却不多。

    迫于考试的压力,很多一开始抱有雄心壮志读完名著的学生转向直接做练习、强记情节、背参考答案,考试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遇到需要结合故事情节综合分析的简答题时往往一筹莫展、不知所措。这就使名著阅读分层现象很严重:喜欢读原著的学生加上一定的练习往往考得不会差,这也促进了这类学生对名著的喜爱和自主探究,越读越喜欢,越考成绩越好;不读原著的学生会逐渐跟不上教学进度,直至彻底丧失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指引者,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对名著的态度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认真、完整阅读过名著的教师方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系统地构建对名著的理解,与学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进而加深学生对名著内涵的理解和喜爱。更重要的是,这类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教学经验预测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困惑,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引,保证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老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将名著阅读的注意力集中在应试上,把名著拆解成一道道填空、选择、简答题,完全违背了名著阅读教学的初衷。有的教师干脆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来分章讲解、整理名著,学生往往只是将网上找来的资料进行简单拼凑,这表面上丰富了名著教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其实学生没有真正提升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

    二、高考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一)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

    北大教授温儒敏提出要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名著,所谓“连滚带爬”,温教授作了如下解释:“记得我小学四、五年级读《西游记》,很多字不认识,按照现在老师的要求,不认识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几行就要查字典,大概读不了多少就读不下去,兴味索然了。我那时就是跳着读,猜着读,大致能懂就行,一气呵成地读下去。看到写风景的跳过去,看到诗词也不去管,遇到写妖怪的就多看两眼,这样很快读完了一整本,整个人也有了读书的信心。后来又读《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包龙图》等,随着阅读面越来越广泛,读书的兴趣也有了。”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名著

    “连滚带爬”式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把名著读完并收获成就感,但也有缺点:学生的关注点容易过于分散,继而缺乏对名著的整体性把握和深层次的理解。所以教师还应设计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很多学生对名著有畏惧心理,认为名著的内容与生活太过遥远,其实不然。名著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其魅力恰恰在于它们探讨了人所必须面对并且经常发生的基本问题,所以才能超越时代打动千万读者,历经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据此特点,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够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有生活体验和思考的基础上去理解名著,和作者一起思考。

    (三)将阅读与文字表达联系起来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名著的阅读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外花工夫,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放羊”式阅读名著,学生读后无法知晓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有偏差,因此在学生带着问题连滚带爬地读名著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布置写作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积累重要的人物和主要情节,将自己的感悟、体验和见解完整地表达出来,定期收上来批阅查看。

    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次批改完学生的阅读笔记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对作业进行补正。教师的力量毕竟有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督促,取长补短。

    这里笔者特别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这样便于学生和老师交流,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布置口头任务,读后很多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理解无法回忆起来,只能匆匆上前讲几句便了事,使阅读成效大打折扣。

    (四)将阅读与测试相结合

    测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关于名著的常识性内容,如果学生不清楚基本的人物关系和重要的故事情节,何谈深入理解和探究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测试分为阶段性测试和综合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即根据学生阅读进度进行的旨在帮助学生记忆名著基本常识性的测试,通过这种测试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人物关系、记住重要情节,测试形式以填空和判断为主,题目控制在二十至三十个,答题时间五至十分钟。例如:

    孙权拜? ? ? ?为大都督,攻取荆州。关羽因不把东吴新起用的统帅? ? ? ?放在眼里,终致大意失荆州,? ? ? ? ? ? ?。(答案:吕蒙? ?陆逊? ?败走麦城)

    刘备称帝立嗣封关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是伐吴,诸葛亮认为“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答案:错误,赵云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理由是 “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

    综合性测试,在学生掌握阶段性测试的内容后进行,旨在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掌握名著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明晓书中人物情感和作者观点,考查形式为简答题,题目两至三个,答题时间五至十分钟。

    阶段性测试和综合性测试是前后分开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两者的功效,让二者相辅相成,更好地促進名著阅读的有效推进。

    三、结语

    名著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面临着种种困难,本文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尝试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希望这些策略能让学生和教师真的阅读名著、真的有所得,提升名著阅读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J].语文建设,2016(25).

    作者简介:李妍,女,1983年生,辽宁大连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学中级教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