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党的全面领导历史使命 |
范文 | 刘学岭 摘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突出党对国家社会各项事业的政治领导力。政治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能够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发展的保障。这是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逻辑。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不等于包揽一切。党领导一切,是指党对大政方针的领导,而非对具体事务的大包大揽。这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要求。 关键词:坚持 加强 党 全面领导 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强国战略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保证。这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 一、党领导一切的逻辑必然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不懈奋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始终如一地强调党的领导地位与作用,并将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及具体制度文本之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符合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是当代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的政治原则。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突出党对国家社会各项事业的政治领导力。政治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能够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发展的保障。这是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逻辑。在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建格局中,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集中体现为其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统领作用。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党内时刻“讲政治”,才能保证党的政治团结,进而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在深刻总结共产党执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的重大原则,科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这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不等于包揽一切。党领导一切,是指党对大政方针的领导,而非对具体事务的大包大揽。这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的领导弱化的问题多次强调党领导一切工作,突出党在国家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可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调的是党对国家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统筹、战略布局的推进,强调的是党能够在此过程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而非事无巨细、大包大揽。 二、党的全面领导的新实践 针对实际上存在的党的领导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 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或修订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地方党委会条例、党组条例、问责条例,为加强各个层面的党的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增加党组职权,明确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调整基层组织和基层支部的职能,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好党组织在各个领域的领导作用。 通过实践,形成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共识和制度基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要任务是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实现党领导一切的关键,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就意味著,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习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一判断不仅是告诫全党要时刻保持警惕、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更是为全党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观念动力与实践指引。如果说明确指出党内仍然存在的问题是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反向激励,那么提出要“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是从政党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提供正向激励,而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则是进一步界定了党的领导的具体维度,其核心目的仍然是持续不断地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科学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党的建设应遵循什么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了新时代党建的基本方向。 第一,聚焦目标一一实现“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在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伟大”新命题中,特别指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有机相连的,并起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伟大”及其相互间关系的论述不仅明确了伟大工程的关键作用,更明确了伟大工程的终极目标。因此,这是把握新时代党建的首要方面。 第二,保持先进——发挥党的“三个确保”的领导作用。在“四个伟大”框架中,“三个确保”的提出,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伟大工程在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所要达成的中观目标,同时还突显了伟大工程的核心目的,即强化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能力革新——党的“四种力量”的凝聚发力。四种能力的提出是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全新要求,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能力将通过目标明确的优化升级来推动整个国家社会的全面现代化。 具体而言,要重点从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建进行中微观把握,特别应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来深入理解。 第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政治担当。党的十九大党建新布局新增加政治建设,并且将其摆在全局首位,体现了新时代党建的新要求。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针对党内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而提出的,在履行好本职、攻坚克难和应对复杂局面的磨炼中锻炼成长,特别要求全党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因此,全体党员都必须做到对党忠诚、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并积极参与到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践当中。 第二,以组织建设为载体,锻造执政骨干。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能否在新时代继续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党管干部是不容动摇的原则,马克思曾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群众工作中,处理好群众利益是关键中的关键。也就是说,对于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站在什么角度处理、处理得怎样,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喜怒哀乐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事业之成败。此外,还必须创新激励约束机制,以科学的机制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使之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以作风建设为抓手,重塑执政形象。十九大党建新布局新增纪律建设,强调要通过强化党纪来重塑党风,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尽管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但四风新表现又再次出现。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刊发的一篇题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文章作出重要指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于“躲进青纱帐、穿上隐身衣”等四风新变种,要特别警惕,严格运用六大纪律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 第四,以反腐败斗争为重点,巩固执政基础。“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进而构建“不能贪”的反腐败格局,不仅需要继续坚持高压反腐,还必须重视制度创新与制度群建設。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反腐败专门机构,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与此同时,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人民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势将进一步提升反腐败斗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Z].2012. [2]马成旭.树立党的意识增强党性修养[J].共产党人,2007,(23). [3]李斌雄.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指向、内容结构、主干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 [4]吴林龙.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6).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金河林 业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