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施途径 |
范文 | 蒋伟 摘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博大深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丰富内涵,深入剖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努力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实施途径,对精准助力当代大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高校思政教育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特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学理支撑和理论基础。在新形势下,回归经典,认真梳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内涵,不断探求实現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对深入领会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切实推动当代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推崇的未来社会形态的最高原则和价值目标,他在《资本论》中描绘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人的全面发展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个人能力的充分展示、个体需要的广泛满足以及个性自由的深度彰显等在内的全面发展系统理论。 1.1人的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2],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是制约一个人的发展程度的基础性因素,提出人的发展依次经历“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三阶段理论。在最后一个阶段,社会关系极大丰富,人们按照个人意愿自由地参与社会生活,“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3]。 1.2人的能力的充分展示 马克思将个人能力发展看作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示,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4]。他还进一步明确人的能力主要是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相比较而言,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智力发展需要往往更优于体力发展需要。 1.3个体需要的广泛满足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质的规定性,“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5],同时指出,人的需要还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动力之源,需要从产生起,就处于不断丰富的状态,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1.4个性自由的深度彰显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主要依赖于物的制约,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自由,却无奈受制于自然限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能力虽然有了显著提高,异化的物却又深深牵制了人的发展,人并没有真正自由。只有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能彻底摆脱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深度彰显人的个性自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 高校思政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内在统一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厚德载物的精神滋养、特立独行的刚毅人格、圆润融同的博纳情怀、忠厚淳朴的品性操守等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显然,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和追求途径,还是最终的价值目标和终极指向,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高度契合内在统一的。 2.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石,以大学生为研究重点和工作对象的高校思政教育,以其特有的视角聚焦大学生成长成才,致力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既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2.2 高校思政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明确要求要牢牢把握话语权,科学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境界,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滋养人的风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亦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2.3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一致和辩证统一 高校思政教育作用于人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成就社会价值,从而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保障。同样,人的全面发展也会反过来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个人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深入实施和取得成效。 3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的高校思政教育实施途径 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和基础,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6],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参与国际竞争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关切,我们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积极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 3.1注重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没有纯粹生活在真空中的“自然人”,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因而,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交往环境的塑造,鼓励倡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创造条件。网络时代,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和虚拟空间而无法自拔,放弃了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这已不是个别现象,甚至演变为制约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困境。重读经典,回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去寻求破解难题的良策,那就是高度重视大学生良好社会关系的形成并将之上升到价值观高度,从根本上破除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 3.2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本质力量 人的力量无穷尽,无论是精神力量还是物质力量,比如人在危险或紧急时刻所迸发出来的巨大能量,自己都会感到诧异,在平时根本难以想象。隐藏在深处的人的本质力量需要唤醒和挖掘,高校思政工作要善于创新途径,重视对大学生潜力的开发,引导大学生将自身本质力量付诸实践活动。实践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能改变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大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地提升和超越自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3善于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这里要强调的是,对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满足是指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正当供给,而不是盲目的无原则的绝对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满足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社会在进步,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要求物质保障也要紧跟其上。然而从高校思政教育视角观察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满足,更侧重的还是精神层面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五种,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歸属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8]。大学生的正当发展需求得到不断满足,能够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持续创造条件,有利于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3.4深度彰显大学生的个性自由 个性在此语境里也可以理解为人格,意指一个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为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结构上可分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组成部分。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形成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个性自由必然具有鲜明的社会性。高校思政教育要因人施教,决不能千人一面失去人格特性,“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独特性”[9],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包容人、关切人,使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大放异彩。正是有了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个性自由又得到深度彰显,才能汇聚成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才辈出异彩纷呈的生动局面。 “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0],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坚持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在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因而,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发力高校思政工作,更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用时代精神的精华浸润入脑入心的意识形态教育,不断开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董丽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4.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5.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0.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9.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8. [8] 何一平等.中国模式的经济学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25. [9] 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00.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