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型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服务超市”人才培养模式 |
范文 | 胡荣林 张海艳 王媛媛 李翔
摘要: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围绕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根据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特点,把学校作为“超市”,教师作为“服务员”,为学生“顾客”提供课程及其它创新实践活动“商品”,构建基于“教学服务超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教学服务。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效果很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适宜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施。 关键词:教学服务超市;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计算机类专业 DOI.10.11907/rjdk.19147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9)012-0223-04 0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能。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掌握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業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苏省政府2015年实施了江苏品牌专业工程,全省共立项支持258个专业,在“十三五”期间持续进行滚动建设。根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4]86号),江苏品牌专业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批全国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专业;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形成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产出一系列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根据实施方案,江苏品牌专业建设任务主要有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和教育教学研究6个方面。其中,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江苏品牌专业建设任务的关键。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的当下,行业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技术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能只靠掌握某一种编程语言、某一两项工具就能胜任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要培养能适应计算机行业数百个细分岗位领域差异需求的学生。 差异化人才培养传统上依靠专业选修课或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但这种方式的可选范围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计算机行业对学生个性化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高校迫切需要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针对教学服务超市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成果:王彦明指出“课程超市”具有选择性、主动性、参与性特点,但其忽略了学生的选择性应该是有条件的选择这一原则;徐文等提出以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为例的“课程超市”构建方式及评价体系,但其内容不能完全适应计算机专业;刘迎春提出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服务的超市模式构想,主要解决了校内资源共享问题,针对学生的出发点较少;蒋洋等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进行品牌专业建设,但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采用“教学服务超市”。 淮阴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年被遴选为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为适应当前计算机领域对学生个性化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积极探索计算机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形成了“教学服务超市”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汇聚多方办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人人有差异的多样化成才路径。 1专业能力、成长路径与环境需求 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两个部分。 专业能力指毕业生在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也就是到用人单位后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承担计算机领域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维保障等方面工作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项目问题的分析能力、建模仿真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工具应用能力、测试验证能力等。 非专业能力指毕业生应具备的素养和专业业务能力。素养包括责任心、自信心、事业心、担当精神、诚信、勤奋、忠诚、认真、心态好、人格魅力等。专业业务能力包括专业洞察力、国际视野、职业敏感性、领导力、策划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目标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 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在本科阶段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并对企业岗位要求有充分的认识。本科毕业时能承担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能够针对用户需求,完成需求分析、系统建模、工程设计、软硬件开发、调试调测等工作,能够胜任某一细分领域(如Web前端设计、软件测试、ARM嵌入式电路设计等)技术岗位。 学生需要在4年间完成系列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循序渐进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具体成长路径如图1所示。 要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需要在校期间经历多种形式的锻炼,包括参加企业实际岗位锻炼“]。一方面,学校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宽口径教授专业基础知识、组织基本工程训练;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将来的不同就业方向和岗位要求,尽量满足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这对学校在教学组织、实践环境、学习资源、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2“教学服务超市”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教学服务超市”,康乃美博士”认为它不仅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教学服务超市”思想是围绕学习者学习这个根本目标而构建起的教育“卖场”。 教学服务超市就是把超市经营理念引入到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课程教学和管理之中。学校是“超市”,教师是“导购”,学生是“顾客”,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商品”,并根据拟完成的目标给予学习建议,引导学生最终选择合适的“商品”;学生根据各自的职业发展路径在此按需自选。学生的选择自由建立在符合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如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即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学分必须修完。除此之外,教学服务超市还应努力创造条件提供各种课外教学服务供学生选择,如考研辅导、学科竞赛辅导、创新创业训练、企业实习实训、参与教师学术科研、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国际交流等。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覆盖全体学生”的理念,上述各类教学服务应该在全体学生范围内由学生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3教学服务超市实践 淮阴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从2015年开始按照“覆盖全体学生”理念,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教学服务超市”,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3.1“超市”环境构建 教学服务超市要能够很好地开展教学服务,为学生构建优良的“超市”环境。需要针对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空间、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 为达到上述目标,学校构建了条件一流、能满足计算机类专业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和学生创新训练软硬件环境与条件,包括云计算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工作室、校内外实习基地、专业课程实验室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按照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标准,立项建设近20门校企共建课程。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针对计算机行业实践训练的2000余个在线学习课程资源,覆盖当前计算机行业细分主流领域。 3.2丰富的“超市商品” 学生作为教务服务“商品”的消费者,除消费“生活必需品”,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外,还可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本专业教学服务超市提供的课外“商品”。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本科阶段成长路径分析,在“教学服务超市”中为1~4年级学生分别提供适合他们的个性化职业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分析毕业生所需各种知识、能力以及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和各教学环节,概括如下: 一年级,主要学习学科基础课程,对计算机行业、企业有基本的认知;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掌握编程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教学服务超市必选“商品”。每年通过举办编程竞赛,要求一年级学生全员参加,形成良好的学习编程氛围。课后通过社团、兴趣小组、辅导班等各种形式开展编程竞赛培训。 二年级,需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夯实专业基础,每学期安排1-2周实践周,对本学期所学进行系统实践练习。相关环节可以安排在企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求。设立二年级学生全覆盖的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管理机制。每个学生都需要参加一个大创项目,并安排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当前主流开发工具和方法,锻炼自主探索与系统设计能力,初步形成团队协同工作模式,掌握沟通交流技巧。二年级开始的大部分课程虽然还是必选“商品”,但已经开始提供可供自选的“商品”,例如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等,为下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未来考研和直接就业等不同发展方向以及学生潜力与爱好,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开展分类、分层次培养。按照职业发展所需选择专业方向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完成大创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国际交流等。学生通过差异化的技能训练,初步具备开发、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部分模块的能力,掌握产品设计、软硬件开发、系统测试所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在此阶段,自选“商品”已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学校对于自选“商品”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学分认定,同时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主要是学习专业拓展课程,参与超过4周的企业工程实践,完成毕业设计。在此阶段的自选商品主要是考研、企业实习、职业资格认证、创新创业实践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校提供相应的服务。对于选择考研的学生提供专门的考研教室,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辅导,辅导员定期跟踪,提供最好的考研软硬件环境;对于需要就业的学生,安排企业开展各种就业讲座,提供多样化的企业工程实践方案供学生选择;对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并聘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指导。通过此阶段的学习以及之前阶段的积累,学生在学校完成一次完美的“购物体验”,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健全“超市”制度 对“教学服务超市”实行以奖为主、以管为辅的机制,重在引导。为免除师生的后顾之忧,先后出台科研费用资助暂行办法、学科建设成果奖励办法、专业建设成果奖励办法和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设立院级大创项目(每项资助1000元,有特殊需要上不封顶)、院级教学研究项目等(涵盖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改研究、实验室建设),对师生从事科技创新、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竞赛培训和参赛、国际交流的费用全部由学院资助,对取得的成果按照各类成果奖励办法进行奖励;对以教学团队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通过配备双显示屏高性能计算机等形式提供一流工作环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4个创新创业学分,学生可通过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科技活动、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获得。通過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激励制度,有效保障“教学服务超市”顺利运行。 提升“超市”服务能力,投入300余万元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工作室。利用品牌专业建设经费,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建设云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工程教育认证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综合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并大规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与校企共建课程建设,将其作为品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中心工作。面向师生提供多样化、便捷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服务,满足学生“就业、创业、读研”的不同需求。 4 结语 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根据江苏品牌专业建设思路,按照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成长路径,采用“教学服务超市”理念,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教学服务。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毕业生薪资水平一直保持全校最高,学科竞赛、大创项目和企业实训实现了100%全覆盖,计算机专业还是全国同类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中为数不多的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目前“教学服务超市”模式已经成熟,可以考虑打破专业壁垒服务于全校师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